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红色民间传说的流变

2017-03-11 18:50倩,陈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许世友大别山将军

李 倩,陈 虹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大别山地区红色民间传说的流变

李 倩,陈 虹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红色民间传说故事围绕英雄人物和家乡山河文化属性的再塑造展开。大别山地区红色民间传说资源丰富,文章通过例证法阐述了红色民间传说具有重构、杂糅、赋予价值判断的叙事特点。红色民间传说故事反映出革命战争年代的民族精神、信仰及价值观,随着时代发展,红色民间传说发生流变,但对构建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实际意义。

大别山;红色民间传说;流变

红色民间传说是指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先进文化成果,对革命人、物、事进行民间叙事再创作形成的传说故事[1]。民间传说故事中寄托了群众的理想愿望,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判断。红色民间传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典型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广大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信仰、道德、价值判断、风俗以及各方面因素与传统农耕文化习俗的整合[2]。红色民间传说故事从侧面反映出革命战争年代的民族精神和人民信仰及价值观,研究这一特定时期的民间传说故事的成因及流变情况,对构建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实际意义。大别山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誉为红军的故乡,革命的摇篮,有着丰富的红色民间传说资源。

一、大别山地区红色民间传说资源丰富

大别山是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无数热血男儿从这里走上了不屈的抗争道路,留下了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先辈们的革命遗迹和革命故事。红色民间传说故事有两大类:英雄人物的再塑造和家乡山河文化属性的再造。

(一)英雄人物的再塑造

民众对家乡英雄人物的再塑造,对此英雄人物的生前生后事加上神奇化的色彩,升华其功绩,弱化英雄人性化弱点,令其形象趋向于当时思想道德标准的完美化。传说故事的讲述口吻仿佛是长辈夸赞自家后生、年轻人崇敬家族祖辈亲人一般,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亲人的自豪、爱戴和敬意,升腾出一股热爱故土乡亲情结。放大英雄人物的功德,略去其人性化弱点和过失。由于思想道德标准随着时代发展准则有所变迁,价值判断标准也随着政治历史因素而更迭,民间传说故事口口相传,英雄人物完美化的形象就在时间长河中发生了变化,造就了此类红色民间传说的流变。

巍峨雄壮的大别山养育了许世友、吴焕先、高敬亭等一批英雄的儿女。许世友将军深受家乡人民群众的爱戴,这种爱戴之情在许世友将军身后事的传说中就有所体现。有关传说是这样的,许世友将军生前不能尽孝,请求死后葬在父母亲坟墓地旁边,永远侍奉双亲,于是在家乡自选了一块墓地。1985年10月,驻地工兵刚刚抵达墓地,许家洼村的乡亲们也闻讯自发赶来,此时只见从墓地处升起一道金色的霞光,宛若彩虹蜿蜒在墓地上方,此景让在场的人们叹为观止[3]。在许世友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当天更是发生了件天人共悲的事,仪式未开始前,天空还是晴空万里,仪式宣布开始,天空中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瞬间倾盆大雨,来为将军送行的人们的心情也如同这天公的大雨,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告别仪式结束便雨过天晴。一个月后,许世友将军灵柩将被运回家乡,运灵柩的车驶入新县境,父老乡亲们早早就等在灵柩要经过的道路两旁。灵柩车驶过道路,正值黎明报晓时,但方圆10多公里的路程竟没有听到一声鸡鸣狗吠,全县一片死寂,仿佛万物生灵都在为将军默哀送行[4]。

此传说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都真实无疑,但墓地霞光,告别仪式的大雨,运灵柩车队经过时的鸟兽通灵这些都是人为添加并夸大的笔墨,此类手法增加了文学的可读性,为故事本身增色不少,有着浓浓的人情味,是民众的爱戴之情的反映,也符合民间传说故事的趣味性,利于红色民间传说的流传。

(二)家乡山河的文化属性再造

家乡的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因对故土的爱,乡亲们常常用质朴纯真的语言,为无生命的山石添加美丽动情的故事,将家乡的山水描绘得通灵传神、活灵活现,这就是对家乡山河的文化属性再造。这种从民间传说中散发出对乡土朴素纯真的乡恋情结,是民众思念亲人,热恋乡土,团结互助,战胜逆境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的理想素材。譬如将军山的传说,令人爱上这方山水。

将军山位于新县县城西侧,原名西大山,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战场之一,大别山中的新县,为革命就献出五万五千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山山埋忠骨、岭岭有英魂,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是新县写照,西大山因新县的红色革命事迹而易名为将军山[4]。

