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宇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国内关于国际物流研究综述
盛新宇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本文对2001年以来国内关于国际物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探究,并为加强对国际物流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参考。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对于国际物流的探究主要基于国际物流的观察、实证测度以及建设和联动研究三个方面。国内对于国际物流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对于国际物流的测评工作也形成了大量广泛认可的成果,而国内对于国际物流的建设完善以及与国内产业的联动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未来区域国际物流建设与国际物流价值链研究、国际物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探究、国际物流创新与国际竞争力测度、国际物流信息化与便利化建设等探究工作将会对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显著的经验指导。
国际物流;国内研究综述;国际物流观察;研究展望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物流体系分工不断深化,物流范围不断扩张,国际物流逐步形成并成为独立的产业继续不断的发展。国外很早开始了对国际物流的研究,形成了大量丰富的成果,推动了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因此在国际研究浪潮的熏陶下以及国内开放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了对国际物流的广泛探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国际物流的探究主要表现在国际物流的多元视角观察,国际物流的实证测度以及国际物流建设和联动研究三个方面。因此本文对2001年以来国内对国际物流研究的主要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物流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参考,为探究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一个理论支持。
入世以来,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大量关注。对于国际物流的研究首先从其产业本身的界定开始,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国际物流的观察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延伸拓展起来的,这一观点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二是现阶段国际物流已形成独立的发展体系,具备独立的特点,广大学者就国际物流的形成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究工作;三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外延性,即国际物流的辐射作用逐步得到体现,并在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论证。
(一)国际物流是伴随国际贸易发展的国内物流的延伸与扩展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学术界一致认同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国内物流的延伸与扩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物流的形成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与扩张,而国际物流也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杨长春(2007)以北美、欧洲、日本三个世界主要贸易活跃经济体的对外贸易量和海运运输量为样本,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论证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因果关系。[1]侯方淼(2008)借助实证方法论证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物流存在的反馈性因果关系。[2]储昭昉,王强(2010)的分析强调国际贸易的波动要比经济波动对航空货运影响更大,航空货运的冲击也在国际贸易领域表现出特有的影响。[3]李保军(2013)指出国际物流从成本、运输保障方面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而国际贸易则推动了国际物流产品的分类以及争端的解决。[4]现有研究成果从各个层面论证了国际贸易与物流、国际物流的相互关系。
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形成在推动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张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逐步形成。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国际物流的环节逐步完善,国际物流所跨越的国界次数越来越多,运输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式联运成为国际物流的主要形式;涉及的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零部件、成品、大宗商品等的国际运输不断增多;同时过境通关、产品商检等问题已成为国际物流的独有环节,并伴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逐步的完善。另一方面,在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其成为独立的产业运作体系,国际物流企业快速崛起,承担国际货运工作;国际货运代理快速发展,保障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高效对接。杨子刚,郭庆海(2007)认为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形成,未来国际多式联运将成为主要趋势。[5]
(二)国际物流有其独有的运作体系与产业特点
虽然国际物流是伴随着贸易范围扩大由国内物流发展而来,但是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运作体系与产业特点。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范围内的企业合作、跨境报关、商检以及以及独有的集装箱运输等都彰显了国际物流的运作与产业特点。王捷(2001)在分析中指出商检与通关是国际物流的特殊子系统,使得国际物流更加复杂,也对其运作效率产生影响。[6]李太平,周应恒(2006)认为科学采用国际托盘标准,积极开展托盘国际合作,有利于降低双方的贸易成本。[7]国际物流所具备的独有的运输环节、运输系统以及特有工具都表明国际物流产业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运作体系和产业特点。
