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新兴县环城中学,广东云浮 527400)
初中英语课的小组合作探究
陈晓玲
(新兴县环城中学,广东云浮 527400)
在初中英语课的小组合作过程中,由于出现了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对初中英语课小组合作进行探讨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索探究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广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也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合作学习包含以下要素:(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的相互信赖和面对面的激励互动;(2)小组成员在共同任务中的分工的个人责任;(3)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4)人际交往和合作技巧;(5)对成员完成任务的加工和评估。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而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目的。
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小组的异质分组,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般以3~5人为宜;(2)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组长可轮流担任,小组成员之间学会如何尊重,如何倾听对方等;(3)讨论前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说自己的想法;(4)组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5)小组汇报时,要求报告小组综合意见,并让本组成员进行补充,然后让其他小组成员发表不同意见;(6)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知的进程等;同时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的变化而实现的。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当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引导评价角色,应当成为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教师角色意识应体现为:协调意识,激发意识,参与意识,监控意识和反馈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合作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如合作学习单词、合作学习对话、合作阅读、合作完成作业等。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优化,结合英语学科及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指导学生组合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是以学生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为中心,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合作学习组合。小组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将完成任务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可在课内外进行。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的学习任务可由教师提出,也可在小组成员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任务有所差异,时间也相对灵活。例如初中英语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一单元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语言知识,设计和完成一个任务项目。并把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果向全班汇报。初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教学节日一单元时,要求学习小组介绍如何庆祝节日。多数小组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如何庆祝这一话题,结合中国的节日文化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到了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外出旅游等庆祝方式;还有一些小组提到了西方的感恩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和中国的儿童节、国庆节等中外节日的庆祝。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寻工具书、因特网上相关资料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与学生一起探究并指导并适时引进竞争,对学生适时适度进行鼓励。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合作性学习活动,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优化的原则,同时,也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同时也要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任务的思想。
初中英语学习阶段是对学生英语水平奠基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中学英语不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学生是重要的转型期,如果我们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通过集体活动的参与,则一方面可以改善那些学生的对英语的恐惧感,同时通过优、良、后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平时的学法的交流提升他们的学习技巧,同时也可以通过优生、后进生的互助,通过在组与组之间的集体荣誉观下的竞争意识培养,提升小组的整体的成绩。小组合作学习将从整体上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英语课堂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在所必然的。然而,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大层面上还流于形式,分组的不科学导致了虽有分组形式,却无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旨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2)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3)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参与度远远低于优等生,“组内权威”的现象对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4)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活跃了气氛,但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每一节课都是以小组合并就坐,这样的课堂对于老师授课来说并不完全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在一个班,还是分四大组就坐,该小组讨论时就直接一、三、五排往后面转动,这样,很快就能形成一个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的小团队了。对教师的实施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评价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起鼓励作用,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且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同评价内容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6)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还不甚成熟;过多的合作活动可能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准确率的降低等。所以,必要时,我会找小组派个别的代表进行一些相关的概述或者总结的讲解。这样,也可以发掘学生的语言潜能。
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可让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激发兴趣。榜样的作用得到了发挥,优秀学生在小组内多数为小组长,他们能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为低成就的学生提供了良好学习榜样。同学互教得到了落实,优秀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自觉地担当起了校老师的作用,主动帮助成绩低的同学补习功课。伙伴关系得到了改善,虽然每个人的性格、个性各不相同,但为了小组荣誉,大家学会了相互体谅、学会了尊重。人与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融洽。组织纪律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1]杨宇娜.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69-70.
[2]王君玫.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4(4):48-49.
G633
A
2096-4110(2017)03(c)-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