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中探索图像文化:詹妮弗·伊根小说《塔楼》研究

2017-03-11 15:11聂宝玉
外国语文 2017年3期
关键词:哥特式丹尼塔楼

聂宝玉

(河南农业大学 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叙事中探索图像文化:詹妮弗·伊根小说《塔楼》研究

聂宝玉

(河南农业大学 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在小说《塔楼》中,伊根创新地以男性声音讲述故事,以开放的结局颠覆传统叙事,这不但赋予了哥特式小说新的活力,也形成了文本是要由作者掌控的独特风格。《塔楼》采用元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中正在讲述故事的人物声音往往被另一叙事者打断。然而,伊根颠覆传统哥特式小说叙事的同时又保持叙事的完整性和人物刻画的多样性,小说人物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他们或者是身体上或者是精神上处于被“囚禁”状态。通过作品叙事,伊根以俯瞰的角度审视当代图像文化,探讨图像文化相关主题,探讨人与科技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是如何改变人们的自我认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识,从而使读者意识到在高科技蔓延的时代,人们往往应对的是转瞬即逝的虚拟事物,而非真实的实体,不同人衡量这些事物在交流中的意义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詹妮弗·伊根;《塔楼》;哥特式叙事;元小说叙事;图像文化

0 引言

詹妮弗·伊根(1963—),2011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是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以优雅而又新颖的文风著称。伊根代表作有《隐形的马戏团》(1995)、《翡翠城》(1997)、《风雨红颜》—— 200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作品《恶棍来访》(2010)。《恶棍来访》摘得了包括2010年美国全国书评奖以及2011年普利策文学奖在内的42项欧美文学大奖。2012年伊根又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推特”小说《黑匣子》。发表于2006年的小说《塔楼》一经出版就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并获得众多好评。当代著名作家丽莎·希认为“《塔楼》读起来就像卡夫卡、卡尔维诺和爱伦·坡的混合体。不过是21世纪版的,在书中‘荒诞’遭遇了‘超现实’,然后又撞上了‘无法言说’”(Shea, 2006);欧普拉杂志评论道:“《塔楼》似乎是恐怖小说,似乎是疑案故事,又似乎是浪漫传奇。读后令人神思恍惚,被珍妮弗·伊根逼真的文笔惊得目瞪口呆:怎么能这么聪明、这么纠结、这么真实,同时又这么不可思议!”(Passaro,2006)纽约时报著名评论家麦迪逊·斯马特·贝尔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古往今来,很少有作家能像珍妮弗·伊根那样。她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叙述使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死亡和救赎。这部作品既有趣至极,又令人深深动容。”(Bell, 2006: 1)

《塔楼》是一部让读者久久回味的小说,它糅合了鬼故事、爱情传奇、哥特氛围等多种元素,并且主题变换、寓意深远:古老历史的阴沉回响、当代生活的悲观琐碎以及现代通信技术与超自然灵异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及博弈。小说创作于伊根在参观比利时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领袖戈弗雷的城堡之后,起初伊根设想她可以像大多数哥特小说家一样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个中世纪的城堡中,但是作为一个极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作家,伊根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更时髦些。因此,她最终将传统的哥特式文风融入有现代化通信设备的信息世界,并尝试探索“现实是如何改变着由信息科技创造的人们的生存状态”(Reilly, 2009: 443)。

《塔楼》的场景在东欧的城堡和美国监狱中切换,复杂的情节围绕着两个长期疏远的表兄弟之间的纠葛展开,小时候的一场恶作剧导致他们分离,20年后他们在欧洲某处的中世纪城堡中再次相聚。丹尼(Danny)现年36岁,住在纽约,涂着棕色的唇膏,非常时髦,他的身体可以感知周围的无线网络信号。因为没有正经的工作,又迫切需要钱,他就接受了有钱的表兄霍华德(Howard)的邀请,到东欧帮助其打理城堡。到达城堡之后,丹尼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城堡,这里有秘密通道和奇怪的居民,有一位远看年轻漂亮,自称是男爵夫人奥斯博林可(Ausblinker)、这座城堡主人的老仆人。丹尼试图逃走回到他熟悉的高科技纽约之城,但是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塔楼的位置太模糊了,甚至连这里的居民都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位置。无论他怎样努力,丹尼始终都找不到逃离城堡的路径。命运似乎一直在指引着他,召唤他回到城堡,把他带到霍华德的身边。