国际物流港、保税区的出现更是与国际物流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彰显了国际物流的独有特点。梅冠群(2012)指出港口伴随着商贸与航运业的繁荣而发展,集装箱化、民营化、集群化、信息化是现代港口的主要特点。[8]陈长彬(2012)认为海外大宗商品国内分销、保税区集散、原材料进口与制成品出口、国际商品展示、转口贸易、仓储贸易是现阶段保税区国际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9]
(三)国际物流已成为独立产业并带动国内产业发展
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早已独立成为产业体系,不再是国内物流的某一分支。同时国际物流的的发展也带动了一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物流设备的建设、国际货运代理、信息化建设、造船产业等伴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也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动力。何黎明(2016)指出,国内中外运、中远等国际货运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而同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物流设施建设与物流网络布局也在加快落地。[10]
为了能够对国际物流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经验总结以及客观测评,国内学者借助传统产业测度的视角①以及国际物流独有的测评指标和实证方法,对国际物流进行有效的测评。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际物流测度的指标基本建立,研究的方法也正在逐步的完善,借助工具指标,国际物流的经验总结与测评结果受到广泛的认可。而从研究的视角来看,现阶段对于国际物流的测度主要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视角重视国际物流整体发展情况,偏重发展规模、物流绩效、国际物流规划等方面;微观视角则更加注重国际物流企业的战略布局。
(一)宏观视角下的国际物流测评
宏观视角下对于国际物流的测评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借助国际物流主要运输方式的测评指标对国际物流规模进行测度,主要采用集装箱化率、集装箱生成系数等,王爱虎(2005)就借助这两个指标对广东省国际物流进行了测评。[11]但是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对单一对国际物流规模进行简单测算的研究逐渐的减少。
第二个方面则是通过对各个地区国际物流节点的规模和联系性的评估来探究国际物流的规划战略,以集对分析法(SPA)为代表性的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所研究的两个集合的同一性、差异性以及对立性进行刻画分析,并通过这种方式将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各个节点的联系度继而来分析。②孙莹等(2009)借助集对分析法,对东北地区的国际物流节点规划进行研究,指出:大连、沈阳等地可归入国际物流一级节点,而营口、锦州等地则可以作为东北地区国际物流二级节点发展,同时,加强各个节点之间的配合和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建设尤为重要。[12]
第三个方面则是借助相关的模型对国际物流的绩效进行测评。这是现阶段国内宏观视角下对国际物流研究最为普遍的形式,实证研究的方法多样化,研究成果显著。空间网络模型、成本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以及Fuzzy-ANP评价模型等被广泛应用于国际物流的绩效评价中,国际物流分析的实证研究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周道平,李刚(2009)借助空间网络模型与成本模型的推导指出了在发展我国国际物流过程中所应当注意的相关因素。[13]陈菊红,黄鹏(2011)借助Fuzzy-ANP评价模型对西安国际港务区竞争力进行测评,指出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品牌潜力、优良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政策机遇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竞争力排名全国前列的原因。[14]王林,杨坚争(2014)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国际物流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指出跨境支付和电子通关是国际物流绩效最显著的影响指标。[15]王昕天(2015)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国际物流绩效进行分析,指出:经济社会情况、信息技术基础、贸易制度环境和国际贸易规模对国际物流绩效有显著的影响。[16]
(二)微观视角下的国际物流测评
微观视角下的国际物流探究则更加注重国际物流企业的总体战略布局与市场竞争,战略分析是微观视角下国际物流探究的主要的方法。汪志中(2011)在对我国中小型国际物流企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行业现有企业、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考究因素。[17]王文娟(2016)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跨境电商异军突、我国贸易格局的深度调整以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所带来的海外投资时机等因素造就了我国物流业海外布局的新机遇。[18]王成金,李国旗(2016)探究了国际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的路径与网络空间,指出代理协议与联盟、投资物流设施或购置专用物流服务、合资、独资、并购等是各个时期国际物流企业进入我国所选择的模式,而空间布局上,国际物流企业的总部主要设在北京和上海并有向上海转移的趋势,其他网点则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以及港口城市,沿海地区较多而中西部地区较少。[19]
基于多元视角的国际物流观察以及基于科学方法的国际物流发展经验总结成果使得国内学术界对于国际物流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而同时伴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自身的发展完善,国际物流与国内产业的联动性以及国家战略机遇下国际物流发展的展望等问题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在国际物流研究的同时以及后期在国际物流深化探究的过程中,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国际物流自身的发展以及后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一)国际物流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方面的建设
