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传友
(皖西学院 皖西文化艺术中心,安徽 六安 237012)
皖西地区历史上的会社组织
关传友
(皖西学院 皖西文化艺术中心,安徽 六安 237012)
皖西地区历史上存在着许多会社组织,主要有公益慈善、宗教、经济、祭祀、文人、行业、政治、其他等类型。通过对其考察,得出其主要具有经济、祭祀、慈善救济、娱乐、教化与裁判等功能,具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多重功能并举,祭祀特征明显,士绅是会社的主导者等特点。
皖西地区;会社;类型;功能;特点
会社是指在志趣相同或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成员自觉结合而组成的民间团体。“社”本指土地之神,每年春秋两祭,称之为“社日”。后也用“社”来称在社日所举行的赛神会。“社”还是古代乡村基层行政地理单位,先秦时期有“二十五家为一社”的记载。这些名称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与人群聚集相联系的,明末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后人聚徒给会谓之社。”至明代就逐渐演变为表示人群聚合的意义。“会”是指人们的聚集、会合。用“会”来称呼一种团体,至迟在北魏时就已产生。唐释道宣所著《续高僧传》就有“义会”一词的出现,用以称宗教团体。以后“会”与“社”并称,而且两者或单用、或连用,以指人们在志趣相同或利益一致基础上的自觉结合。皖西地方历史上也产生和建立了一些民间会社团体,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影响作用。作为社会史研究专题之一的会社,曾一度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研究成果较为丰富①。但皖西地区历史上的会社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敬请批评指正。
皖西地方会社组织的类型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公益慈善型会社
出于救济、救灾等目的成立的会社组织,如公济局、慈善局、育婴堂、同善会、棉衣会、桥梁会等。这类会社多系社会集资或捐资组建,以互助周济、患难相恤和开展公益性社会慈善活动。清乾隆丁亥年(1732年),六安城内晁氏族长晁载典“联同关士健、张堂公、江世璜、张锡鸾、杨志信等六家,同时捐资置产购买市房,成立广惠局壹所,施放膏药、检收字纸、掩埋白骨、茶水痧药、救火水龙善举,奉行无一不备”[1]。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广惠局田产收入捐作抗日将士添置寒衣之用,广惠局才遂告终止,达二百余年之久。乾隆年间,霍山县西乡漫水河的“李秀芳、王来宾、王智千为给孤贫而设”立“公济会”[2](卷六,“人物志”“义举”)。道光庚子年(1840年)优贡生、曾任训导职、山西文水武陵书院主讲的关嵩祺,于州城文昌宫内捐办字纸会,收拾街面零星散落丢弃的废纸,焚化后掩埋,无疑是属于保护环境卫生的公益性会社组织。清乾嘉年间,霍山县西乡千笠寺等八保成立“宾兴会”,由八保“旧存公田淮斗租百石,每逢乡试之年,由八保董事黎世朝、何建瑞、李元、李镛等,将租变价携至江宁,分给士子,名曰科费,今名旧宾兴。”[3](卷之五“学校志”“宾兴”)说明宾兴会是为解决贫寒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费用,也是社会公益慈善性的组织。
(二)宗教型会社
出于强烈的神明观念和虔诚的道教、佛教信仰目的的信教群体,成立的宗教性会社组织,如香火会、朝山会、观音会、目莲会、关帝会等。明万历《六安州志》载,六安州民于农历四月初八日的释迦牟尼圣诞,“作浴佛会”。金寨县双河古道观始建于隋,重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重修。有瓦房九十九间半,设有东王府、玉皇、三清、城隍等殿,并塑有西天佛祖、南海观音、火德真君、四海龙王等金色塑像。明、清香火兴盛时,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会期,鄂、豫、皖三省近二十个县的信徒来此朝拜,故称“朝双河”。六安西南乡九公寨高峰旁有一“目莲菩萨”殿,传说“目莲菩萨”为死去的母亲闯进阴司,把地狱打开,把他的母亲从血污池里救出。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是“目莲菩萨”的生日,每年都举办香会,周围百里的香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进香。特别是女性香客最多,她们因害怕死后要堕入血污池,祈求目莲菩萨保佑其死后灵魂获得良好的归宿。