小说中丹尼的故事是由雷(Ray)讲述的,雷是一个被囚禁在美国监狱的谋杀犯,他写丹尼故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赢得在狱中教写作的老师霍莉(Holly)的关注。霍莉既没有教学文凭也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相反她有一些黑暗的经历,包括吸毒成瘾、亲手杀死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儿童监护中心警告她要带走她其他的孩子。她被雷深深地迷住了,试图帮助雷及其狱友越狱。在《塔楼》的最后一章中,雷神秘地失踪了,霍莉前往欧洲的一个城堡旅行,这个城堡和雷的故事中丹尼所在的城堡几乎完全一样。

正如城堡中错综复杂的洞穴网络一样,《塔楼》中的故事相互关联,层层交错。小说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冲突,描述了当代图像背景下现代化通信设备如何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塔楼》以层层交叠的元小说叙事,以男性声音讲述故事,留给读者神秘而没有答案的开放式结局,同时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或者是身体上或者是精神上都处于被“囚禁”状态。

1 《塔楼》中的哥特式叙事

“哥特式”最初指哥特故事发生的中世纪建筑。哥特式小说指虚构、恐怖而又浪漫的写作文风,是由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首创,他于1764年发表的小说《奥特兰托城堡》(TheCastleofOtranto)中,包含了构成哥特式文风的几乎所有要素。在沃波尔的影响下,哥特小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1818)、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以及布拉姆·斯托克的《吸血鬼》(1897)都是这一时期哥特小说的代表作。很多当代作品也采用哥特式写作,安妮·赖斯的作品、史蒂芬·金的一些作品带有哥特式风格。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1938)和《牙买加客栈》(1936)也展现了哥特式的写作特色。托马斯·M·迪斯科的小说《牧师》(1994)也是哥特小说的成功典范。

东欧某处巨大废墟城堡是小说《塔楼》的主要场景。城堡的地下通道、满是淤泥的池塘和古老的堡垒要地,是过去与现在交界的神秘国度的象征,是现代科技与古老生活方式的交汇。在小说中,伊根传承并革新着“哥特”这一主题。像大多数哥特式小说一样,《塔楼》中一个故事的场景是一个神秘城堡,或许在“奥地利、德国,还是在捷克共和国”(伊根,2009:4)*以下出自此书的引文均只标注页码,不再标注出处。,一个没有确切位置的地方;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同样像城堡一样的现代美国监狱。神秘的新旧城堡都充满哥特元素,有鬼魂、男爵夫人、深深的隧道和骷髅,是霍华德所设计的“新”式城堡,同时也是伊根所创作的新哥特式传奇,更是我们想象力的创造品。

以男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伊根挑战了传统的哥特小说的写作方式,同时又巧妙地运用了传统写作方式。小说的主人公是极具现代化色彩的男性丹尼,他是曼哈顿市中心各种夜总会和餐厅的常客,他认识他所在区域的几乎每一个人,并与之保持联系。因此, “消息灵通”“先知为快”是他生存的根本价值。作为网络时代的宠儿,他费尽周折把网络信号接收器从纽约拖到偏远的城堡。他的身体本身就具有感知无线网络信号的能力,但城堡里的某种神秘力量却使他失去了这种能力。这与传统的哥特式故事完全不同,因为传统哥特式的主人公多数是神志不清或疯癫的女性。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男性作为主人公时,伊根的回答是她“喜欢这个想法,因为它颠覆了传统哥特式的设计模式,传统的哥特式描写的基本上都是无助的陷入绝境的女性”(Vida, 2006: 81)。

不同于传统哥特小说中的女性叙事,《塔楼》的叙事声音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小说中丹尼的故事是由男性囚犯雷讲述的。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写不出好的文章,不是一个经验丰富会讲故事的人。比如,他不知道怎样用隐喻和明喻提升散文,也不知道怎样在对话中使用引号,但他不太关注这些。对他来说,戏剧般的对话形式似乎更加自然,单单把他想要说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他只想完成作业以得到写作老师霍莉的注意。但雷讲述的人物情感又那么真实感人,读者乐意跟随着他,倾听他所讲的故事。对于小说所选择的叙事声音,伊根认为这是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伊根解释说,她在创作《风雨红颜》时考虑的是语言一定要非常漂亮,但在创作《塔楼》时,她挑战了自己的设想,因为她发现“雷的经验匮乏非常具有吸引力,我感觉没必要让语言很漂亮。语言应该是有力量的,但是必须要漂亮吗?我认为没有必要拘束”(Johnson,2007:18)。作为喜欢挑战传统叙事的小说家,伊根选择雷的声音的最重要原因是他的声音与作者本人的完全不同:雷缺乏小说写作的经验,而这样的叙事声音却打破了某些令人厌倦的传统模式。

