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辉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 122000)
文学经典是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考验并获得公认地位的伟大文本,具有典范作用和权威性。文学经典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文学经典与精品之间区别较大,精品只是说文章的质量相对较好,并没有其他代表意义的特征,但是文学经典则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文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并经久不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其根本特征和基本性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做出多次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同时率先带头,学习中国核心经典,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1],国务院中央办公室下发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党中央做到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最终提供了较好的遵循条件。
在世界范围下的文化交流交融形势中,发展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之下,思想领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实现全党全国人民为团结而努力奋斗的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社会的进步,为建设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伟大的力量。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大调整时期,价值观念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的西化,思想文化领域始终渗透着复杂的社会思潮,对于世界范围内的价值观较量,学生是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力量。我国的学生需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充分发挥价值观念的影响力量,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
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各类活动的行为向导。它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并具有基础的决定性作用。一个民族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根本在于其思想本质的问题。文学经典囊括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必要环节,积极学习文学经典,可以更好地掌握社会知识,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使学生们找到自身的价值体系,实现更大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化艺术大会上明确指出,广大优秀学子必须在工作学习中首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充分认识到身上担负的重要使命,将文学艺术创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必须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确定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何为必须肯定,何为必须摒弃。文学经典中往往凝聚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结晶,并突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文学经典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价值等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其中囊括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并包含了各类优秀的文化经典,包含了治国理政的根本道理。文学经典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情感基础,决定了在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影响中的重要地位。另外,文学经典阅读是一种学习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与其他的路径相同,有着共同的作用效果,但是文学经典阅读是一种较为生动的学习路径[2],其中承载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文学经典中的诚信,仁爱,民本,正义等内容,是当代社会主义精神的必由选择,也同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我们对具体的价值观涵养方式进行以下的分析:
首先,需要挖掘真善美的主题。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单独的概念,而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经典文学的根本在于真善美,这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另外,文学始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人们通过文字工具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灵感觉和社会现实,其中同样蕴含了对于真善美精神的价值判断,文学精神最终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探索,其中通过形象,情感和艺术描写等传递出了人们最为本真的精神诉求,彰显了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涵。文学经典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真善美的精神内涵,例如《诗经》、《楚辞》、四大名著等传颂千年的历史经典[3],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论语》中有“人无信不立”等理论,彰显了诚信友爱的核心价值,其他文学经典中亦有如此叙述。真善美是众多文学经典中最为追求的话题,是中华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政治的根本,教育学生深入学习经典文化,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方式[4]。
文学渐渐走向现代化,当前,已经逐步走向了人类的心灵,并在人类的进步史上留下了光辉持久的印记。当前的文学经典,区别于其他德育书本的根本在于能够掌握人性中的核心内容,使人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理性的人文内涵[5],文学经典中记叙了很多经典的事迹,并囊括了各类典型的精神,传播了真善美的思想,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并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价值动力。后人在文学经典的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和接受书本中蕴含的各类关键性价值,例如在金一南创作的《苦难辉煌》中,作者站在历史高度上,使用文学的视角彰显了一个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整本书表现了共产党由弱变强,并最终获得革命成功的伟大事迹。作者已经将苦难的历史当做了一种财富,整部作品展现了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并焕发出了理想主义的光芒,作品中传达的信念展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共产主义目标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并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学生学习中,可以积极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从文学经典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价值素养。
文学经典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其主要是通过艺术和审美的语言形式,展现经典作品的文学价值,文学的语言具有自由和愉悦的特点[6],能够潜移默化地对人类的思想和精神产生影响,很多深刻的影响只有在生动的形象之中才能够展现其独特的艺术性,在钱钟书的《围城》中,通过实例的讲解,体现了丰富饱满的形象。文学的语言是文学经典的载体,提高文学经典的艺术感染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艺术媒介。
文学经典可以通过诗歌,散文等方式进行传播,也可以改编并最终转化成为影视创作中内容资源。将文学作品加以影视化的处理,通过播出电视剧等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提高核心价值观的持续影响力。学生常会喜欢影视节目,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各类经典改编的节目,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文学经典来源于生活,通过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经典担负着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使命,文学资源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广大学子的学习营造和谐的精神氛围。
[1]张颖.从阿诺德到威廉斯:近代以来西方文学经典理论溯源[J/OL].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05):105-110(2017- 09-11).
[2]元慧林.重现影视文学经典的教育魅力[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3):240(2017-04-16).
[3]梁晓萍.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兼与聂珍钊先生商榷[J].文艺研究,2014,(03):54-62.
[4]聂珍钊.文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J].文艺研究,2013,(05):34-42.
[5]姚文放.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J].社会科学战线,2013,(02):133-146.
[6]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