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2017-03-11 17:59:20冯维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彝族理论课民族

冯维雅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当前国内的多民族文化中,彝族文化虽然不是具有国家层面影响力的文化之一,但独树一格,在祖国西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域地位,是人类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和发扬好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自觉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为人类文化传承做贡献。楚雄师范学院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所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彝族学生是比例最多的。彝族的传统文化对于本土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当然也对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1 彝族地区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培养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头脑和高尚的思想道德。“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中国社会改革的日益深入,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便成为亟待解决的复杂课题。”[1]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靠教育。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问题,而彝族地区高校在教学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加明显,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也显而易见。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从事彝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来说,更是有着直接的感受和体会。新形势下,结合工作和教学实际,从深层次上进一步探索彝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2 楚雄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2.1 出勤率低、课堂纪律差、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认同感不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增强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持消极态度,已经习惯以一种能逃则逃,能躲就躲的敷衍态度来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不受学生欢迎。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我校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除了经费紧张,外出的安全问题也让带队老师头疼,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将给教师和学校带来极坏影响,所以学校和教师因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积极性。

2.3 偏远地区彝族学生刚刚接触新鲜事物,出现文化体系空缺

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中,彝族地区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得不被席卷其中,彝族传统文化自然发展的动态平衡机制顷刻被打破,再平衡再发展遭遇空前窘境。原有的文化体系崩溃,新的文化体系尚未建立。大量的彝族学生在面对信息纷杂的外来三观时,往往不知所措。

3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思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多与世隔绝的边缘山区,过着封闭式的生活。没有什么机会与其他民族进行交往。失去了发展更高思维水平的机会。[2]彝族文化现在处于非常被动的历史环境中。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3.1 特色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

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绝对不能忽视其教学的特殊性。民族地区高校主要面对民族地区招生,其学生主要来自民族地区,而且,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行各业服务,他们承担着建设民族地区的重任,从这个角度来看,民族地区高校还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的重任。

民族地区有着丰富而又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这些特色教学资源贴近民族地区实际,贴近民族地区生活,贴近民族地区学生,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切感并易于被学生接受。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的单项说教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而非居高临下地一味说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才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无视学生的权利的存在将被证明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学生应该在学校事物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3]少数民族一般都喜欢唱山歌、民歌、歌谣等,以歌传教是彝族最突出的教育方式。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教学中,还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幻灯片、多媒体以及网络等众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些手段传播知识效率高、节奏快、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接收。

3.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民族地区高校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探讨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使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处于常态化管理当中。

3.3.1 课内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所谓课内实践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方法的改进,更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书本理论教学的延伸,理应将其视为一种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如教师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开展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模拟法庭、模拟教学等。

3.3.2 课外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所谓课外教学实践,就是指在课堂以外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有一些教学实践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寻访老少边穷地区,深入调查民族地区的区情,考察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的建设成就,“红色之旅”的学习参观等。少数民族地区有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基地,如革命纪念地、重要历史遗迹、博物馆、先进典型人物、名景名胜等类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彝族地区高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这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既应该和全国高校的思政课保持一致性,又应该结合自己的特殊性,探索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孙玉兰.徐玉良,民族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77)

[3]陈玉琨.戚业国,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权利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1993(3)

猜你喜欢
彝族理论课民族
我们的民族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