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钰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拓展训练课程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1.拓展训练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开展是有价值的,必要的和可行的。2.在引入课堂后要达到预定的效果应该对项目进行筛选,不能直接照搬社会上的拓展训练项目。3.拓展训练对学生有更深刻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引入高校过程中有合适的实施方案做借鉴,效果将更好。
【关键词】拓展训练 课程研究
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 1拓展训练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1997 年,中国香港成立了香港外展训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个加入OB国际组织的专业培训机构。1999年该组织在广东肇庆成立了外展训练基地,成为该训练组织下属的国内第一个培训基地。1995 年,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创办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是最早在内地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培训机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初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已发展为拥有14家分支机构和21 个拓展培训基地的“人众人”教育集团。拓展训练在培训领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短短几年时间,拓展训练机构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并呈几何数级增长。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已经有了专业且呈规模(每年培训人数超过千人)的拓展公司,而参与其中组织拓展训练或“类拓展训练”的各机构,包括培训学校、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咨询公司等已超过千家。这些公司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为了追求客户的满意度和公司的长期运营,它们在项目设计、实施与服务等方面都己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中国拓展训练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企业在职员工,从事拓展培训的机构基本是企业性质,很多培训机构以管理咨询公司的形式出现。
1.2拓展训练在国内教育领域研究的情况
现在,拓展训练已成为培养现代人和熔炼现代组织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设的特殊情景,激发和强化受训者的生理、心理潜能,重新认识自我与超越自我,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增强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拓展训练的价值在于激发个人潜能,培养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个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拓展训练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高校体育也在不断引入新课程体系,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2000年,“野外生存体验”课题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003年,“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模式化的实验研究”项目被湖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鄂教高[2003]25 号文件)。2002 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牵头的首次全国大学生野外生存与生活实验课题顺利开题,全国七所高校分别在浙江大明山、湖北神农架、东北帽儿山三个基地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生存体验。这次试验相当成功,于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为首的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
1.3国内学者对于拓展进入学校课堂进行了理论研究。
1.3.1认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价值与意义
一般学者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价值大体概括为两种:一是不断开发参训个体的潜在能力,提高个人素质;二是进一步增强参训团体的凝聚力,塑造组织的团队精神。大部分学者将个人潜能以及个人素质更加具体化,如“拓展训练通过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等,能更好地发掘参与者的自身潜能,认识群体的作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善人际关系等”。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认为:“参加拓展训练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克服恐惧、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发掘大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启发想象力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信任感和包容心;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有的学者从主客体两个方面来分析,认为“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拓展学生能力,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研究者普遍认识到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1.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2.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素质,尤其是心理品质、沟通与交流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1.3.2 对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这方面是国内学者讨论得最多的,如:于海涛、常会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提到拓展训练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叙述了国外的体育教学引入了拓展训练;对开展拓展训练的经济基础以及可能需要的成本进行了探究;对由高校体育教师开展拓展训练的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可行的。季景盛、覃阳、昌羽绂在《高校体育课程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中认为拓展训练具有較高安全性;拓展训练所需场地、器材简单、训练方式灵活多变;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高校教师完全可以胜任拓展训练培训师的角色。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对可行性的概括主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等方面进行论证,并且将拓展训练的应用模式、可以达到的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比对,认为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是切实可行的。
1.3.3对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形式分析
研究者普遍认识到不能原样照搬社会上的一些拓展训练项目,在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时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适的增减,并结合不同学校软硬件条件,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和编排。吴长青分析将要结合学生需要、拓展训练自身优势、政策依据、师资保障与实践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其进入学校体育的可行性分析,为学校体育引进拓展训练给予理论引导。