(三)经济型会社
出于经济活动的目的而成立的会社,皖西地方这类会社的种类繁多。在皖西从事商贸活动的外籍商人结伙成立商帮,购置房屋作为活动地址,大称“会馆”、小称“公所”,是“明清时期异籍人士在客地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4][P177]。各商帮推选会首,负责管理本帮财产和召集议事、做会等事项。皖西地方的会馆、公所多为外籍商人所建,主要分布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城镇。如六安州城建有山陕会馆、金陵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新安会馆、旌德会馆、泾川会馆等,六安州首镇西山麻埠街建有湖北、江西、旌德、宁池等会馆,六安州苏家埠建有山西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徽州会馆,还有江苏麻业商人修建的白麻公所。州县商业性会馆的作用正如《清稗类抄》所称:“商业中人醵资建屋,以为岁时集合及议事之处,谓之公所。大小各业均有之,亦有不称公所而称会馆者。”[5][P185]说明会馆是商人聚集议事之所,同时具有联谊同乡、服务同乡在异地商业活动之功能。会馆通过制定规约,谋求其共同的商业利益,禁止内部同行业的恶性竞争,约束其违法经营的不良行为。“徽人商于缪六者众,岁时伏腊,聚集无所”,黟县商人汪承嘉(字贞吉)“与众谋,仿汉皋金阊例,为会馆,以祀朱子”[6](卷七,“人物志”“尚义”)。金寨、霍山等山区成立以保护山林为目的的养山会、护山会,还有以筹集资金为目的的金融性会社。民国时期皖西各县主要城镇成立商会。这类会社的入会者,须缴纳一定的入会资金(或称股金),按出资的多寡享有坐东及分红的权利。
(四)祭祀型会社
出于对祖先祭祀目的而成立的会社组织。皖西地区民众祭祀祖先,多由宗族出面组织,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费用或由宗族的族产所出,或由族众按人丁摊派。如舒城晓天等地的曹氏宗族人成立“古塚会”,进行清明祭祖活动。寿州城内卧佛寺有“祖先堂一殿两廊,俱系在会诸人捐修,以为建醮追荐之地”[7],是寿州城内众姓组成祭祀会于祖先堂合祭祖先。
(五)文人型会社
简称文会,是指文人结社聚会的会社。唐宋时期极为兴盛,如唐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在山东徂徕山成立的“竹溪六逸”、白居易等成立的“香山九老会”、宋司马光及文彦伯等九人在洛阳成立的“耆英会”等,都极负盛名,传为千古佳话。皖西地方历史上也成立有这种文人会社。史载明弘治元年(1488年)六安州城内有退仕归里的官员成立的“退翁会”,共有八人组成,公推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稹为会首。潘稹所作《退翁会图诗序》称其“会必以望拟圆象也,席贵俭素不尚侈也,酒贵有节不贪饮也,果鬻于市不必远方珍异也,器用瓷漆不必金玉华美也,山殽野蔌足以充庖也,枉矢哨壶足以乐宾也。或弹琴、或赋诗、或奕棋,各任其才,各逞其艺也;觞酌交酬,谈咏叠发,欢欣浃洽之情霭如也,日禺而至晡而归,苍颜鹤发,几杖相随,照耀于闾里之间,咨嗟于父老之口,莫不歆艳曰:六安百余年来未有此胜事也。”[8](卷之五十一,“艺文二”“序”)详述了该会的章程和活动内容。该会还将其活动绘制成图,名曰“退翁会图”,绘成于弘治六年,并“以诗代赞,各藏一本于家,以为后人观感之张本”。清光绪《寿州志·人物志·隐逸》还载明寿州人孙用于“万历戊子偕同社友立寿英会,绘图赋诗”。清同治《六安州志·人物志·宦绩》载嘉庆年间六安州退仕官员许嗣云“晚年择品行端方八人,经魁邓宗彝,文学胡焘、王浔、程远大、程汝蕿,明经吴克俊,国学叶鉏,广文关世恩,年皆耄耋聚,晤谈经史,余事作诗,州人士拟之为耆英会云。”[8](卷之二十七,“人物志二”“宦绩”)嘉庆年间六安州庠生王浔“偕里中诸耆旧联间吟诗社,藉以适性情抒德意”[10](卷之三十二,“人物志七”“儒林”)。民国初年,霍邱县前清翰林、监察御史李肖峰与前清举人、湖南某知县刘仲咸、李承溪等十位霍邱知名文人成立“十老会”,以诗酒唱和,借以恳亲、敦睦。民国后期,霍山籍李晴峰(晓山)、杜起熙(际三)、汪家驹(月斋)、孙亢宗(开甲)、张丹铭、何仿之六人和英山籍万尔康、黄鹤龄、萧秩宗三人,效法古人“香山诗社”雅事,以文结友,白首相邀结社,成立“双山九老诗社”,欢娱晚年。其《双山九老会赋》言:“体尽康强,状无潦倒,人数胜竹林七贤,衣冠效商山四皓。薄官阶如敝屐,不屑夸晚年得志之尤侗;视富贵如浮云,厌听说暮岁登科之梁灏。”[9](P715)则道出了九老晚年高风清流的情操。