传统哥特式小说往往有令人满意的结局,各种冲突也会最终化解,然而在《塔楼》中,作者却留给我们一个开放的结局,留下许多悬而未解的谜题。在小说中,伊根并没有告诉我,雷,这个写出丹尼故事的囚犯的归宿。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线索,不知道他到底是死了还是逃出监狱重获自由。此外,丹尼和霍华德去了哪里?他们真的在城堡中跳湖而亡吗?男爵夫人去哪里了?如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一样,《塔楼》开放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引导读者自己去探寻谜题的真相。我们从小说中得不出答案,而作者本人也不知道答案,因为在伊根看来,小说创作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提供给读者所需要(need)的,而不是读者想要(want)的。她认为读者需要有幻觉,她希望读者能够自己设计结局,而这也正是一个作家能给予读者的最高的尊重。比如在被问及男爵夫人的失踪时,伊根回答:

我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也许她在与丹尼共享的床上像灰尘一样蒸发了。又或许她在泳池中洗浴!依我看来,正如在她之前的诸多亲戚一样,她像大气的中的水蒸气一般,变成了空气、泥土、墙和大地的一部分。

(Olson,2011:340)

伊根的回答回应了她的观点:在当代图像文化时代,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真实的,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不确定的。她提出了问题:“这是真是假呢?”同时,她邀请读者来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是在讨论小说:这当然不是真实的。”(Reilly,2009:443)

2 《塔楼》中的元小说叙事

“所有小说都暗含元小说因素。”(Waugh,1984:148)正如帕特里夏·沃夫所说,元小说指的是一种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小说作为人工制品地位的小说,这种小说往往通过反讽和自我指涉对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疑问。元小说常常被比作舞台剧,观众知道他们正在观看演出,读者也意识到他们正在阅读的是虚构作品。与传统小说不同,在元小说中,读者的阅读体验经常被作者的声音打断,这是为了提醒读者,他/她所读的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作者虚构的。因此,读者不应该专注于故事的情节发展,而是应该关注作者创造故事的过程。当读者陷入复杂的情节不能自拔时,会突然被作者打断,提醒他/她是在阅读小说而并非是现实所在。有时,读者会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类似的事件和人物,或者他们需要融入小说中去决定情节的发展。读者有时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他读的小说是现实,又或者是他生活的世界就是虚构的小说世界。

在《塔楼》中,哥特式写作的关键在于故事中包含故事,也就是元小说叙事。小说开始一直以第三人称讲述丹尼的故事,在第17页突然跳出一个“我”的叙事,“丹尼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一路到豪伊的城堡来。我为什么上写作课?”(20)继续往下读,我们发现此时的叙事者是雷,一个戒备森严的美国监狱的谋杀犯,被监禁在牢狱中,雷想象出一个与自己相似、一个同样与世隔绝的人物。雷把霍莉的写作课当作逃离危险狱友、发挥想象力的地方。而他在写作课之初,态度也非常不端正,在第二次写作课上,他激情澎湃地写了一个关于囚犯强奸了写作老师的故事。

在课堂上听到这个故事,霍莉无疑受到了侵犯,她紧张又害怕,但是她强装镇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道:“我的工作就是要让你们看到一扇你们自己可以打开的大门。它可以把你带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这就是我在这儿要做的。”(22)霍莉所说的大门当然是指思想之门——想象力。事实上,《塔楼》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想象力的作品。对于丹尼来说,想象是不确定的,他的想象有时源于他的妄想和偏执。相反,对于雷来说,想象代表了一种生存方式。雷通过想象创造出了丹尼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的狱友成为他的忠实读者,而他还俘获了霍莉的芳心。如同约翰·福尔斯的《巫术师》一样,想象力往往如同真正的魔法般操控着文本,《塔楼》呈现出一个闪光美好的想象世界。与《巫术师》不同的是,在《塔楼》中,伊根能够将她的故事和人物带到偏执深渊的另一边,带到自我救赎的彼岸。

