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宁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和文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情况,提出了面向文科生增设《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改革措施。并在充分论证《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增设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文科生的大班授课改革实施方案。
关键词 多媒体应用技术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1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研究现有技术背景和社会需要下,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各项基本应用,并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Ⅰ和Ⅱ两个层次,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Ⅰ》的定位是认知和理解计算机系统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信息素养,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Ⅱ》针对文科、经管学科、理工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各自需求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
在我校2014年前的学生培养方案中,对于文科学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第Ⅱ层次课程是《网页制作》和《平面设计》课程。这些课程所涉及的网页编辑、网站建设、图像处理等能力在当时对很多文科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网页制作》课程中涉及到的静态网页排版内容已经不再重要,而对多媒体处理技术的需求,由以图像处理为主,变为多元化的需求。原有课程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需求,非常有调整的必要。
2增设《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目的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中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前景广阔的新兴技术,它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文字的能力。目前,多媒体应用技术已经广泛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帮助人们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善心悦目的作品,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增添了色彩和乐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的各行各业尤其是文科和艺术行业对多媒体应用能力要求尤为显著。基于此,我们将《多媒体应用技术》调整为文科专业的第Ⅱ层次计算机通识通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让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的有用工具,让《多媒体应用技术》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沿阵地。
3《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的固有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能创新教学模式,借助教学平台、慕课、翻转课题等教学过程或手段,凭借多媒体技术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适合开展项目教学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改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在当前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的教学课堂中,矛盾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学生差距大、教师组织的活动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的问题。利用资源充足的学习平台而且导航体系清晰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由于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那么,只要学习资源充足、导航体系清晰,就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呈现知识结构的菜单,可由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认知风格选择知识点,并开展学习。
3.2解决文科生技术理论学习困难的问题
原本多媒体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靠教师授课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改变教学模式,借助教学平台的操作引例,从操作中理解概念,再用理解的概念加深对操作的认识,从而准确掌握应用技能。
3.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课程改革借助教学平台和项目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并开展发现式学习,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会发现知识的欠缺,可以自行在教学平台上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选择知识点自主学习,无疑对锻炼和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3.4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多媒体课程可以比之前的传统课堂教学为学生协作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复杂的项目任务,比如视频媒体的制作,将包括拍摄脚本设计、视频拍摄、视频编辑、特效处理、视频输出等多个过程,靠一个学生的精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优秀作品。这就需要以团队的形式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协作完成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
4面向文科专业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实施
4.1紧密结合专业应用需求设置课程内容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的目的是服务于专业学习与应用。所以,在制定教学大纲和安排具体讲解内容时,要轻理论、重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入挖掘本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结合点,从结合点切入,使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对于语言类专业,可讲授一些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广告和传播类专业,可设置一些宣传海报、产品广告方面的案例;对于播音、影视相关专业,可讲授一些音频处理、视频特效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与专业结合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4.2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作为公共基础课,大部分教学班的容量都达到百人以上。在大班制的授课条件下,学生的基础不同,对课程的期望也不尽相同,而且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学习程度上都参差不齐。
《多媒体应用技术》覆盖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内容非常充实,这就造成在有限的课时内,只靠课堂讲授无法完全达到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视频、实验素材及任务指引。有针对性地加強《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实践部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动讲授为主,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为辅的模式。
4.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放大平时成绩比重到50%,通过阶段性测验和综合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强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督促学生避免掉队。
由于是大班授课,阶段性测验和综合作业将会带来过于繁重的评阅压力。为了保证测验和作业计划能够有效实施,自主开发了Photoshop、Flash的机器评分系统和综合作业学生互评平台。Photoshop、Flash的机器评分系统可对图像处理和Flash动画的基础操作进行机器评阅,大大提升评分效率,并保障评分的客观性、准确性。综合作业互评平台,可以提供一个展示学生作品的窗口,方便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习热情。
但机器评分的考点及题型受技术限制,并不能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因此期末考试采用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最终考核。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第八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08-YB-47)。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周翔,贾松茂.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规范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
[3] 董晓晓,刘立新,郭建璞.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