伴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国内对于国际物流发展完善的探究不断的出现,从现有的探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重点关注国际物流过程中法规的建设、港口建设、保税仓库建设、信息平台建设、保险业务以及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以从各个方面不断推进,实现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完善。杜佳泓(2003)指出国际物流立法工作要做到一定的超前性。[20]曾小彬(2004)指出广东和香港要加强港口合作,既要瞄准两地港口物流的互补性,又要加强广东国际物流改革,缩小与香港的差距。[21]孙开钊,荆林波(2010)则认为要积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来助推港口物流发展。[22]温耀庆(2014)指出借助口岸物流和港口物流中心建设,发挥港口物流中心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和国际投资。[23]龚正(2005)指出国际物流快速发展背景下,海关应当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保税管理制度。[24]梁登攀,赵一飞(2006)认为加强口岸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协调、政府投资、区域规划、市场运作、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25]李勇杰(2008)认为加强国际物流保险业务对于高风险性的国际物流行业至关重要。[26]黄萍,郭峰(2011)认为要强化大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物流服务话语能力。[27]戢晓峰等(2014)认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要从培养方案、语言能力和专业实践等方面加强努力。[28]
(二)国际物流与国内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
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能够对国际贸易以及相关产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国际物流的完善与深化发展,则会对国内产业产生更大推动作用。现阶段,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际物流产业与国内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了产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国际物流产业的作用与影响不断扩大,但是产业的联动性仍然有待提升。孔文(2005)指出供应链管理与国际物流管理相辅相成。[29]杨依杭,何晓明(2011)认为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效率较低。[30]王之泰(2012)提出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新课题。[31]冀芳,张夏恒(2015)指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跨境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32]刘海猛等(2016)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下要加强中哈物流网络布局与跨境电商平台建设。[33]
(三)国家战略为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自贸区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动极大的带动了我国各项产业的发展,当然也显著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同时国际物流的发展又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李学工,薛娜(2010)指出环渤海经济所坐拥的独特的物流资源成为加强东北亚国际物流开发合作的优势。[34]樊秀峰,余姗(2015)研究指出物流基础设施质量以及海关的效率是拉低物流绩效的主要原因,而物流绩效的改善则有利于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35]何黎明(2015)指出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36]谢泗薪,侯蒙(2015)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物流业要想更好地实施全球战略布局,必须重新部署并创新物流发展模式。[37]陈文玲,梅冠群(2016)指出“一带一路”物流体系需要进行前瞻性设计。[38]当然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际物流要想抓住国家战略机遇,需要结合已有的发展机遇以及国内国际新形式,积极开展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创新工作。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对于国际物流的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起来的国内物流的拓展和延伸,其自身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并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国际物流的测评工作也形成了大量广泛认可的成果,为国际物流的发展规模与绩效的测度、国际物流战略布局以及国际物流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了大量理论借鉴。现阶段,国内对于国际物流的建设完善以及与国内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国际物流的法规建设、保险政策、人才培养等工作逐步受到重视,国际物流与国内产业联动发展获得广泛认可,国家战略机遇下国际物流的未来规划也在不断的进行。
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对于国际物流产业创新、信息化建设、便利化建设的探究还比较缺乏,对于区域国际物流的发展以及国际物流的价值链等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未来基于国家自贸区、“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开展区域国际物流建设与国际物流价值链研究、借助世界制造业升级开展物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探究、借助国际竞争理论开展国际物流创新与国际竞争力测度、借助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研究成果开展国际物流信息化与便利化建设探究等工作将会对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显著的经验指导。
【注释】
①例如石吉金等(2006)借助传统物流评价理论结合国际物流的特点对相关因素进行层次分类,并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经验分析。本文重点关注国际物流独有的指标以及运用于国际物流分析的实证方法,因此此类分析不再列举。
②集对分析由我国学者王克勤于1989年提出,其主要的数学工具是联系数,最早处理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但至今已经被各个领域的研究广泛应用。
[1]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28-31.
