中国近现代民族民间器乐发展历程
——以二胡发展历程为例

2017-03-12 00:56郭磬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00875
大众文艺 2017年16期
关键词:器乐二胡乐曲

郭磬雅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00875)

中国近现代民族民间器乐发展历程
——以二胡发展历程为例

郭磬雅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00875)

20世纪上半叶,在旧中国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下,很多爱国音乐家从海外学成归来,为民族音乐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促进作用。笔者将从研究二胡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学派发展历程入手,深入研究民族器乐,探索研究了二胡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做出的贡献。

近现代二胡发展;演奏技巧;现代派作曲技法

一、二胡在中国民族器乐中所占地位

二胡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过去民间多称为胡琴、嗡子、胡呼等,是中国胡琴这一器乐种类中的代表性乐器。其运用范围相当广泛,不止在全国各地民俗音乐,如:江南丝竹乐、二人台牌子曲、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广东音乐、潮州丝弦等民俗丝弦乐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现代乐曲演奏上也是举足轻重。二胡在中国本土音乐表现形式中占有重要位置。

“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器乐家刘天华将二胡与西洋乐器小提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存有诸多共同点,故将小提琴科学的演奏法,改良移植到二胡演奏法中,对二胡进行了系统地规范,使之越上了专业化的台阶。他潜心创作大量作品的同时,通过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改良移植到二胡的弹奏中,丰富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释放二胡的艺术魅力,引来无数中外艺术家为之倾倒。

二、近现代二胡的创作与发展

经笔者归纳总结发现,近现代二胡乐曲创作大多具有以下特征:①社会性与时代性——展现了人们对社会巨大变革的体验与感受,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追求与呼唤,赋予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 ②传承性与融合性——呈现出在变化中继承、发展与突破传统音乐文化,以及融合中外音乐文化;③民族性与地域性——展现出我国灿烂多彩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特征。本文按照时间脉络将二胡演奏分为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15-1949):

二十世纪上半叶为二胡的初创时期(1915-1949),是我国二胡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的末期,百姓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迫害,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社会各个阶层人民所创作的,为反映社会生活、人民情感以及对于社会现状深刻担忧的器乐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运用深沉的笔调、精炼的音乐语言,表达作曲家对黑暗生活的愤懑不平、努力抗争,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助,以及对于看似遥遥无期的新生活的无限渴望。

尝试将从国外学习的较为科学的演奏技术移植到二胡演奏中,将二胡演奏提升到专业音乐的领域。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确立了二胡在中国民族器乐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为二胡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刘天华与华彦钧(阿炳)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与人生经历,刘天华为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而华彦钧只是一位民间艺人,不同的社会背景导致他们创作手法和演奏方式都不一样,这也为二胡艺术的发展高高树起了两面大旗,确立了二胡在民族器乐领域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2)兴盛时期(1949-1979):

建国后的三十年是二胡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1949-1979),在这一时期中,国家正处于战后和平发展时期,经济恢复迅速且快速增长,社会团结安定,百姓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一定的需求,传统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蓬勃发展。一方面,国家顺应民心,重新组建了各级专业音乐学院民乐系,且均设有二胡专业,这使二胡在专业演奏和教学两个方面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二胡在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经粗略统计,在此阶段出版的二胡专集就达到数十种,更有近五百首乐曲被创作完成。

此时期以文革作为分水岭又可被分为文革前与文革后两个子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革前时期(1949一1966),二胡乐曲创作达到了继刘天华、华彦钧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期,特别是在1963年的“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更是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二胡作品。为顺应时代的感召,这时期的作品多以描绘和赞颂新中国的大好河山为主,而在题材的选择、体裁的运用以及演奏技法的设计等方面,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和提高。音乐逐渐从传统的悲痛、哀伤,转向更立体的情绪表达,从表达个体自我的“多愁善感”转向表达民族心态及民俗风情的群体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早期,二胡乐曲多由专业二胡演奏家所创。他们多凭借多年演奏二胡的经验以及对二胡性能、技艺的掌握和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创作或移植、改编各类作品。而到了50年代后期,在专业作曲家看到民族器乐的发展前景后,他们开始逐步介入二胡乐曲创作。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一向处于“业余状态”的二胡创作领域而言,不仅意味着创作者和作品数量增加,更意味着二胡作品的主题容量、艺术质量方面都随之发生重大转变。

第二阶段是文革后时期(1966一1979),由于文革事件的爆发,中国的文化艺术几乎被专制主义扼杀,一切都处于停滞状态,二胡艺术的发展遭遇了同样的厄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四人帮”倒台,民间传统艺术才逐渐恢复了发展。在此期间,二胡乐曲的创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思想的禁锢和保守,乐曲的整体创作风格都较为沉闷,但也偶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的演奏家们开始意识到各类演奏技法练习的重要性,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练习曲作品,这意味着演奏者开始注重演奏的准确性了。

(3)新探索时期(1980- ):

20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与深化,对外交流频繁,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二胡艺术也随之进入了又一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二胡乐曲的创作中,题材较过去来说更为广阔深入,思维更加灵活开放,体裁、形式、音乐语汇、技法等方面也更加丰富,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且大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乐曲创作多倾向于大型体裁;2.现代派音乐技法和语言的探索与应用;3.乐曲创作国际化;4.移植西洋小提琴作品。

新探索阶段的二胡在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良。越来越多的现代派二胡乐曲的出现说明了作曲家愿意为二胡创造出更多种表现方法,使之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其艺术魅力。

现代二胡演奏技法分为一般性技巧的拓展和全新技法的产生两种发展方向。两种发展方向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完成音乐创作者心中想要发出的声音。渐渐地随着现代派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把对于美妙的乐音的追求升华为一种对于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探索和情感的宣泄。

三、二胡艺术学术化历程

在初创时期,我国著名民间艺术家周少梅对二胡的形制进行了改良,使得二胡在音量、音色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除此之外,周先生本人还为国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培养出了刘天华等大批优秀的学生。“五四”运动后,二胡被学成归来的刘天华带入了高等学府讲坛。

四、结语

通过整理近现代二胡艺术的发展不难看出,任何事物都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影响,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虽然各类事物所受影响的多少是不同的,但它们注定是要发展的,且其发展方向会随着整个社会发展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如果依然把二胡音乐局限在单一的风格或形式中,将必然不能满足人们在听觉、视觉、甚至心理上的需要。过去,人们提到二胡就有这样的第一反应:这件乐器只能演奏出忧伤的音乐。但是,随着二胡演奏技法不断提高、改良,二胡不再只能表达单一的情绪,被艺术家赋予了更丰富的情感,具有了更立体化的艺术生命。

当今二胡音乐风格正处于既受20世纪中初创时期和兴盛时期的传统的音乐风格的影响,又急于突破这种单一的方式的状态中。通过吸收其他音乐形式的特点,借鉴绘画、舞蹈等当代其他艺术类型的发展路线,促使二胡音乐由纯粹的民族音乐发展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二胡音乐一直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社会意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观念中的 “传统民间音乐”,它对于传统音乐而言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他依然是这一范畴内极具代表性的器乐之一,这决定了我们几乎能够从二胡近百年来的发展中看出民族器乐在近百年来是如何发展成为现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

[1]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汪毓和.中国现代音乐史纲(1949-1986)[M].华文出版社,1991.

[3]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4]万欣.二胡乐曲创作发展脉络及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2004.

[5]汪海元.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6.

[6]师姣.20世纪中叶“民间器乐演奏家进高校”调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

郭磬雅(1997- ),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器乐二胡乐曲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父与子
一把二胡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