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晨,吴晓玮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 243000)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于晨晨1,吴晓玮2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 243000)
在梳理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学提升职业认同的可行性,并提出提升职业认同的策略方法:从端正从教动机、提升教学效能两方面建立积极的认知;培育积极情绪;构建感恩等积极人格特质;完善积极的组织体系。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积极心理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民族的兴衰存亡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促进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解决农村尤其是偏远艰苦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紧缺的现状,中央出台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1〕。即,中央财政承担学生在校学习的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按协议签订的要求,从事十年以上的中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承载着国家和人民均衡教育资源的期望,肩负着实现教育公平的使命,承担着改善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责任。
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后一般回到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担任教学工作,这些地区很多是乡村偏远地区,他们可能面临的是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继续从事教学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的是信仰和理想以及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有了教师职业认同,才能保持对于教书育人的喜爱和热忱,才能获得工作的价值感和使命感,才能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定向培养师范生的义务和责任。有研究证实,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1〕,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离岗倾向及离职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1〕。提升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度,维护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教师职业认同作为一个主题从职业认同的领域中独立出来,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2-5〕。但是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却尚未达成统一。有的从动态平衡的角度,强调教师职业认同是自我想象和实际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平衡〔4〕;有的从认知的角度,将教师职业认同定义为对于职业的接受程度,以及积极正面的感知和评价〔5〕。魏淑华较为全面地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教师职业认同的内容或对象主要涉及三方面:教育、教学或教师职业和教师本身;教师职业认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此外,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即自我与教师职业作用的结果〔3〕。
1.2 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
范兴华将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分成职业情感认同、职业价值认同、职业地位认同、职业技能认同四个因素〔6〕。余利川构建了职业认同的二阶四因子的模型,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愿和职业行为四维度〔7〕。
1.3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
张燕等的调查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但在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上依次显著降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8〕。这与余利川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行为认同维度上的得分最低〔7〕。汪静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但在职业意志维度上得分较低,仅高于临界值〔9〕。
综上所述,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但在职业行为和意志水平还有欠缺,免费师范生对将来是否能一直从事教师职业的意志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坚定不移。
2.1 积极心理学介绍
积极心理学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提出,后来的学者Sheldon和Laura King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类发展的潜力和积极品质如美德的学科”〔10〕。2003年开始,我国学者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本土化研究〔11〕。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注意力应从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消极心理学上转移到人类积极品质、个体潜能以及幸福感等积极的事物上来。
我国学者吴沙,赵玉芳将积极心理学的结构概括为: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行为、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五个部分〔12〕。积极的认知是个体对未来抱有积极预期的过程,如果抱有预期,那么就算过程再艰难也会为了目标而努力。积极的情绪是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时产生的愉悦感受。积极行为主要是亲社会行为——让他人生活有意义的行为。积极特质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对自身和社会产生利益的心理历程。积极组织是对个体产生支持的环境,例如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等。
2.2 积极心理学对提升职业认同感的作用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已从消极的情绪转向积极的体验,例如由“职业倦怠”转为“工作投入”,由“工作不安全感”转为“工作满意度”等,“职业认同”这一正面积极的主题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根据上述职业认同的结构分析,其结构至少具有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三个维度,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积极认知、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组织系统,所以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如何提升职业认同感,是可行的。积极心理学对提升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有理论支撑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如何提升职业认同感。
本研究我们将从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支持四个方面探析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国家、社会、家庭诸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中,很多客观因素并不受师范生本人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人类积极品质、个体潜能以及幸福感等积极的事物上来,更注重本人的主观努力。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以提升职业认同感。
3.1 建立积极认知
积极心理学认为一旦个体拥有积极的思维:乐观、自我效能和希望,那么即使实现期望的过程困难且缓慢,个体也不会选择放弃,而是会持续努力以实现期望。在各种认知因素中,我们认为从教动机和教学效能感对“准教师”最为重要。
3.1.1 端正从教动机
“教师的从教动机是指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13〕。从教动机与职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能在政策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教师支持与职业认同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14〕。理论上,每一位选择师范类专业的准教师都应该具备纯正的从教动机,但是考虑到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性,有的学生出于就业有保障,学费国家承担等原因选择报考了免费师范生专业,这种动机不单纯。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发掘师范生身边重要他人,通过榜样的力量和典型事例的影响,帮助师范生端正从教动机,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忱,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度。
3.1.2 提升教学效能感
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是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准备程度及教学能力的主观判断。张晓辉,赵宏玉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职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学效能感越高的个体,职业认同程度越高〔14〕,但研究也指出,免费师范生的课堂管理效能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因此,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中,要重视教育实习的课程,增加教育实习的比重,尽早的让师范生接触教学课堂,多实践,多练习,提高免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能感。
3.2 培育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可以促进行为方式,有助于建立包括身体、智力、心理及社会在内的个人资源,而这种资源在个人遇到困境时,会增加其生存和再次成功的可能性〔14〕。积极的情绪能在教书育人时带来愉快满足的体验,这些体验一方面可以提升师范生的效能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师范生的幸福感,从而让师范生产生高水平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教育工作者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免费师范生体验积极情绪,拓展个人的资源,提升职业认同感。
3.3 构建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良好的品质,这些品质能够使人们能够了解自身品质上的优势,鼓励人们培养并善用这些优势以实现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在这些美德里,感恩是与职业认同感密切相关的品质。感恩是个体在接受到帮助之后,产生的一种希望回报别人的冲动。只有具有较高的感恩意识的免费师范生,才会珍惜他人给予的帮助,从而产生高水平的职业认同,在教师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免费师范生入学后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首先享受了国家免学费、免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经济帮助,此外,还受到学校的额外的支持。为免费师范生单独召开开学典礼,并配置了学校最优秀的师资队伍等〔7〕,说明国家和学校给予了免费师范生高于普通师范生的特别照顾和政策支持。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免费师范生的感恩教育,将其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与互联网结合,利用好“两微一端”等沟通平台,渗透感恩教育,传递正能量。
3.4 完善积极组织体系
积极心理学除了个体层面之外,还注重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研究,积极的体验只有在支持性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挥和强化。对于免费师范生,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人人都能够了解政策、人人都知晓政策内容,把社会打造对免费师范生有支持性作用的社会。高校应在特殊照顾的基础上,更多考虑免费师范生的实际问题,关注职业理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职业生业规划教育,提升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度。
〔1〕 国务院办.(2007).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办发(2007)34号
〔2〕 宋志斌. 中学教师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3〕 魏淑华.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 Volkman, M. J. & Anderson, M. A. Crea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Dilemmas and metaphors of a first-year chemistry teacher. Science Education, 1998, 82(3): 293-310
〔5〕于慧慧. 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来自湖南小城市中学的调查.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6〕 范兴华,陈锋菊,刘文,张尚晏.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结构及特点,心理研究,2014,7(2),81-85
〔7〕 余利川. 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_现状与强化. 西华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8〕 张燕,赵宏玉,齐婷婷.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6):633.
〔9〕 汪静,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Sheldon, K. M.& Laura King,(2001).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216
〔1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12〕 吴沙,赵玉芳.积极心理学分类体系的整合观.社会心理科学, 2009(24),227-264
〔13〕 马莹,赵志纯.农村教师从教动机调查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4),73-74
〔13〕张晓辉,赵宏玉.教师支持对免费师范生教学效能感和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16(5),75-82
〔14〕 Fredrickson, B. L. The 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Series B, 2004, 359 (17): 1367~1377.
1008-3723(2017)04-040-03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4.040
2017-05-12
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定向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SK2017A0891)
于晨晨(1986-),女,安徽马鞍山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G6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