(六)行业型会社
各类行业为保护本行业匠人的利益而成立的会社组织。如木瓦业工匠的鲁班会、篾业工匠的火星会、药店业的药王会、剃头业的嫘祖会等。如寿州箩行,据传始于明季,州城、正阳关、迎河集、隐贤集、瓦埠水运码头均有此组织。箩行的专业为搬运、装卸,非行内人不得揽活,客商货物亦不得自搬自装卸,嫁娶迎送花轿嫁妆,丧葬抬榇舁柩,亦在包揽之列。行内人重义气,信承诺,贫苦者有事,可免费代劳。明、清之际,州城四门,各有一帮,互不干扰。老死减员,子弟递补。后西门河运淤塞,商贾不至,其人分去其余三门。其财务每门独立核算,当天收入记筹码,水墨书于粉版,日暮按劳分钱,酌留公项,行首另有提留。
(七)政治型会社
出于政治性目的而成立的会社组织,是属近代新型的社团组织。如为推翻满清统治为目的而成立的寿州岳王会,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月,寿州柏文蔚为首,因寿州人以崇拜岳飞为习,乃成立岳王会,以“反满”为宗旨,会址设在寿州城内张之屏书房。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寿州信义会,寿州人留日学生张汇滔(孟介)等由日返国,策动江淮革命,因“同盟会”三字为清廷所忌,故组织信义会,实际是同盟会的分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成立的寿州阅报书社,寿州人柏文蔚、孙毓筠、张之屏、薛少卿、朱金甫等创办。《马关条约》签订后,清廷腐败,丧权辱国,国事日非。他们读了《万国公报》、《时务报》、《新知报》、《湘学报》、《国闻报》等,救国之志勃发,为振兴中华,推翻清廷,宣传发动民众,创办此社。社址设在寿城张之屏处。
(八)其他型会社
为了反抗官府的压榨、复仇械斗及互助等目的而成立的秘密会社,属于官府极力打击和禁止的对象。皖西地方历史上也有不少这类会社。如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六月,霍邱县叶集镇出现了铁尺会,因会内所携带武器而命名。据颍州知州李元祥向朝廷禀报称:“访得州属霍邱县叶家集地方,有愚顽多人聚众结盟,名为铁尺会,有高二、王三洒、宋大汉、郭长腿等数十余人于闰四月二十二日在丁届远家拜盟会酒演戏,前搭布篷十座,各执铁尺一根,高二、王三洒居中摆列扁担二条,以作刑杖,凡不听指挥者,以扁担责之。五月二十二、二十三等日,又在菜园内演戏三本,在王三洒中聚会,共有二十余席。”[10][P36]至乾隆初年,“铁尺会”已流传于福建清流、宁化、长汀、上杭等地。民国初期皖西大刀会也是反抗地方官府的会社。此外,皖西还有一些属黑社会性质的会社,如清帮、打行、会道门等。清咸同年间为防范对抗太平军、捻军以及防止土匪袭扰,皖西地方许多圩寨联合成立“联庄会”以自保,并拥有武装。如六安东南三十二保联庄会曾协助清军攻打舒城太平军。
皖西地方会社的种类众多,究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经济功能
成立会社和开展活动需要经费,会社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会众缴纳的会费,二是捐赠,三是会社所有田产、房产出租的收入,四是经营活动的收入。六安苏家埠是大麻的主产区,晚清来此从事大麻买卖的江苏八大商号,于西街建白麻公所,其光绪三十四年所立碑云:“原籍江苏,寄治西乡苏家埠采购白麻,运售出埠,每年约有贰拾万金。交易向皆萍居星散,春往秋来,一切加减行情评较货,每苦相离距远,划一为难,实於商业前途窒碍。前经商等议定价,买市房一所,合立德润堂,颜曰江苏白麻公所,以作商等议论麻业之地。赤契抄粘呈核,从兹终商情团聚商力,于国课民生而有裨益,诚恐人事代谢,后起变迁,将前人组织之艰难,或多懈(怠)。”[11](附录,奉宪勒石碑)公所每年的大麻交易额达二十万金,可见这类会社的经济功能之显著。清嘉庆《霍山县志》载,“漫水河旧有桥会,资耗殆尽。乾隆四十年后,方子元、宾子盛酬经理其绪,余资少积,桥久属李。另捐,因以此资,易名公济。前同会者悉并归三人,得资,去余资,派十六股,李十股,二王各三股。经理数载,至五十一年,买石印嘴田,种六斗。五十二年,买小回头岭田,种一石。嘉庆二年,买枣树降田,种一石六斗。九年买猫儿石沟田,种一石五斗。十二年买漫水河市房一所。十三年买上土市船仓田,种四斗;又买桃树坳田,种四斗。十五年,又买小回头岭田,种八斗五升。共买田五石九斗五升,市房一所。先后共给价七六钱九百四十串,市银九十五两。每年收租,以备孤贫棺木及埋葬之资。”[2](卷六,“人物志”“义举”)足见此会经营活动的收入颇丰。具有黑社会性质的会社主要是通过坑蒙拐骗、敲诈勒索、打砸抢掠等手段,敛聚获取不义钱财。
