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优化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

2017-03-11 14:4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约稿类图书出版业

孟 锐

(科学出版社成都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63)

引言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互联网 +”时代,我国也对“互联网 +”予以了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曾在会议中明确提出将“互联网 +”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当中,这也为“互联网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加快传统出版业与新兴出版业的融合,使传统出版业所形成的影响力向着网络进行渗透,也已成为传统出版业在“互联网 +”背景下的必然出路。可以说,尽快转变传统出版业战略发展格局,结合“互联网+”需求特点实现网络化渗透,不仅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也能更好的履行自身的文化职责。因此,要想尽快实现出版业网络化渗透目标,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出版流程制度进行改革与优化,以此满足“互联网 +”时代下的文化需求。而科技类图书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尽快对出版流程制度进行优化。

1 “互联网+”背景下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优化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 +”背景下,对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进行优化,是确保科技类图书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它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能够促进科技类图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其二,能够为科技类图书出版岗位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三,有助于科技类图书的科学生产与先进管理,从而提高科技类图书的出版质量与出版效率,提升机构管理水平;其四,有助于科技类图书对出版资源的整合,使科技类图书在人才、客户、各种关系、、读者、品牌等方面的资源实现高效互补局面,进而使科技类图书的整体效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 “互联网+”背景下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分析

在“互联网 +”背景下,虽然传统的科技类图书出版在资源及人员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出版流程制度上却基本相同,以下便对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流程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2.1 科技类图书的选题

在科技类图书出版中,选题无疑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环节,选题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到科技类图书的自身销量与阅读量,更直接关系到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而在“互联网 +”背景下,选题的重要性更是如此。选题不仅和编缉的自身素质有关,和外部客观条件也有关联,对科技类图书的选题主要是来自生产实践与科学需要,在对选题进行构思时,编缉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现有的社会需求进行总结与归纳,最后确定选题。可以说,选题属于创新行为,对选题的策划可以从学科知识中对选题进行构思,还可以从互联网或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需求来寻找选题,这不仅需要编缉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需要编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2 科技类图书的组稿

对科技类图书进行组稿的途径可分为约稿与自由来稿,组稿环节主要包括约稿申请、接受约稿、接受来稿、登记来稿等,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这种组稿方式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完成,这样能够大幅度减少组稿时间,实现科技类图书的更快出版。组稿作为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中的准备阶段,它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审稿环节明确处理对象。约稿是确保科技类图书质量与来源的重要途径,约稿申请的内容主要有约稿对象、时间要求、联系方式、稿件要求及版式要求等,约稿申请所得到的稿件又被叫做专家来稿,在进行稿件登记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专家来稿与自由来稿这种来稿方式进行登记。对来稿稿件的登记表单又被叫做审稿单,对来稿稿件的登记内容主要有来稿题目、作者姓名、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职称、收稿日期等,将来稿稿件与稿件登记表单共同进行审稿,能够为后续的审稿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2.3 科技类图书的审稿

在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中,审稿无疑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确保科技类图书具备高质量的重要手段。科技类图书必须具备新颖的选题、充足的论证论据、事实依据、文笔丰满、结论正确等要求。审稿环节共分为初审、复审、修改及终审等环节,该环节的根本目的是从众多科技类稿件中筛选出文笔出色、高质量的科技类文章,并将这些文章装订成册,从而提高科技类图书质量。

2.4 科技类图书加工

科技类图书加工是由编缉对图书中的文稿表达进行审核与修改,在加工时需要确保文稿中的内容准确、语言简练、图表规范等。编缉在进行加工时,还要对文稿的结构、文献、计量单位等进行反复推敲,以此确保实现图书精益求精的目的。

2.5 其他出版流程

其他出版流程主要包括图书排版、稿件核对、定版、广告宣传、图书发行、图书印刷、结算稿费等,这些出版流程较为简单和容易,出版社只需要由专职人员进行排版、核对等工作即可。在稿件核对方面,则需要由编缉进行校对,并由编辑部进行交叉校对,最后由作者进行最终校对。

