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李丽丽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语言与文化】
“A倒是A”小句的认知语用分析
李秀娟 李丽丽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A倒是A”小句属于同义反复式“A是A”的一种,其否定形式为“A倒是不/没A”。本文首先从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小句“A倒是A”的语义结构特征,其次分析了“A倒是A”与“A倒不/没A”谓词选择的不对称性,最后从认知语用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对小句所表达的会话含义进行推导,认为其会话含义是可推导的,其语境效果是通过新旧信息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A倒是A”;同义反复;不对称性;关联理论
“A倒是A”小句是属于同义反复(tautological utterance)式的其中一种。同义反复式,即“A是A”式,指同一词语充当主语以及宾语所构成的判断句,主语、宾语看似相同,实际意义却不同,整个“A倒是A”小句表达出言简意赅的语用功能。[1]传统的修辞学把同义反复话语看成是一种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修辞效果的修辞格。Leech[2]运用述谓结构理论来研究同义反复结构。他认为,同义反复语的产生在于述谓结构中的一个论元信息包含了述谓结构其他部分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论元与谓词构成下义关系。我国的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注意到了同义反复话语这一现象,如王力[3]认为,在判断句中,当主位与表位相同时,虽似乎毫无意义,但却能突显某人或物与其他人或物的不同。“A倒是A”属于同义反复式的一种,表示让步含义,有“虽然”“尽管”的意思,更趋于委婉。
“A倒是A”结构含有轻微否定的含义,表示不完全肯定义,也就是它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含义。而其否定形式,即“A倒不/没A”,则表示肯定的含义。例如:
(1)A:这身衣服咋样?好看不? B:好看倒好看,但就是颜色与你肤色不太相称。
(2)A:今天真冷啊! B:冷倒不冷,就是风有点大。
例(1)中,“好看倒好看”虽属肯定形式,但可以从后续的“但就是颜色与你肤色不太相称”这个小句,判断出“不太适合”的含义。例(2)中,“冷倒不冷”这句话表示出了听者对于说话人话语的评判。“不冷”为否定形式,但所表达的含义也并非是“不冷”,含有肯定的意义。所以,“A倒是A”这个结构以及其否定形式“A倒不(是)A”都存在形式与意义不符,即前者虽为肯定形式但表达不完全认可的含义,后者虽为否定形式,但暗含肯定含义。[4]
“A倒是A”小句的使用语境需要从句内和句外两个层次来看。例如:
(3)他说,光闹意气不行,得看实际效果。唱唱国民会议的高调,中听倒还中听,只怕一百年也开不成。(欧阳山《三家巷》)
例(3)交际语境中,“中听倒中听,只怕……”属于“P,但是q”这个形式,从句内语境来看,“中听倒中听”位于P的位置,而从语篇语境来看,“中听倒中听,只怕……”位于整句话的后一步话轮中。
从句内来看,“A倒是A”及“A倒不/没A”结构通常用于让步复句或转折复句,即“P,但是q”这样的结构中。同时,在P与q之间,往往由“但是”“可是”“不过”“然而”等转折连词来连接。从句外来看,就语篇或交际语境而言,“A倒是A”结构所在的“P,但是q”这个形式一般是以后续句的形式出现,多位于整个话轮的后一个话步。[5]
在“A倒是A”结构中,“A”是谓词,“A倒是A”与“A倒不/没”是“倒”前后分别使用同一谓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这两个结构中的谓词多用于口语,所选择词语多是一些人们日常口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具有浓重书面色彩的句子往往不能用于这种句式。如果一个谓词既可以用于肯定形式,又适用于否定形式,那我们说这种“A倒是A”和“A倒不/没A”之间存在对称关系。例如:
(4)A:那篇文章我看倒看过,但没看懂。 B:那篇文章我看倒没看过,但听说没什么新意。
(5)A:他们学校大倒是大,可一个院士也没有。 B:他们学校大倒不大,但很有名。
例(4)中的“看”是动词,例(5)中的“大”是形容词,其既可以用于肯定形式,也可用于否定形式,这样就形成肯定和否定的对称关系,但这种对称关系并不总是存在。
“A倒是A”与“A倒不/没A”是否构成对称关系,与谓词A表示的意义有关系。[6]例如:
(6):这件衣服好看倒好看,不过价格贵了点儿。
(7):这些东西人们喜欢倒喜欢,但很少有人买的起。
在例(6)和例(7)中,形容词“好看”及动词“喜欢”属于褒义词汇,即期望义词汇,它们一般适用于“A倒是A”的肯定形式,但一般不构成对应的“A倒不/没A”。
