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旭++王彬++张成文
【摘 要】针对现有宽带无线专网漫游机制存在的延迟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组播预注册模型,基于高斯-马尔科夫预测算法,通过多参数加权的方式得到预注册的判断标准与切换阈值,可保证移动用户在发生漫游时业务传输的高实时性与不间断需求,并通过OPNET建模仿真证实了这一机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注册 组播漫游 无线专网 高斯-马尔科夫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7.02.017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7)02-0082-06
引用格式:李东旭,王彬,张成文. 基于移动漫游组播机制的预注册算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7,41(2): 82-87.
1 引言
无线通信是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提高办案效率,在治安巡逻、打击犯罪、交通管制、灾后救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根据我国现阶段专网建设的发展情况,现有专网组播漫游机制多为针对公网进行模块添加后完成组播功能,无法适应专网尤其是军用警用系列网络高可靠性、低延时的要求,所以提出一种新的漫游机制显得较为重要[2]。本文通过对现有漫游机制的模拟,基于现有的警用无线专网的组播漫游机制进行改进,使其关键技术能适用于现有专网用户的需求。
2 专网组播漫游机制的研究
2.1 组播用户无线漫游机制
在专网的使用中,常常对漫游切换的低延迟要求更高。又由于在无线领域中信道稳定性及注册机制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原本适用于固定网络的组播机制在无线网络中应用时出现问题,现有宽带无线专网的漫游机制过程复杂繁琐[3]。如图1所示,传统的漫游注册及鉴权机制较为复杂[4],漫游重连过程的延迟可以达到秒级别,使其无法很好地应对专网需求。
针对专网系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延时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注册漫游机制,即在组播用户的前进方向上,通过分析,判断出最有可能成为漫游下一跳的基站并完成预注册。用户在到达下一基站前,其组播注册功能已经提前完成,相关的(S,G)通道已经被加入基站的组播数据转发列表,用户能够实现无缝切换。
2.2 基于移动性的用户预注册模型及仿真分析
(1)体系结构及网络模型
在进行用户移动性判决时,通常使用远程加入算法[5]或双向隧道算法[6]。由于专网中对低延时要求大于节省路由开销的需求,因此本文中的算法主要基于远程加入模型进行改进。
当移动用户即将通过两个基站共同覆盖的区域时,用户通过内置定位芯片(GPS、GLONASS、北斗)获取自身位置信息(X,Y),并利用自身携带的惯性导航芯片计算出当前的运动速度vt及加速度at,利用IGMPv3协议[7]的保留字段封装于IGMP响应报文中,因此并不会增加额外开销,如图2所示。基站收到报告时,将字段信息取出并计算,即可得到移动预测算法所需的各项参数。
(2)移动预测算法
移动预测算法领域,高斯-马尔科夫移动预测模型[7]曾用于蜂窝网络快速定位,而后被应用于运动仿真,本文对其进行简化,进行二维空间的移动预测。
在图3中,基站0-2的位置分别为(x0, y0)、(x1, y1)、(x2, y2),其有效工作范围半径R相同,目前位置为(xt, yt),运动速度为v(t),运动方向如图3所示,夹角θ(t)为标准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参数被封装在IGMP报文中,其发送间隔与报文响应时间相同。在移动设备内部,每隔k个时钟周期更新一次,时钟周期m根据移动速度由用户进行定义。假设用户与基站1、基站2、基站3的距离分别为r0、r1、r2,运动轨迹如图3中虚线所示,经过时间Δt后,用户的位置为(xt+Δt, yt+Δt)。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接收判决机制的选择
根据上述切换机制,当用户远离原服务基站时,切换影响因子会改变。下面假定基站A的数据是取值介于2和3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基站B的数据是介于5到6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用户在行走过程中,依据上述准则进行接收通道切换。设判定阈值为0.5,对用户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在行进到两个基站中间位置时,开始进入切换区间,用户一开始稳定接收基站A的信号,然后逐渐在A与B之间跳变,最后再转为稳定接收B的信号。由于变量的随机变化性,因此会出现单次信号跳跃,用户数据接收并不稳定,这将对用户端设备带来极大的开销,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提出一种多次判决机制,用戶从第一次满足判决门限开始计数,只有其连续N次均大于判决门限时,再进行数据切换,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仿真中,设切换规则为连续8次λ>0.5。从图8可以看出,由于此规则的设置,接收信号变得相对稳定。但还是会出现连续判决成立次数小于8次的抖动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入门限切换机制,效果如图8所示。
门限切换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当用户满足1次连续判决成立时,即将信号源稳定在切换后的基站上,无论信号如何抖动,不再接受来自于原数据源的信号,这样的机制保证了数据源的稳定。如图8所示,用户在完成一次判决条件成立后,数据源从基站A变为基站B,并能稳定接收来自基站B的信号。
3.2 基于OPNET的真实网络业务仿真
将上述漫游机制在OPNET网络中进行模拟[10],假设主机Roaming在基站A与基站B中间进行漫游并接收组播数据,网络假设在10 km×10 km的范围内,其topo如图9所示:
对主机在漫游过程中的数据接收情况进行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表明,在改进前,用户漫游到基站A和基站B的边缘时,发生了数据包的丢失,主机流量下降,此时有一部分流量资源用于完成漫游的注册和组播组的连接。采用了新的漫游模型后,用户在漫游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数据的稳定接收。仿真结果证明,新的组播漫游机制能很好地适应宽带无线专网的需求。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的移动漫游组播机制,指出其造成的数据中断与抖动情形不适用于移动组播专网的需求。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预注册的漫游机制,首先针对高斯—马尔卡夫算法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简化并得出了位置预判断模型。接下来结合用户与基站距离、信噪比、方向性因子提出了一种切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在OPNET软件中模拟了实际网络topo中用户漫游的情形,加入新的切换机制后,将前后用户接收数据的情况进行比较,证明了新的切换机制能很好适应专网组播移动性的需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要对预注册算法进行合理优化,使其各项参数更加科学合理,以及在预注册报文的发送顺序上做以权衡,以避免在基站密集区域产生的大量预注册信息带来的流量激增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晨光,魏守明,苏阳,等. 我国警用通信专网与公网比较研究[J]. 公安通信, 2015(3): 25-27.
[2] 刘思建,陈元琰,田立伟. 组播策略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8): 197-200.
[3] Yang L. Method of accessing multicast service for roaming us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Z]. WO, 2006.
[4] Jia Lun Tsai, Nai Wei Lo. Provably secure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with batch verification for mobile roaming services[J]. Ad Hoc Networks, 2016,44(C): 19-31.
[5] 徐应明. 基于移动预测的移动组播算法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6] 谷聚娟,张亚生. 宽带卫星网络用户的移动性研究[J]. 无线电工程, 2016,46(6): 9-12.
[7] 李卫平,党琦,白大明. IGMP V3协议研究与实现[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2,31(3): 66-69.
[8] Huo X Y, Tan G P, Mei Yan J U, et 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in mobile ad-hoc network based on different mobility models[J].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2014.
[9] 趙跃进. 移动通信基站覆盖区边缘通信质量的分析[J]. 信息通信, 1995(4): 43-45.
[10] 董文峰. LTE小蜂窝基站系统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及分析[J]. 电子世界, 2013(17): 69-71.
[11] 陈敏. OPNET网络仿真[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