3 “互联网+”背景下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问题研究

在“互联网 +”背景下,现有的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科技类图书主办单位对科技类图书的主观认识存在差异,在管理制度上也有很大不同。这些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科技类图书中的文章选题重视度不足,缺乏对互联网社会需求的认识;其二,组稿环节难以形成特色,组稿工作难以实现信息化;其三,审稿环节缺乏互联网的应用,人工审稿方式耗时耗力;其四,难以通过互联网的利用对科技类图书进行标准化加工,这也使编缉的图书加工质量受到影响;其五,在广告宣传方面忽视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造成科技类图书宣传力度不足;其六,难以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来进行各个环节及岗位的协调,从而造成图书出版流程中的专业化分工模糊。其七,出版社的内部机构设置较为简单,编缉部需要承担众多出版环节,不仅使编缉的工作负担过大,也不能满足“互联网 +”背景下机构的管理需求。其八,出版社缺乏互联网中其他企业管理模式的借鉴,造成科技类出版流程各个环节中缺少规章制度的约束。

4 “互联网+”背景下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的优化策略

4.1 发挥互联网主导作用,培养互联网思维

在“互联网 +”背景下,科技类图书出版工作不仅要对互联网进行充分利用,还要培养互联网思维,相关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从互联网中对信息进行获取,并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通信,及时获悉互联网中的社会需求及出版需求。当然,这些仅仅是互联网的一种行为方式,并不属于互联网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是在运用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出版方式进行创新,使出版效能得以显著提高,从而使出版社拥有更多的网络话语权,提高出版业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及传播力,并根据技术需求、生产需求及用户需求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生产技术体系。例如,可以在互联网中建立相应的“自助出版平台”,该平台便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思维,通过该平台能够为图书的投稿、审稿、印制等全部出版流程提供数字化、自动化服务,在该平台中还能进行在线排版等功能,这无疑为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渠道。

4.2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商业化运作模式

科技类图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获取社会效益,而“互联网 +”的发展则为社会效益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对科技类图书出版实施商业化运作模式是势在必行的,而这就需要出版社应根据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特点来对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设置,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使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能由相应的部门负责,这样不仅能够明确部门职责与义务,实现部门间的专业化分工,还能通过互联网工具的利用使多部门协同配合来更好的完成图书出版工作,从而大幅提高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效率,保障了科技类图书质量,增加了出版社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

4.3 不断完善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制度,确保出版流程的顺利运行

在“互联网 +”背景下,对科技类图书出版制度的优化应以效益与质量优先为原则,对机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明确出版流程环节中各个部门的分工,确保各岗位能够各司其职的同时还能进行紧密配合,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各部门进行规范。同时,应科学整合内部现有资源,将互联网中的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科技类图书质量。在出版方式上,则应根据机构与个人的特定需求采取定制出版策略,根据互联网中读者与用户的需求来优化自身服务,树立“服务为本”这一服务理念,以此更好的赢得广大读者与用户的支持和信赖。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流程需要迫切得到改变,优化相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出版业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出版业更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努力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出版方式,加强互联网工具的利用,将互联网中的外部资源与自身具有的内部资源进行高度整合,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来明确机构内部专业化分工及具体职责,通过高效紧密的协同配合来提高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效率,提升科技类图书质量,以“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来提高服务品质,这样才能实现传统出版业战略发展格局的尽快转变。

[1]林杰. 浅谈项目管理在科技类学术图书出版中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出版,2015(03):38-40.

[2]健文. 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编辑之友,2013(01):11-17.

[3]杨瑰玉. 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16,2(16):115-116.

[4]崔青峰. 基于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出版社图书生产管理制度创新[J]. 新闻传播,2014(09):91-92.

猜你喜欢
约稿类图书出版业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