例(8):最近累倒不累,就是压力有点大。
例(9):那样做违法倒不违法,但我总觉得有点不道德。
在例(8)和例(9)中,形容词“累”和动词“违法”都属于非期望义词汇,他们一般用于“A倒不/没A”结构中,而与其相对应的“A倒是A”格式则一般不说。
对于“A倒是A”和“A倒不/没A”的不对称性可以这样总结:A为期望义动词或形容词时,可以构成“A倒是A”,但一般不构成“A倒不/没A”;当A为非期望义动词或形容词时,一般不构成“A倒是A”,但可以构成“A倒不/没A”结构。
Sperber & Wilson[7]的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他们认为言语交际实际上属于明示推理交际。在明示推理交际中,人们需要根据话语中信息的关联性来推导会话含义,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8]因此,人们理解话语就是要在新出现的信息与认知语境之间寻找关联。
“A倒是A”结构形式上是主位和表位完全相同,但却为关联新信息的出现提供基础,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的结构模式。[9]已知信息是人们理解新信息的基础,新旧信息相互联系在一起就成了关联信息。但该结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信息结构在分布层次上存在差异,肯定形式的新信息是在“A倒是A”这个结构后的转折部分开始算起,原构式未提供新信息;否定形式则是从结构中的“不/没A”开始算起,即原构式提供新信息,即A倒是A(旧信息),转折分句(新信息);A是(旧信息)……不/没A,转折分句(新信息)。
交际双方中听话人根据新旧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推理出说话人的会话含义与交际意图,在此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和交际语境也发生改变。“A倒是A”小句的新信息建立于旧信息上,通过形式上的肯定与否定,使得新信息排除旧信息,从而改变认知语境。
例(6)中,“好看倒好看”属于旧信息,后面接“不过”表达的转折小句,这样旧信息被排除,新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例(2)中,“冷”属于旧信息,“倒不冷,只是风有点儿大”属于新信息。在新信息中,有否定词语“不冷”,对旧信息“冷”表示否定;以及表示转折的后续小句,对新信息的前半部分“不冷”表示否定,最终,后续转折小句的新信息排除其余信息,成为新信息,产生语境效果。
“A倒是A”属于同义反复话语的一种,其使用语境需要从句内和句外两个层次来看。从句内来看,“A倒是A”及“A倒不/没A”结构通常用于让步复句或转折复句,即“P,但是q”这样结构中P的位置。从句外来看,也就是语篇或者交际语境而言,“A倒是A”结构所在的“P,但是q”这个形式一般是以后续句的形式出现的,多位于整个话轮的后一个话步。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就“A倒是A”小句的会话含义进行推导,其会话含义是通过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语境效果。
[1]文旭.同义反复话语的特征及其认知语用解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3,(3):29-33.
[2]Leech,G. Seman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83.148-149.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4.17.
[4]张健军,吴长安.“X倒是X”小句及其对答联系项功能[J].语言科学,2011,(2):205-218.
[5]方绪军.“P倒P”和“P倒不/没P”[J].汉语学习,2004,(1):18-22.
[6]方绪军.“P倒P”和”P倒不(没)P”的不对称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70-77.
[7]D. Sperber,D.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156.
[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97.
[9]肖云飞.同语格式“X是不/没X”的语用功能分析[J].汉语学报,2009,(1):90-94.
【责任编辑:周丹】
H146.3
A
1673-7725(2017)08-0219-03
2017-06-05
本文系山西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认知制约与翻译思维训练研究”(项目编号:W20151018)的研究成果。
李秀娟(1987-),女,山西临汾人,助教,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