1.3.4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常会丽、于海涛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一文中谈到通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教育学院 13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九个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七个因子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拓展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王维琦采用实验法以及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洛阳大学、焦作大学2000、2001 级学生,其中实验组男女生共 198 人,对照组男女生共196 人。通过 1至 2 学期的训练(一般累计时间约60小时),在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人才交流会”期间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在实验组“整体素质”的试验与测评中,心理素质中“勇敢顽强”、“责任心”、“参与意识”的培养,身体素质中“心肺功能”、“力量素质”、“灵活与速度”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中“胆量”、“交流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效果。在择业观念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更加理智、从容、自信。季景盛等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拓展训练,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这6个因子上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1.3.5建议高校体育课堂开展拓展训练课程
很多学者认为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可行的,其可行性以及途径等大体如上文归纳,对于具体如何进行课程设置的研究还相当少,目前查到相关硕博论文有《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张祥彪 2007)、《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拓展训练课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宋金美 2005)和《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金鹏 2006),论文论述拓展训练如何进行课程化最全面的一篇文献应属东北师范大学2003 级金鹏的硕士论文《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拓展训练属于户外体验式培训)。他主要是从理论上论述户外体验式培训选入课程的必要性(包括:社会发展的呼唤、教育改革的必然、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可行性的分析集中在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包括: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特点相近;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过程基本相同和原理基本相似。现实依据主要是:国外有将体验式培训引入体育课堂的先例;解决所需人、财、物的困难不大。从课程体系的来看,他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用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的目标)、教学内容(场地项目、水上项目、野外项目比例)、组织形式(开课的时间、学时数量、组织形式)和学习评价(评价的原则;自评、互评、教师评定)上做了理论的阐述。
纵观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开展以及学者们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尚存在以下缺憾,有待深入和拓展:1.概念尚不够明确。有人认为户外体验式活动就是拓展训练,其实拓展训练只是户外体验式所包含的培训活动中的分支。2.没有更深层分析为何将拓展训练引入课堂,应分析开展拓展训练与一般体育项目的本质不同。一般体育课堂生气不足,不是体育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在实施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问题。3.很多文章都是说拓展训练有很多的好处,能解决学生的许多问题,但是对于需要多长时间、不同类型项目对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用等的实证性的研究不多,不能将拓展训练的作用泛化,不能认为只要开展拓展训练就能立刻解决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认知上的改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4.还没有实证调查体育课堂拓展训练的实施情况以及师生的需求现状,进而针对性地有一套在高校体育课堂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这可能也是在体育课堂引入拓展训练的高校还不是非常多的原因之一,本人的研究刚好能在这个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1拓展训练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以 OB 为基础产生了诸多衍生课程,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 PA(Project Adventure),EL(Expeditionary Learning)外展训练和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等等。这些课程在得到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一些国家教育结构的帮助。在实践的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水平也同步得到了发展,各种论文和研究专著的不断发表使其获得了更多理论支持。尤为重要的是,OB 促成了户外体验式教育这一领域的兴起,也成为中国的体验教育和拓展训练兴起的根源。现代意义上的拓展培训机构开始于英国,但真正兴盛是在美洲、加拿大,其他国家地区发展较晚,到现在也只有十来年的时间。由于拓展训练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成为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的素质教育新时尚。
2.2拓展训练在国外教育领域的研究情况
在国外,许多国家的体育教育都开设了拓展训练的课程,在美国的体育课程中就有拓展训练的高空项目,比如:断桥、天梯、独木桥和空中单杠等,他们在教学中的信任背摔(Trust Fall)、身体语言(Body Langue)、攀岩(Climbing Walls)等项目其实也是拓展训练的常见项目。在日本,野外生存的能力被视做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许多中小学中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并且许多的校外的培训公司也是以学校为依托进行培训。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把拓展训练以不同的方式引进到学校教育中。国外教育领域应用拓展训练一般时间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做试验干预的尝试较多,对心理影响这方面的试验比较多,也有的试验是对特殊人群的。比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做自我概念的试验研究,经过以6周为一个周期的培训,并建立5 年的评价体系,前2年的评价中得学习困难且自我概念较差的同学在试验后自我概念有了提高。Marsh,Herbertw,Richard,Garry的拓展訓练试验是针对酗酒或者是染毒品的学生的。
3结束语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1.拓展训练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开展是有价值的,必要的和可行的。2.在引入课堂后要达到预定的效果应该对项目进行筛选,不能直接照搬社会上的拓展训练项目。3.拓展训练对学生有更深刻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引入高校过程中有合适的实施方案做借鉴,效果将更好。
参考文献:
[1]www.outwardboundchina.org
[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3]张祥彪.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引入拓展训练 课程的研究[D].2007.
[4]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J].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报,2006,(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