(二)祭祀功能
皖西会社的祭祀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祖先、乡土、社稷和神灵的祭祀,通过祭祀,使人们报本追远,使参加者感受到祖先和神灵的伟大,安于本分,从而实现基层社会的持续稳定。有些会社的祭祀仪式十分严肃而庄重,特别是宗族性会社所组织的祖先祭祀,更是容不得族人的半点不敬和亵渎。如霍邱东乡隐贤集吴氏宗族对祭祀祖先极为重视,其所立的族规规定:“祭祖仪文不可草率,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蓝,与其物多而仪薄,不若仪多而物薄也。子孙拜见祖宗一年只春秋两次,若并此两次亦草率行之,则无以对祖宗矣。”还规定“春秋二祭礼毕,祠正务讲家训家戒家规数条,以晓愚顽。然后班次序坐分享神惠,饮食之际互相劝勉,不得议论私事,不得讪笑喧哗,致干非礼。”[12](卷一,“家规家戒”)由上所见,皖西地方会社的祭祀功能其实质就是维护其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功能。清代霍山县南乡包家河(今属岳西县)甘露庵香火会所立祭祀碑也可看出香火会的这种祭祀功能。其《锁口山碑》曰:
“副衡之西有锁口山者,包家河之胜景也。砥柱河流,关阑水口,居民之辏集于其中者,咸倚之为藩屏焉。顾其山不可以无寺,又不可以无僧,有僧有寺,更不可不为僧寺谋久长也。自□初来,寺之灵衰不常,僧之去就不一。濯清泉而觉爽矣,然未免香积之尘封也;爱烟霞而寄足者,亦不过沿门以托钵耳。如此而欲求僧寺之始终一致也,何可得乎?兹幸十余年起,有祖师盛会,铢铢而积,虽不能布祇熙园蒲地之金,而年有羡余,亦可因心植德,以置福田也。于是共为悠远之谋,大发慈悲之愿,租田于白沙岭下,踏验九亩有零,捐会内三十余金,同业主凭中立田契外,比收贮会银亦不虚耗,乘机会以渐广膏腴,粮载寺由田供香火,因镌石立碑,而索记于子。子曰:是山也,从平地望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鹿猿听法于林峰,鹊鹤恭禅于云雾,俨然武当之西顶也。藉以安神灵之香火,为境内之保障,而可祈冀寺僧之或兴或废也哉!今得此檀施将见住持斯寺者,因恒产而生恒心矣,思世传之十世、百世、千世而无已也。则斯举也,所关岂茂鲜与?是为记。
慕善里民杨栋撰
皇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岁仲夏月吉旦
会内众姓同立。”[13](P398)
(三)慈善救济功能
扶危济困是古代中国人的一大美德,皖西地方历史上也不例外,许多会社都具有救济功能,特别是在发生灾难时,都积极参加救灾活动。霍山县西乡就有久安会、永安局、太平会、六合会、同善堂、棉衣会、义仓等会社组织,这些组织平时救助贫困、防灾备灾,灾时就赈济灾民。如五保廪贡生黄云锦“与同里黄志曾、高神佑、沈德味、德馨置租近百石,为同善堂经费。后曾及味兄庠生德和,虑经费不足,曾捐田租十石和等经营增租数十石,专施棉衣曰棉衣会”。又“虑境内田少地瘠、兵后凶荒,及曾等诸人倡捐,仿行朱子社仓及陆子平籴法,五保凡立十余仓,行之三十余年,农民便之,富民亦感而平籴。光绪八年大水,乡民颇得其力”[3](卷之三“建置志”)。霍山西乡歇马台保的久安会于清嘉庆十一年,由“保内黄、宋、何、黎、范五姓捐资创设。今有市斗租五十余石,…… 而赈济流民、掩骸施棺诸义举,亦取给,于是至今保民赖以安谧”。[3](卷之三“建置志”)除了救灾之外,一些会社从事慈善活动。寿县“正阳市肆民居瓦房鲜少,苑舍毗连,人烟稠密,偶有回禄则引曼焚如,难于扑灭。旧有截火之会焉,自清代光绪初元,官绅协谋集资贰千緡,存储典肆,岁收其息。偶遇火起,立将下风屋宇拆卸,截断火路,以免延烧,随将所拆估其价而偿之,俾得及时修复。历数十年,纵或祝融降灾,而系至嗣张虚燄者,赖有此会,诚意美而去良也。改革以来,师旅饥馑屡濒于危,耆宿搢绅不遑顾问,董其事者遂不率由旧章,任情挪借,几乎淆紊莫稽。二三志士恐此举之就湮,慨然悯之,乃约集同人相互讨论,理其条绪,收其涣散,黾勉从事,不告劳者,盖五阅月乃克,匡復前规。于是重加整饬,增订章程,以补旧章之略,详厥原委,藏诸商会,达之高级官廨及道县公署,存卷备案,以资稽考”[14]。正阳关镇士民商家自清光绪初年,捐资成立截火会公益性组织,降低减少居民因火灾造成的损失。
(四)娱乐功能
