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从2013年撤销铁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至今,中国铁路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2015年的铁路货运体制改革,率先让习惯了“冷脸子、批条子”的“铁老大”感受到了市场的冷暖。如今的18个铁路局不仅完全改变原有的模式、改变了领导的称呼,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更是清晰划明了铁路与政府的边界。作为与铁路关系最为密切的铁路行业类职业院校更应凭借这股改革热潮,针对行业发展变化,抓准铁路行业用人需求,抢占先机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
铁路公司制改革后,不少铁路局经营范围发生扩张,涉及到物流、金融、广告经营、房地产开发、畜牧产品等。这些行业都是以前铁路不曾涉及,或不作为主业涉及的行业,如今凭借有力的交通背景和开放的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铁路的盘子也会做得更大。以房地产开发为例。据统计,18个铁路公司所拥有的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至少达到3亿万平方米,光是这一块的投资建设都将为铁路带来不少的进项。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未来修建铁路线路的同时,就可以对周边的土地进行开发,这对房地产行业而言绝对是一记重磅炸弹。
铁路总公司内设机构精简调整,机关部门、二级机构、人员编制分别精简10.3%、26.6%、8.1%。这意味着铁路企业未来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少,对高端人才、专业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其实近三年,铁路在用工这一块就不断释放着这些信息。我们不妨以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近三年对于高职学生需求来看。广铁对于2016届高职大专毕业生投放用工计划为3950人,2017届计划为3900人,而今年投放的2018届计划为3000人,总体上是在递减的。再细一点,我们从铁路运输管理大类(客运、货运、行车)来看。广铁投放的对于2016届大专毕业生需求是1550人,2017届计划时1220人,到了今年2018届学生只有703人,与前两年比可以说是遭遇腰斩。除了人才需求量的锐减,还体现在对于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如去年招2017届毕业生时,2016届往届毕业生还可报名面试,今年开始只招录应届生。去年货运岗位还面向运输大类的四个专业兼招,今年只招铁路物流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货运方向)的毕业生,也就是说同是学运输管理大类,有一大半的学生连报名参加货运岗位面试的资格都没有。
公司制改革意味着铁路从 “全民所有制”变为了“有限责任制”,这个变化就带来了注册资本的普遍扩大。日后,铁路想要发展,局限性会更小,社会资本的无缝对接,民营资本力量的注入,无论从哪方面的投资对铁路行业而言都是将会是大大的助力。据了解,铁总已经向阿里、腾讯、一汽集团、顺丰控股等民营资本发出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邀请。而在浙江已经出现了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项目——杭绍台高铁,这条以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启动的铁路为铁路投融资体系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针对铁路公司制改革后带来的种种新变化,高职院校应该尽快适应这种改变,在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设置上体现与铁路公司制改革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如对专业领域课程的扩充。可以开设与物流、金融、房地产、广告经营等相关领域的专业课或选修课。再者,把专业分得更加细致。如将我系(铁道运输系)传统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再细化为货运、客运、行车指挥三个方向,针对不同方向加大相关课程的课时比,这样更能够增加学生在就业时的岗位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区分也更能体现出各个岗位所需人才的性别优势。相信铁路企业更愿意看到这样的改变。
夯实铁路基础知识,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引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这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现有资源,如可以采用目前广泛存在的MOOC、微课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先通过线下的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再通过老师课堂上对关键知识点的梳理,带着疑问去思考和学习。此外,在实习实训环节还可以采用先进的VR技术让学生通过虚拟状态下对典型工作环境的模拟、操作接触到现场工作时可能会遇到的所有工作任务和困难,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再者,还可以将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和核心类课程实施教考分离,教师只管日常教学,把考核留给更为公允的教考分离模式,这样更能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的掌握,同时也更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水平。
企业是学校的衣食父母,为更好地培养铁路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如将企业对参与实习学生、已就业学生的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以企业评价作为系部年度考核的指标,以企业评价促教学。同时,一旦企业反馈出什么意见,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及时修改和弥补教育教学上存在的不足。
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加大对取得优异成绩师生的奖励。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实践动手能力远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也是我们的学生致胜于其他层次学生的关键。这一点从我院学生就业方面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近几年来凡是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无论参与的是教育厅组办的还是铁路行指委组织的,无一例外的都如愿进入了心仪的铁路企业。这是个不用宣传的正面影响,也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积极追求进步的热情,因此更要鼓励和坚持下去,技能佳可强己,技能精可强国。同时,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学院购置了更为完善的实习实训设备,建立了多个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这实质上是对日常实训教学的反哺,更好地服务了日常的教学工作。
一直以来,铁路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就业单位就是18个铁路局和相关城市的地铁、城铁公司,但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大部分的学生始终是抱着非国铁不进甚至非广铁不进 (我院大部分学生的生源地都位于广州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态度,以至于错失了很多机会。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同时一旦未被录取则会产生极大的落差感,这时又容易病急乱投医或者自暴自弃。因此,从学校层面而言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正确的择业观的教育。对于那些没有进入铁路行业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和帮助。
总而言之,铁路局改制落地,标志着中国铁路从传统生产型企业向现代经营型企业转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更体现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符合铁路行业特点。而作为铁路行业类高职院校,我们能做的就是适时的抓住改革的机遇,发展变化的同时还要拓展更宽的就业渠道和转变死抱铁路行业不放手的观念,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长效的进步和发展。
[1]江俊.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3(6):12-14.
[2]俞立明.目前职业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职业与技术教育,2017(5):200.
[3]孙姗.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7(3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