村里人说,从前的将军山山顶高耸陡峭,直插云霄,是风水宝地,若能将祖坟置于此,则会福泽后人,官拜将军。山下村里的一个地主霸占了山顶修墓,迁了祖坟至此。地主每年都去祭拜,一连三年每年都会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向地主要酒菜,引得地主心中不满。第四年祭奠时老头又来了,地主皱着眉说:“酒菜是我供奉祖先的,不能再给你这老头了,你快离开!”老头说:“你可知这山有多高,地有多厚?”地主不以为然。老头说:“你走到山脚,向山顶看看。”然后摇着头离开了。地主带着一双儿女祭拜完后下山,当走到山脚的时候,突然电闪雷鸣、疾风骤雨。地主望向山顶,只见老人引来九天神雷,天雷劈向山顶,顿时山崩地裂,山顶被劈出一块平整的巨石,老人腾云而去。碎石伴着狂风骤雨从山顶呼啸而来,瞬间将地主一行人埋在了山脚,由于地主心术不正被仙人惩罚,来世也不能成为将军。由此,将军山的山顶就有了快巨大平整的巨石[5](P68)。

这一传说充分体现了家乡山水文化属性塑造的过程,民众为纪念革命的胜利及家乡的英雄儿女,将西大山更名为将军山。又对地主贪婪形象的设计及神话色彩的添加,表达了民众对万恶的旧社会的痛恶之情。这一红色民间传说是红色文化杂糅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

二、红色民间传说的叙事特点

(一)重构

红色民间传说故事的重构表现在保留现实主要故事元素和人物设定,加入辅助元素,以构成完整的故事内容。这种改编重构源于两种原因,第一种是主观意愿的添加。民间传说与正史、野史、方志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反映一定时期百姓的愿望及期盼,所以传播者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添加主观意愿,使得红色民间传说更接地气,更符合传播者的心愿。第二种是传播者的记忆之误。故事传播者所记忆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逐渐有所遗忘,每次讲述过程都需要对记忆中不完整的部分补足。完成这些补足所采用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传播者对故事结构的认知和传播者大脑信息库中多个传说故事片段的嫁接。由此看来,红色民间传说故事在每一次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都经过了传播者的重构,并且在岁月的洗练中多次被改编重构。

飞虎将军肖全夫是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1947年秋,肖全夫率部袭击北宁铁路网户屯车站,遭到敌人护路铁甲车的阻击。这辆铁甲车被国民党军自诩为“铁老虎”,它身背两寸厚的钢板,刀枪不入。车上还装有山炮、野炮和重机枪,载兵员200余人,火力猛、机动性强。进攻者很难靠近车身,炸药包也无法奏效,各团团长趴在山梁上望着“铁老虎”直犯难。肖全夫灵机一动,想出妙计,制服了“铁老虎”,成功完成任务。老百姓把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说肖师长会法术,一念咒,天上飞下千万把镐头,愣是把铁甲车掀翻了。事实上肖全夫将军的妙计是在铁轨上做文章。由于进攻者很难靠近车身,铁甲车的运行必须依靠铁轨,肖将军命令工兵立出动,当“铁老虎”向东,就把西进的路基拆除,“铁老虎”向西,就把东边的铁轨锨翻。于是它的活动范围不足千米,“铁老虎”成了铁棺材。不损一兵一弹,肖全夫生俘了这只铁老虎[6]。老百姓并未参战,只是道听途说听到战役的部分信息,加上对飞虎将军肖全夫的爱戴,有意识地添加主观意愿,嫁接神话故事片段,并在岁月的洗练中多次讲述重构。

(二)杂糅

民间传说故事是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的共生体[6]。生活在大别山地区的民众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的继承者,中国农耕文化具有“神话色彩”的鲜明特点。红色民间传说故事口耳相传,在此过程中传播者会绘声绘色地将神话故事片段添加进红色民间传说故事情节中,但这样的添加不能影响到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不违背革命事业,适当地增添农耕文化中神话迷幻色彩的辅助元素烘托气氛,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更利于传说故事的流传。例如大别山区的受访者口述的齐山云雾茶的传说故事就是农耕文化与红色传说的杂糅产物。安徽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李占山想霸占婢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在众姐妹的帮助下逃到深山里的蝙蝠洞。蝙蝠洞外生长着一颗茶树,清明时节兰花采下嫩芽制成茶叶到镇上卖。茶叶辗转进入茶厅,茶叶品质极佳,冲泡后如齐山云雾缭绕,茶客赞不绝口。有人说,齐云山的蝙蝠仙姑显灵,卖茶姑娘就是仙姑。消息传出,李占山派人打探,发现兰花就是卖茶姑娘,便将兰花推下山崖,霸占了蝙蝠洞的茶树,但第二年茶树就枯死了。在兰花掉下山崖的地方生出了一大片茶林,乡亲们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为了纪念兰花,乡亲们给茶叶取名小兰花茶,又名齐山云雾。这则传说有着浓浓的神话色彩,增加了故事趣味性,却又不失红色传说中阶级斗争的主线索。

(三)赋予价值评判

遵循唯物主义无神论价值观,红色民间传说故事的原始材料,常常是简洁并写实的。经过民众的传播,原本单纯的情节可能被赋予价值评判,或被寄予情感诉求。原始材料的故事细节会使用插叙的方式得到展开。例如,叙述许世友将军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未能尽孝。乡亲们说许世友是出了名的大孝子,1952年冬,身为军区司令员的许将军回乡探母。时隔20年未见的母子相拥痛哭,哭罢,高兴的母亲去给儿子烧水,忘了让跪在地上的儿子起来,许世友就一直跪在原地不动直到母亲归来[7]。这样的一段传说一定是家乡父老乡亲的口耳相传才得以流传,表达了对家乡英雄的爱戴,完善了英雄人物的完美道德形象,这是价值评判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乡亲们的浓浓情意。