会社是有共同信仰或志趣相投者的聚会组织,因而具有联合人群、联络感情的娱乐功能。皖西地方一些迎神会社通过开展组织迎神赛会活动,使参加会社的人群得到感情上的满足、宣泄和慰藉。寿县城关于清明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初一日举行“游城隍”赛会活动。赛会前一月,寿州城隍庙前悬挂“军民人等,为赈济大地孤魂,查善恶,赎报分明,城隍老爷出宫巡抚”字牌,州(县)衙张贴告示,列出条款,加强赛会期间的秩序管理。城内商贾根据赛会组织的要求,准备赛会所需的各种灯、旗、轿、亭、高跷、抬阁、肘阁、秋千架等设施。清明日,知州(县长)及士绅齐到城隍神位前焚香叩拜,燃烧牒文。然后来到城隍神寝宫,将一尊木胎城隍神像抬到没有帷幔的轿子(称“显轿”)中。三声炮响后,城隍起驾,当下锣鼓齐鸣,鞭炮大作,由八人抬起“显轿”,城隍开始出巡。最前面是四对“肃静”、“回避”牌,牌后是十二面各色龙旗,龙旗后是两盏排灯(方形木棍举着的灯笼),灯上贴“查善恶,赎报分明”金字。灯后是十名身穿彩衣、脚蹬草鞋、足系铜铃、手持鞭子、身背文袋的“跪文”(传送牒文者),循环给沿途各个庙庵跪送牒文。“跪文”后面是木胎土地神,坐在四人抬的“显轿”里,为城隍开道。土地神后是东大炉会,四人抬着一个铜香炉,香炉内香烟缭绕。东大炉后面是“十大恶”,十人身穿红色短衣,有砍头(用硬纸做的菜刀,直立粘在额头上)、断臂、断腿等,表现对世上十大恶人的惩罚。“十大恶”后面是西大炉会。西大炉会后面是八人抬的抬阁,抬阁上庙宇、亭阁、山水、花鸟景色秀丽。抬阁后面是四人抬的六尺高、紫檀木雕刻的香亭,香亭内焚烧满炉檀香。香亭之后是四人抬秋千架,架上有“唐僧取经”画面。秋千架之后是肘阁,肘阁之后是“马叉会”,十人饰面、光背,边走边舞。“马叉会”后面是高约丈余、擦粉抹面的“六大神”,土地神身穿花袍,歪头乡保身穿黑袍,文武财神身穿紫龙袍,莫须鬼穿蓝袍,吊死鬼穿白袍,边走边舞。“六大神”后面是高约六尺、三尺见方的四人抬葡萄架,架上方四周挂满葡萄,下端四周围绕用各类图案刺绣的红缎,架内有各持丝竹管笛的八人对面而坐,中间站立一位在器乐伴奏下而演唱各种民间歌曲小调的歌手。葡萄架之后是锣鼓棚子即乐队,锣鼓棚子之后是四个身穿白色武衣彪形大汉的“持卫会”,腰系板带,手持刀枪、剑戟。“持卫会”后是四人身着彩衣、各怀抱大签筒的“签筒会”。接着是十三匹马组成的马队,一匹马背负城隍神的印盒,其余十二匹马分别背负城隍神的十二支令箭。马队之后是一对贴有“寿春临右王”金字的大灯笼。灯笼后面便是“八抬八簇”的城隍神显轿,城隍神粉面黑发,神采奕奕,头戴双翅乌纱,身穿绣花龙袍,腰系玉带,脚登粉底皂靴。后面是丝竹管乐班子、花鼓灯班子、锣鼓班子、各类杂耍高跷、花车、狮子灯、蛤蜊舞等,最后是鼓手班子。出巡队伍行动缓慢,所到之处人们燃放鞭炮相迎。出巡三街六巷后,午时到达北门外行宫,将城隍神抬进宫中落座,然后燃放鞭炮,焚香三拜九叩。掌灯时分,再将城隍神抬进显轿内,点燃灯笼火把,三声炮响之后,按白天阵势回程。城内鞭炮声大作,灯火通明,在寅时出巡队伍回到城隍庙,城隍神归寝宫。城隍神出巡活动结束[15](P158-160)。城隍神出巡热闹繁华,可谓达到了一时之盛,表现出极大的狂欢精神。六安城于农历四月初二日举办“城隍神会”,届时进行城隍神出游活动;于农历四月初三日举办“瘟火神”会,进行瘟、火神出游活动。
(五)教化与裁判功能
皖西地方有些会社是由当地文人组成的文人社团组织,如文会、诗社等,实行移风易俗、励行教化则是这类会社的目的之一。如霍山县北乡小吉畈保的公济局,是清“嘉庆初,生员盛气平、李邦锐,因地连州境(即六安),最易薮奸。仿蓝田乡约,募资置买田舍,创设此会,刊立章程 …… 保内肃清,至今赖之。”[3](卷之三“建置志”)是具有乡约性质的会社,对维持当地社会的秩序和风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国初霍邱县“十老会”成员都是当地著名文人,“十老会”发起人清翰林院学士、监察御史李肖峰《癸酉冬至后十老消寒雅集放歌有引》序称:“人情喜聚而恶散,矧当劫后,同属孑遗,朋酒斯飨,其曷以己同人,乃有十老之约。消寒其名也,谓之恳亲也可,谓之敦睦也可。十人者李承溪等并余而数十,刘丈首先赋诗,承溪和之,识佛又和之,皆脍炙人口。余思老杜饮中八仙歌皆以善饮名,今能饮者十不一二,不得以饮归之。昔李伯时西园雅集,绘之以图,而其人意态神情跃跃纸上。此则歌之以诗,虽不能须眉皆现,而彼此难以挪移。或者志趣模亦适合也,因录之以质同人,人有不齿冷者乎?倘能匡以不逮则培养甚。”[16](P1131)可见其发挥了当地教化组织的部分功能。有些会社还参与当地重大事务的讨论决策和处理,对某些事务做出较为公正评判。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安“苏家埠教案”发生,苏家埠的六帮商董也积极参与调停。
皖西地方会社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有严密的管理制度
