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
浅析智慧城市中的旅游管理系统
赵慧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
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旅游业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本文从智慧城市视角入手,来探讨当前城市旅游管理中的问题,为旅游管理及智慧城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智慧城市;旅游管理;智慧景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城市化趋势更加突显,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及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也更加严重和突出。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的理念被提出,同时,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等概念也应运而生。许多景区及旅游城市在施行智慧旅游及智慧城市建设后均取得明显成效。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下,我国许多4A级及其以上的景区都投入到建设智慧景区的工作中。尽管如此,我国智慧景区建设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其管理机制的传统化制约了智慧景区的发展及普及,许多景区只是在景区管理如调度系统、电子营销及监测系统等方面较为重视其智慧化,而对于网上预订、游客体验及智能游览等方面则未能足够重视,缺乏必要的发展措施。
当前,我国旅游城市尤其是古城性质的旅游城市都已基本形成规模,且形成了各种管理模式,出现了许多文化空心化、矛盾复杂化、产品同质化及过度商业化等问题[1],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其接待游客的数量也不断攀升,进而造成旅游城市的负载过重,给景区文物保护及管理带来难度,景区管理不足、游客满意度及体验都显著下降等问题也逐渐突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我国许多旅游城市都实行了门票制度,且随着经济及社会发展,其门票价格不断上升,尽管各景区都在各个入口出设立了售票和专人检票,由于执行力度不够,致使效果不理想。据相关数据显示,有些旅游城市的景区逃票人数惊人,多者达到买票人数的三成。这主要是因为景区实行的多是人工检票制度,极易产生不认真及疏漏的问题,并且人为检票也不经济,且效率不高。同时,许多旅游城市的景区对当地人实行半价票或免票制度,当地人也会趁机进行非法拉客,带着游客逃票。上述现象都反映出旅游景区管理出现监管不严或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景区的客流量超载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一些热门的景点,以及在法定假日内景区游客超载问题更加突出。有些景区每日接待游客量达数万甚至十万多人,景区严重超载,游客怨声载道。特别是公共厕所方面排起长龙,甚至导致污水管“爆炸”。由此可见,管理客流量已成为我国旅游城市景区可持续发展及其管理的必然要求。由于旅游的过热,导致了旅游品质的下降和降低了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此外,一些自驾游的游客也经常抱怨停车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景区管理带来极大影响,直接关系着景区管理及服务质量的高低。
我国许多景区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开发,特别是民俗文化类的旅游产品都较为单一,且雷同现象极为严重,同质化问题极为突出,缺乏对产品的创新,比如许多景区都开展了演出类节目,这些节目都大同小异,都没能突出景区自身特色,没有对景区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一些文化民俗产品的开发中存在品味低的现象,文化产品缺乏必要的竞争优势,游客难以从中获取良好的风俗民情体验,进而使其吸引力下降,游客的重游率也无从谈起。此外,许多景区的纪念品假货现象极为严重,而景区及旅游局对此未能重视,缺乏监管体系,景区外围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景区总体服务质量非常差。
景区门票管理中,可以利用一卡通来代替门票,构建景区门禁系统,施行全城景区一卡通,实行一卡通年票制度。游客购买一卡通后进出景区时刷卡,并在景区内实行WIFI全覆盖。景区当地人仍然推行免票制度,但要通过智能识别系统来出入景区,门禁系统中专设一条当地人的通道,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技术来控制出入。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尝试构建信用机制和积分制,信用好的要相应的积分,不文明、不诚信者要扣其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免费进入景区,或者同兄弟景区联合,景区达到一定数额后免费或赠送其他景区的门票等。通过建立信用数据库对游客及商家信誉进行录入,对抓到的或被举报的逃票等不诚信商家及不文明游客要计入诚信档案,扣除其信用积分,以抵制不文明的旅游现象。
传统的现场购票不仅效率低,工作量大,且人为因素较严重,容易发生逃票现象。同时,也难以及时控制。为此,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及通信技术,构建网上订票系统,实行网上门票预订制度,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客流量。按照城市及景区环境的容量来确定每日可接待的游客数量,利用网上订票系统向游客实施反馈可售票数和已售票数,以免出现景区短时间内游客量拥挤及超载的现象。
此外,对于景区及旅游城市停车问题应通过网络车位预定系统来实时反馈停车场数量及停车位数量,按照景区及城市自驾游、自助游数量统计并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对停车需求进行预判,并在停车位预定系统上及时反馈停车场车位数及空位数,以使游客及时了解该景区或旅游城市停车位已满而改变出游计划或出游时间,进而能够间接地将城市的游客接待量进行合理控制。
构建智能平台来开发旅游城市文化产品和实现导游导购,能够显著提升旅游城市及景区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旅游城市及景区不断优化旅游的市场秩序,不断深挖景区文化和创新文化产品,并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因此,旅游城市各景区应实行WiFi全覆盖和免费连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网站、论坛及APP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研发出旅游城市或景区自己的智能APP平台,通过应用宝及豌豆荚等APP知名下载平台进行发行,以确保网上门票预订、停车位预订及导航、导游、导购等功能。此外还可构建景区及城市旅游智慧管理OA系统,以提升旅游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的人力成本,并可帮助政府实现旅游市场及旅游景区管理的精细化。
同时,针对旅游城市及景区的特色及风俗人情进行针对性的民俗旅游开发,比如开发当地民俗特点的特色饮食文化、歌舞文化及节日文化等,特别是西南景区,其民族民俗文化极为丰富,且极具特色,如少数民族的服饰、舞蹈及歌谣等都非常有特色,都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较强的吸引力。此外,还应对旅游资源及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将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衍生品等同当地景区特点紧密结合,以打造出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活动,举办具有全国性的文化性质的旅游活动,实行品牌战略开发及战略引领,采用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将景区和旅游城市作为城市名片叫响叫亮。
充分利用景区游客及旅游城市游客数量的统计数据来构建智慧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及云平台对城市及景区附近的住宿、名吃、娱乐等版块构建出统一的智慧城或智慧景区旅游平台,并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以形成旅游的智慧生态圈,并利用此平台的营销为相关供应商带来大量流量,帮助其进行营销,进而拉动整个城市及整个行业的旅游经济,进而实现了旅游业的升级。
此外,旅游城市和景区应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的服务公众号和门户、APP客户端等系统,并能涵盖整个城市的景点和景区、民俗、故居、古居、周边旅游、购物、娱乐、住宿及饮食等,在旅游前能够实现定制行程和虚拟体验,旅游期间能够实现导航、导游、导览及导购,旅游结束后可以进行旅游分享、互动和评价等全程性的服务。
上述对策的实施离不开全城旅游智能化的指挥系统或视频指挥中心这是因为城市景区资源配置差异较大[2],分布区域相对广阔,尤其是在小长假及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应构建全城智能化旅游视频指挥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全面、高效智能地指挥旅游管理,进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应急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1]孙瑜,张博.智慧城市‐互联网+旅游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3-09.
[2]张捷雷.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63-66.
F49;F592.6
A
2096-4110(2017)03(c)-0095-02
赵慧娟(1984-),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