受到价值观主导,传说故事中的人物行为会被夸张,并且随着传播的进行可能多次反复。例如,大别山革命斗争故事山乡怒吼中的地主恶霸刘惠仁,是个典型化的案例。腊月里,贫农李老忠在冰冻的河里抓了几只鳖,打算到集市上换些粮食全家糊口。路遇地主刘惠仁抢了李老忠的鳖,李老忠苦苦哀求无济于事,地主重伤李老忠。奄奄一息的李老忠被抬回家,儿子二虎悲愤不已,想起爷爷被地主刘惠仁逼债上吊,姐姐被绑去地主家顶债而后又被卖掉,如今父亲也卧床不起命悬一线。二虎决定找地主刘惠仁拼命,被及时赶到的地下党员李唤群拦住,教育他单打独斗不是对付恶霸的好方法,应该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依靠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彻底推翻剥削阶级,打到地主恶霸,渐渐的二虎从一个普通贫民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8](P5)。这个传说故事在特定时期有着宣传教育的功能,其中地主恶霸刘惠仁强征暴敛、欺男霸女、恃强凌弱、吃人不吐骨头的丑恶形象,是地主阶级形象典型化、集中化的体现。地主的所作所为被典型化、夸大化,这在当时有着历史政治因素,即为了唤醒鼓舞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及斗志,所以多种恶习被集中在一个典型化的形象身上。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夸张和故事细节的延展都由一个基本价值观主导——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故事情节被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判断,并寄予情感诉求。

三、红色民间传说的流变及新使命

由于思想道德标准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迁,价值判断标准也随着政治历史因素而更迭,民间传说故事口口相传,英雄人物完美化的形象就在时间长河中发生了变化,造就了此类红色民间传说的流变。

红色民间传说应着革命战火而生,受到革命思想政策的指引,军民共同创造出大量红色民间传说故事,故事内容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9]。红色民间传说在当时的功能有二:其一,起到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凝聚革命力量,讴歌革命英雄,宣传革命的作用。其二,群众情感的宣泄,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鼓舞革命终将胜利的信心。红色民间传说的这两个功能服务于革命年代的环境,也使得自身为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社会迈向全面奔小康的奋斗目标,群众的愿望变了。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从农耕文化变迁至无神论共产主义与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状态。红色民间传说在这样的新环境中,应群众需求而发生流变,正确看待流变现象,合理利用流变后的民间传说故事,有效利用红色民间传说,在广大民众中发挥教育宣传的作用,让年轻人认识到如今的革命果实来之不易,为更美好的明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红色民间传说的新历史使命。

当前我们正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大别山地区红色民间传说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进程和革命者感人至深的革命功绩。结合红色民间传说的叙事特点,运用重构、杂糅、赋予新时代的价值评判,挖掘大别山地区红色民间传说的新形式。使红色民间传说的内容、形式,服务于新时代环境的教育宣传功能,这有利于红色精神的传递,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全社会提供价值坐标;有利于研究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地方化的实践;有利于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大别山地区红色民间传说文化,树立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刘明涛.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途径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4):39-40.

[2]江峰,汪颖子.中国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透析——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89-96.

[3] 晴鹤.红色之旅——大别山新县游记[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2f33db0100rcef.html,2017-05-10.

[4]佚名.传奇将军许世友的最后传奇[EB/OL].http://blog.sina.com,2017-04-27.

[5]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六安将军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6]佚名.安徽省金寨籍将军的红色故事[EB/OL].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html,2017-04-27.

[7]佚名.许世友跪母的故事[EB/OL].http://www.5aigushi.com/lishi/gs/14081_2.html,2017-05-15.

[8]新县文教局创作组.山乡怒吼[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5.

[9]王制军.大别山区红色历史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TheEvolutionofRedFolkloreinDabieMountains

LI Qian, CHEN Hong

(SchoolofArtsandMedia,AnhuiUniversity,Hefei230011,China)

The red folklore stories focus on the recreation of heroes and the cultural attributes of their native rivers and mountains. The resources is rich in Dabie Mountain area.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red folklore with reconstruction, hybridity, given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value judgment. Red folk tales reflect the revolutionary war of the national spirit, beliefs and valu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lthough Red Legend has changed,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this stage of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d folklore; Dabie Mountain; Evolution

2017-06-25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262,SK2016A0088)阶段成果。

李倩(1984-),女,湖南郴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俗艺术;陈虹(1986-),女,安徽青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俗美术。

I207.7

A

1009-9735(2017)06-0005-04

猜你喜欢
许世友大别山将军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我家的“将军”
又见大别山
许世友拒绝与第二任妻子复婚
将军
许世友“生财有道”
再见了,大别山
将军驾到
许世友五跪慈母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