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5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7-03-12 02:09盘菊莲
商情 2016年48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职业高职

盘菊莲

【摘要】毕业后曾在企业办公室工作了两年,也接触了一些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从教后也利用了假期时间在企业的挂职锻炼,充分对企业目前所招聘的人才期望值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结合授课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曾经从事十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本人从高职生的职业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学生方来说,要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从校方来说,高职院校要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并注重双管齐下,既要重视显性素养的培养,也要重视隐性素养的培养。本文围绕职业素养的两个方面 (隐性素养和显性素养)、四个维度(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95后”高职生 职业素养 培养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一)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凸显。根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2015年就达到749万人,短短两年时间就增加了50万人。加上历届未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大学生就业难已引起社会、政府、学校、家长的高度关注。这也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迎合市场需要,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硬技能、轻软能力(素质等)倾向,过分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学生毕业就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

(二)重视专业的选择而忽视了对专业和职业规划。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十几年的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并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较差,而职业教育缺失的重要部分恰恰是缺乏职业意识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都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所以,在校高职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并加深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职業态度、职业规划等的理解。

(三)看重工作待遇而忽视自身成长。弘扬敬业精神,既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自我生存的需要;但现在很多大学生择业时都是重待遇,缺乏敬业精神的养成,敬业精神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没有敬业精神,又何来成就事业之说?敬业精神既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职业品质,又是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目前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对职业的主要期望是:收入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最感兴趣的是大城市,最向往的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甚至只要能挣钱、条件优裕,岗位是否与专业相近却是无所谓,寒窗苦读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选择时竟放在了其他条件后面。经过对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一些高职学生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干什么职业都不称心、不投入,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一味地抱怨工资少、待遇差,频繁跳槽,因而很难干好本职工作。对于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高职学生而言,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成才立业的。

(四)重课本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为人处事引导。近几年,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眼高手低”以及“缺乏敬业精神和”。例如,工作中经常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又不愿思考、不愿改进,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课堂上基本都是在灌输专业知识,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引导。这既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之弊,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教育、轻素质教育之果。

二、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其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职业院校学生们不仅要学会职业技能,更应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更应学会做人,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也是他们未来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大一就应该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大学生对将来的发展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每个阶段的任务,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及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较早地认识所学专业的性质、末来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在校期间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有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和健康合理的职业动机,并使其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就业与创业教育使学生对自己进行综合分析,在科学的职业目标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使学生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脚踏实地地工作,要了解、关心、接纳和尊重自己,有勇气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只有不断提升职业索养,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三)注重敬业精神与职业行为的养成,提升职业竞争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快速转变,社会及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及敬业精神。大多数单位在招聘时都显得更加理性和务实,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而是更多地从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许多用人单位的管理者认为,大学生从学校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工作及专业经验很正常。大学生只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敬业精神,他们将会成长的很快,但是,即使学历再高,没有一定的敬业精神也会一事无成。敬业的人,是快乐、自信的人,他把每天的工作看成人生目标,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由于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及快乐,使个人及事业都得到了成就、发展。

(四)让学生积极投入创新的校园环境中,助推自身快速成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创新团体,如文艺、摄影、体育、话剧等学生社团。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个人爱好结合起来,在各种活动中创新思维、组织策划、自我锻炼、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并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组织开展能够锻炼创新思维的活动其。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杜绝“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考试死记硬背,书本一放什么不会”的现象。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要树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引导,特别在为人处事、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质等方面开展正反面的讨论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为人处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将来的职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职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意识
五花八门的职业
谈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我爱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