明清以来,皖西地方会社在地方官府和宗族的大力倡导和鼓励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大部分会社都订立有条规章程、置有会簿,并立有会首,实行较为严密的管理。会社订立的条规章程是规定会社成员的权利、责任、义务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几乎所有的会社都订立有条款严密明确的约规章程。晚清苏家埠江苏白麻公所订立规则数条,报经六安知州批准给示勒石。其称:“因公定规则数条,缮粘电鉴,恳准示勒石,以便永远遵守,不许干(预)。为此恳请赏准备案,给示勒石,以慰商情,实为德便等情,并粘呈规则到州,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给示勒石。为此,示仰商民人等一体知悉,凡有麻业之人,其各遵照后于规则办理,毋违。切切特示遵”。所立规则:“一颜曰白麻公所,应属商等自有权利。凡仕宦过境,概不借作行台,以及本镇富绅或有宴会酬神诸事假,公所均一律不准认可。一茶麻为六安出口巨宗,商等挟重货来镇购办白麻,实行于各山麻户,有成败相依之原因。公所为商等议论麻业之地,理宜肃静,如有地痞游民藉词观览、肆行横闯,居邻或有任意倾泼污秽者,准商等扭案请办。一公所为商等议论麻业之地,其余籍属江苏而非业麻者,不得在公所任意逗留,视作旅馆。倘有因公交涉,非旬日可以解决,必住公所始能灵通者,准邀同人临时酌议。一公所业经雇人看守,而商等春间出口售卖,秋季始回六采办,公所之内或有存储麻捆各件,除请本保董事及邻右代为关照外,可否恳恩赏,谕本保董事一体随时保护,以安商业,右谕通识。”[11](附录,奉宪勒石碑)可见其订立的规则之完备。霍山县双山九老会会章规定:以每人的生辰为会期,一年九聚,畅饮生诞之酒,预祝九九之寿。欢会不拘形迹,各尽欲为;或高狂发笑,每把堂轰;或弄笛操琴,余韵饶梁;或人献篇章,相互品题。每聚二宿五餐,必尽兴而散[9](P715)。霍邱县在清咸同“兵燹之后,民间困苦不堪,贞节妇女为尤甚,阨穷无告,情极可悯”[17](卷二,“营建志二”),同治八年知县陆鼎敩倡捐成立“恤嫠局”予以救济,并订立了极为详尽的章程进行严格管理。清霍山县咸丰元年(1851年)由知县胡嘉霖创立广生堂慈善组织,“其条例悉仿江宁生生堂,由按察使给予护照,遴公正绅耆董其事,遇自尽、倒毙等案,经堂董验明无故,即行殓埋。”后因“粤匪之乱”,资产遗失殆尽。乱后经本县士绅多次禀请,得到批准恢复,并设立漫水河、歇马台分堂。并仿照江宁生生堂、六安从善堂章程,酌议条规。“凡河滩、沟地、塘堰、山场、田园、道路、祠坛、庙宇、镇市、关厢、井巷、街坊、东厕等处,遇有路毙浮尸,地保报知局董看明,实在无伤,随时给棺殓埋,无容报验。设有刀砍、绳缚、砖石覆压、自刎、自缢、服毒、流血、身首不全等尸,由局董填发联单报验,验明后饬捕跟缉。其有匪棍装伤,及居民行铺僱伙人等,无故自尽,一体由局填报,均于堂董及送信人并地主地邻无涉”;“倘书差、仵作、乡保、地棍人等,有藉端牵连无辜、刁难需索扰害情事,许即指明赴司禀候,亲提究办,该堂董不得稍存瞻顾。每届年终,循例赴司呈请缴换,毋得疏忽。”[3](卷之三“建置志”“廨宇”)民国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寿县正阳关镇绅民商家捐资重立截火会,在驻镇安武军军事裁判处处长王雨人的核定下,重订截火会章程九条,对截火会资金管理及管理者均有明确规定。金寨、霍山山区成立的养山会、禁山会,是由拥有山场的农户出资邀集一起,推举当地有名望的士绅为会首,对违犯“山规”的人进行惩罚。山林封禁分为“死禁”和“活禁”。所谓“死禁”即封山,人畜不准入山,青黄不下山。所谓“活禁”即春封冬放,不准放牛,不准砍损树枝,违者受罚。“竹子禁”有所谓“案板禁”,即看到竹笋上了“案板”,就狠罚。元竹四年一刀不砍。立夏前禁挖竹笋和拾竹笼。禁约在执行之前,要张贴禁约,鸣锣申禁,聘用专人看管。一般柴山不砍光,把好柴及杂木留下,次年可收硬柴块,有的留做建材用。对违犯禁约人的处罚方法,多采用“标山”认罪,请客赔礼。所谓“标山”,就是在树木被砍伐的地方,挂起一丈或一丈以上的红色长布幅,烧香纸放炮竹,设祭坛,拜山神认罪,继则沿街串村,鸣锣叫喊,陈述罪情,然后设酒摆宴,请禁山会诸老,当场赔礼,绅士、山主们吃喝之余为“说情”了结。这种措施和方法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山林的作用。
(二)祭祀特征明显