[2]侯方淼.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的加速器[J].财经科学,2008,04:108-114.
[3]储昭昉,王强.航空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05:19-24.
[4]李保军.国际物流助力中国发展国际贸易[J].国际经济合作, 2013,09:91-92.
[5]杨子刚,郭庆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07,11:17-20.
[6]王捷.国际物流运作系统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07:49-54.
[7]李太平,周应恒.论物流托盘国际标准的选用与国际合作战略[J].现代经济探讨,2006,02:71-75.
[8]梅冠群.世界港口发展模式、演进方向与经验借鉴[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69-75.
[9]陈长彬.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2,09:81-85.
[10]何黎明.我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6,03:5-9.
[11]王爱虎.粤港国际物流研究:广东省国际物流业集装箱化率和集装箱生成系数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06:120-123.
[12]孙莹,何维达,高文辉.基于集对分析的东北地区国际物流节点规划研究[J].财贸经济,2009,12:122-127.
[13]周道平,李刚.国际物流成本模型及优化对策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01:139-144.
[14]陈菊红,黄鹏.基于Fuzzy-ANP的国际陆港竞争力评价[J].系统工程,2011,12:88-95.
[15]王林,杨坚争.国际物流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两个市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4,05:50-55.
[16]王昕天.国际物流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J].技术经济, 2015,01:89-94.
[17]汪志中.中小国际物流企业的竞争战略探析[J].企业经济,2011,11:21-23.
[18]王文娟.新形势下中国物流业海外布局分析[J].国际贸易, 2016,01:39-42+67.
[19]王成金,李国旗.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路径及空间网络[J].人文地理,2016,04:72-79.
[20]杜佳泓.中国物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法规建设[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01:40-42.
[21]曾小彬.试论珠三角和香港港口物流业的合作竞争关系[J].国际经贸探索,2004,06:12-15.
[22]孙开钊,荆林波.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助推港口物流发展——基于我国港口发展的宏观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02:24-29.
[23]温耀庆.论我国口岸物流与港口物流中心建设[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05:15-17+42.
[24]龚正.试论海关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J].财政研究, 2005,08:49-51.
[25]梁登攀,赵一飞.我国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01:115-119.
[26]李勇杰.论国际物流保险的发展策略[J].国际商务研究, 2008,04:65-68.
[27]黄萍,郭峰.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EGP还是ESP——国际物流服务话语能力的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11,05:22-27.
[28]戢晓峰,罗雅婷,伍景琼,税文兵,沈颖刚.面向桥头堡战略的区域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4: 121-124+157.
[29]孔文.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下的供应链管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1:9-12.
[30]杨依杭,何晓明.国际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经验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5,02:46-50.
[31]王之泰.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战略性的发展机遇[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9-12.
[32]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06:14-20.
[33]刘海猛,方创琳,任宇飞.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物流业发展与跨境电商平台建设[J].干旱区地理, 2016,05:951-958.
[34]李学工,薛娜.环渤海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圈的物流合作机制[J].东北亚论坛,2010,01:66-72.
[35]樊秀峰,余姗.“海上丝绸之路”物流绩效及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3-20.
[36]何黎明.自贸区下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新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05:1-4.
[37]谢泗薪,侯蒙.“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08:33-39.
[38]陈文玲,梅冠群.“一带一路”物流体系的整体架构与建设方案[J].经济纵横,2016,10:19-26.
责任编校:饶敏
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SHENGXin-yu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domestic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from 2001 to reveal the situation of domestic studies as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Domestic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observation,empirical appraisal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There are some common views o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some widely established achievements on appraisal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There is also som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 industry.The further research will provide much more significant guidance o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ncer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value chain,international logistic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ing,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IT-facilitate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observation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research prospect.
F752;F259.2
A
2095-7955(2017)03-0065-05
2017-05-12
盛新宇(1990—),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