元小说《塔楼》以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杀人犯的口吻来叙事,表面上是滑稽可笑的,然而从更深层意义上看,它近乎荒谬的叙事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是一本关乎生命、想象、死亡和救赎的小说。丹尼在小说最后令人惊奇的一幕中,成了被困在城堡里的人们的救世主。这些被困住的人包括霍华德,他在城堡深处重温了童年的创伤,并再次崩溃。当被困在城堡的隧道中,丹尼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拯救了深陷困境的人们。他找到了一个出路,一个具有深层含义的活板门,他带着被困的人们一起走出黑暗的城堡,重返光明。

3 被囚禁的人物角色

一般来说,人物指的是在叙事作品中出现的任何实体,无论是个人或集体。人物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人物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来自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人物是行动和情节的补充,是事件的一部分,因此人物是不存在的。另一种论点认为,在行动的过程中,人物与事件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观点认为,小说中的人物是对真实人物的模仿。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声称,人物决定事件,事件只是对人物的补充说明。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和罗兰·巴特都认同詹姆斯的观点,认为人物在小说中起主导作用。关于人物塑造,以色列学者斯洛米斯·里蒙—凯南在《叙事小说》中提出了她的看法:

作为抽象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物可以被描述为错综复杂的人物特征,然而,这些特征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出现在文本中。那么,如何构建人物呢?通过聚集孤零零的分布在连续的文本的人物指标,推断出他们的共同特点。

(Rimmon-Kenan,2005:61)

与传统小说人物刻画模式不同,伊根声称她的写作反对传统模式的人物刻画。在《塔楼》中,所有的人物角色,或者是身体上或者是精神上,都被一种或另一种方式禁锢着。雷是真正的被囚禁者,男爵夫人被囚禁在城堡里,而丹尼也以沉迷的方式被囚禁于牢笼之中,他沉迷的不是毒品或酒精,而是沉迷于与他人的通信交流中。到达城堡时,因为渴望使用互联网和手机,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他试图把带来的卫星天线安置在城堡中,而卫星天线却最终沉入了一池臭水中。丹尼对于通讯的渴求是一种“充满幻觉的模式,但却是对时下很多人生活方式的客观描述”(Bell,2006:3)。

为了弥补被囚禁在城堡中的丹尼对通信的沉迷,伊根设计出霍华德这一人物角色,霍华德反对现代通讯并渴望逃出被现代通信所束缚的“城堡”。他希望把他所拥有的城堡变成一个“让人们游弋于想象中的地方” (52)。在他理想的城堡中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只有想象。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角色 —— 男爵夫人,已经被“囚禁”在这座塔楼里许多年,或许已经有100多年了。男爵夫人被描绘成一个神秘多变的角色,从远处看年轻美丽,她拥有柔软的皮肤、深邃的目光、丰满而美丽的双唇,这些都是普通的老妇人不会拥有的。她称自己是奥斯博林可男爵夫人,是这座城堡和这个镇子的主人。她居住在城堡里多年,并且因为居住和拥有这座城堡而感到非常骄傲,令她自豪的是,她从来没有被试图侵犯这座城堡的任何人击败过。

当丹尼,到达城堡的那一刻,就被男爵夫人吸引了。丹尼被男爵夫人遥远的美丽身影吸引,在几次逃离城堡失败后,他没有返回到霍华德所在的地方,而是深入到城堡中心去追寻美人。当丹尼走近男爵夫人时,从远处望去,他的脑海里想象着她应该像金发美女那样美艳动人。当他进入到塔楼里,坐到男爵夫人面前时,丹尼发觉她远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老。内心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丹尼待在男爵夫人身边,听她讲述城堡的历史和男爵的家史,甚至在塔楼的屋顶与男爵夫人发生了关系。丹尼与男爵夫人在塔楼的那一夜,像一场美丽的幻觉,让丹尼无比欢畅并回味无穷。但是在雷的故事里,当第二天清晨丹尼醒来时,他已经不记得那一晚发生的一切,也不知身处何处。他因为赤身裸体地躺在一件古老的房子里而感到羞愧。

《塔楼》不仅展示出所有的人物角色或者是身体上或者是精神上都处于被“囚禁”状态,而且又一次回归到了哥特式写作不断追寻的问题:“它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在这个充满虚幻的图像社会中,现代化尤其是现代技术变革是否已经改变了我们所定义“真实”的方式?比如,我们通过网络结交了一位迷人的新朋友,但他真的就是我们的朋友吗?还是一个伪装的坏人?诸如此类的故事如今已经屡见不鲜,对伊根来说,《塔楼》这部小说“从本质上是对当今时代如何摧毁我们自由而创新思考能力,以及现代生活如何强加给人们错觉的思索” (Firger,2006:40)。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幻觉,而我们的时代,就像伊根潜心探索的那样,过度依赖于现代科技和它制造各种关系的能力。但是这些关系都是真实可靠的吗?伊根的回答就像她在《塔楼》中所呈现的那样:“毕竟,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经历和人际关系都是不真实的,还有与之产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Johnson,2007:18)