皖西地方的会社大部分都有祭祀活动,清同治《六安州志》载:“社日,四邻各结社会迎神祀,以牲醪,然后共飨其胙。秋社同,炉香、灯火、爆竹,几埒元宵。”[8](卷之四,“风俗”)可见这种祭祀活动几乎是会社的主要任务。会社通过祭祀活动的开展,来发挥会社的教化和祈福功能,娱乐社会大众,实现社会和谐。就宗族性会社而言,祭祀祖先以报本追远、凝聚宗族成员是其主要目的。舒城曹氏宗族成立的“古塚会”是为“未敢忘怀祖德宗功不敢不报是清明之会”“购新账六部各房一部自兹以后维冀我后人”“有赖庇本支以长存祖德”的目的,账本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记起,详细记录了每年举行清明祭扫的时间、各项收入与支出、最后结算盈余多少等内容,如“民国元年收昔米拾壹九升,付祭柴米五十文”“民国十七年清明,付烟门洋五角”等[18]。此外,祭祀文昌帝是为了实现文风昌盛;祭祀土地和城隍之神,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瘟神则是为了驱疫辟邪;祭祀关帝是为了以义相教,实现财源广进;祭祀火神是驱除火魔,免除灾难;祭祀观音菩萨和碧霞元君是为了求得子嗣,繁衍后代。总之,会社的祭祀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极为显著,这完全是中国人的普遍信仰。
(三)多重功能并举
皖西地方不少会社兼具多重功能。如文会除了教化和裁判功能外,还具有慈善救济功能。霍山县“双山九老会”针对英霍边陲的东界岭山高岭陡、交通梗塞,转运物资全靠肩挑负载,行旅长途攀越界岭,无休憩之所,每值盛夏酷暑,更是消渴难赖,倡捐并筹募资金,在界岭建起了一座“双山九老亭”,亭内常年施茶,供行旅休憩打尖;逢荒灾年份,还施粥赈饥,泽惠黎庶。因此获得英、霍两县政府的嘉许,勒碑记功[9](P715)。祭祀性会社和行业性会社所举办的各种迎神赛会活动,除了祭祀、娱乐功能外,还兼具有经济功能。寿县四顶山“奶奶庙”庙会期间,商业贸易极为繁荣。出寿县城北门至山上,沿途商贩、小食摊点及卖香者密布,各种玩具、土产、山货、铁木竹瓷等生产生活器具云集,一直延伸到四顶山庙门之前。
(四)士绅是会社的主导者
士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拥有社会特权,享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士绅是得到国家所承认,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和捐输等社会流动渠道,并将之纳入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因此,士绅是地方社会的精英群体,在城乡民众中享有较高的社会名望,是沟通官民联系的桥梁,是地方社会事务的主导力量。士绅因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无疑成为地方会社的主导者。文会则完全是由士绅组成的一类文人群体。前述霍山县西乡成立的各种会社,都是由当地士绅首先倡导,并积极捐赠田产为会社的活动资金。清道光十二年(1885年)清和月(四月),霍山县黄丽畈保太平禁会监生何士亷等公叩霍山县正堂刘知县称:黄丽畈保地属偏隅,“有不事恒业之徒,择愚而啖,或狡猾飞骗,或偷窃营生,更有行使私钱,三七、田(四)六扣折种种等弊,难以枚举。不求示禁,特恐恶习相沿,善良难安。因以公议,将在所肖禁之处,逐开条款,禀请赏示勒石”,并呈所禁条款八则[19](P398)。皖西一些士绅积极参加香火会,且还担任香火会的会首。金寨县双河道观一清康熙五十六年的碑刻有生员闵燧、会首监生吴璋等名字。
注释:
① 参见陈宝良的《中国的会与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王日根的《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岳麓书社2003年版),卞利的《明清时期徽州的会社初探》(《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史五一的《明清会社研究综述》(《安徽史学》2008年第2期),董春林的《宋代会社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六安晁氏五届续修宗谱[M].卷之二,广惠局记.民国三十六年木活字本.
[2](清)潘际云.嘉庆霍山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11.
[3](清)秦达章,何国祐,程秉祺.光绪霍山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4]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3.
