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017-03-12 07:43牟立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

牟立明

摘 要 19世纪40年代,在工业得到机器化和社会进行现代化改革背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作为时代改革的产物出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时代、真理、科学和发展等进行统一的整体观念。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历史进行阐述,并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下的价值性和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关健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实践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要的哲学内容,和以往的哲学观点并不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鲜明的特殊性,我国在革命、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作为理论导向,而且在历史的实践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区别于唯心、唯物主义的基本点,并且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个体系,而且将辩证与历史的唯物主义进行密切的结合。

1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历史

早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刚萌芽的时期,实践的重要性就已得到他们的重视,而这也说明實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但在早期的萌芽阶段,马克思与恩格斯就像事物进行新发展的规律一样,对实践的哲学也有曾有过迷惘和怀疑,从唯心的理解到运用唯物进行解释的转变,并从革命的民主到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从中得到了证明实践观的科学性。在起始阶段,马克思是属于青年的黑格尔派,有着自我超然力量的主观意识,并将其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这个时候的马克思仍把实践的含义定框在旧哲学的思维里,只是自我意识上的自由观念、主观纯粹的批判,是唯心主义所设下的圈套。而让马克思将实践观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关系的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有着新世界观念的文件让马克思清晰的认识到实践的本质。随着《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继出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科学实践观也得到应用和深入体系的剖析,并开始了影响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而这时候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论也得以全面的展开。随着帝国主义与无产革命进入新的时期,列宁从革命的基础和实际出发,并从中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性质,从而指出实践是认识出发点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是将人类之间的历史作为主客体,作为精神物质相互交织的实践,并且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是人类社会活动科学的指导方向。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里,通过各种难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才是人类的希望。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改革的时期,要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五位集于一体去建设出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这“五位”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国家应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起点,使得经济的决策是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代表。而以政治角度来看,国家应将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融合,并以基层和社会的现实作为立足点。以文化的角度来说,国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优良文化,国家给予积极宣扬的支持。在社会的层面上,国家应将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丰富多样化,从而充分的激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最后是生态,国家应根据当前环境的状态制定出合理的条法,让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合理的保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解决时代难题的科学观念。

3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发展

继伟大思想家列宁之后,我国每代的领导人都会遵循紧跟伟人的思想步伐,在进行我国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里,始终坚持着将马克思主义真理融入其中,并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作为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这不仅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得以添加新内容,而且使得实践观更具科学性和活力。毛泽东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的影响和延伸。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改革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从而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在时间的排序上,毛泽东的思想是在中国实践里,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进行结合的第一个全面指导理论,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以第一次全面性的解释。在我国往后发展的日子里,每一代的领导人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并以实践作为基础,从而敲开了我国的发展大门。而邓小平主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观念,继承着毛主席的伟大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更丰富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还含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念,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结合的科学实践。

4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着科学的原则,充分体现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对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脚踏实地,并立足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相结合,并科学的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建设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让我国得以早日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 于慧.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4-17.

[2] 袁伟,李昂.论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在中国的新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9):65-66.

[3] 岳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容及其当代价值[J].新西部(理论版),2015(21):1-3.

猜你喜欢
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