4 结语

《塔楼》是对传统小说写作方法的一次大胆的背离和挑战,它继承了传统哥特式小说的诸多元素,同时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写作手法。在这部小说中,伊根超越了哥特小说的写作技巧,完成了从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到一名“无法归类的小说家”的卓越转变,很好地阐释了文字实验及其成果。小说反映了伊根对叙事的痴迷和对图像文化探索的极大兴趣,对当代的高科技所带来的虚拟世界如何玷污人们自由创造性思维的思考,对无处不在的虚拟假象如何影响现代生活方式的探讨。在小说中,伊根以哥特式写作手法开篇,却以对现代科技模仿超自然现象和现代人类被科技所囚禁这两个非常有新意的议题结束故事。在《塔楼》中,伊根重新审视与图像文化相关的议题,引导读者和她一起关注并探讨这些议题。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谁会在意你做过什么?重要的是你看上去像是做过了什么”(Johnson,2007:20)。

Bell, Madison Smart. 2006. Into the Labyrinth [J].NewYorkTimesReview(30):1-7.

Firger, Jessica George. 2006.Powers of a Perception: A Profile of Jennifer Egan [J].PoetsandWriters(4):5.

Gass, WilliamH. 2000. Philosophy and the Form of Fiction [G]∥FictionandtheFiguresofLife(4thprinting). New Hampshire: David R. Godine Publisher Inc.

Johnson, Sarah Anne.2007. Interview with Jennifer Egan [J]. TheWriter(5):18-22.

Olson, Danel. 2011. Renovation is Hell, and Other Gothic Truths Deep Inside Jennifer Egan’sTheKeep[G]∥ 21stCenturyGothic:GreatGothicNovelssince2000. Maryland: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327-341.

Passaro, Vince.O:TheOprahMagazine[EB/OL]. August, 2006. Http:∥jenniferegan.com/reviews/.

Reilly, Charles.2009. An Interview with Jennifer Egan [J]. ContemporaryLiterature(3):439-460.

Rimmon-Kenan, Shlomith. 2005.NarrativeFic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Shea, Lisa. 2006.ElleMagazine[EB/OL]. Http:∥jenniferegan.com/reviews/.

Vida, Vendela. 2006. Jennifer Egan [J].TheBeliever(8): 77-85.

Waugh, Patricia. 1984.Metafiction:theTheoryandPracticeofSelf-ConsciousFic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詹妮弗·伊根. 2009. 塔楼[M]. 禹一奇, 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责任编校:朱晓云

Exploring The Image Culture Through Narrative: A Study of Jennifer Egan’sTheKeep

NIE Baoyu

Renovating the Gothic tradition by applying a male voice to narrate the story and by leaving it an open ending inTheKeep, Jennifer Egan revitalizes the Gothic fi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s it her own because she sustains awareness that the text is being manipulated by its author. The metafictional narrative in the story is signaled by the interruptions of another character’s voice into the ongoing narrative of the main story. Egan’s tactics, however, do not come at the expense of character and story;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is fiction are imprisoned either physically or mentally. By deploying narrative strategies and imprisoned characters inTheKeep, Egan takes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image culture through narrative. She concerns about issues in and around image culture, it explores our connectedness with technology and how that connection changes the way that who we are to ourselves and who we are to each other. So often we are dealing with something ephemeral and virtual instead of actual beings, our measure of what they mean to communication is very different as well.

Jennifer Egan;TheKeep; Gothic narrative; metafictional narrative; image culture

I712.074

A

1674-6414(2017)03-0042-05

2017-01-13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后现代语境下河南省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162400410280)、河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创新基金“传统的‘后后现代’ 叙事——詹妮弗·伊根作品研究”(KJCX2015B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聂宝玉,女,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叙事学研究。

猜你喜欢
哥特式丹尼塔楼
哥特式浪漫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丹尼·麦卡斯基尔:从网红到MAGURA形象大使的淬炼之路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逃狱
原谅那个保罗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
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