[5](清)徐珂.清稗类抄(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清)吕子珏,詹锡龄.道光黟县续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7]重修卧佛寺记[Z].碑存寿县古城东街城关小学山墙,碑文为作者所抄.
[8](清)李蔚,王峻.六安州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9]金学纯.霍山西镇的“双山九老会”[C].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六安卷[A].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10]欧阳恩良,潮龙起.中国秘密社会·第四卷清代会党[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11]苏家埠镇志编辑组.苏家埠镇志[M].苏家埠:苏家埠镇政府,1988.
[12]霍邱吴氏宗谱[M].民国三十年本.
[13]岳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岳西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6.
[14]重整正阳关截火会碑记[Z].碑存寿县正阳关镇玄帝庙公园内,碑文为作者所抄.
[15]许正英.皖西民俗[M].合肥:黄山书社,2012.
[16]何怀玉.翰林学士李肖峰[C].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六安卷[A].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17](清)陆鼎敩,王寅清.同治霍邱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8]邱杨,齐盈娣.百年前的“清明”账本对研究民俗有参考价值[N].大别山晨刊,2013-03-18(5).
[19]马维甫.漫水河区域志[M].合肥:黄山书社,2016.
Organized Association or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West Anhui Region
GUAN Chuanyou
(TheWestAnhuiCultureandArtCenter,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There are many organizations or societies in the history of West Anhui region,and mainly are of charitable, religious, economic, religious, literati, industry, politics, and other typ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t mainly has the functions of economy, sacrifice, charity,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and judgment. It is provided with characteristics strict management system, multiple functions simultaneously and obvious sacrificial features,and the gentry is dominant of the association or society.
West Anhui region; association or society; types;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2017-03-26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SK2015ZD27)。
关传友(1963-),男,安徽六安人,皖西文化艺术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皖西地方史,生态史。
K207
A
1009-9735(2017)04-0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