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峰
(白银市工业学校,甘肃白银 7309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中华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内容广博、意蕴深厚,古典诗词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价值资源和思想道德资源,挖掘其价值精华,传承其思想精髓,古为今用,古为新用,对于青年中职学生陶冶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精神素养具有重要教化、育化作用,对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诵读鉴赏古典诗词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用心研习古典诗词,可以开创性地将诗词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联起来,让学生从思想精神的源头上找寻核心价值观的根据,通过古典诗词意蕴的兴发触动和心灵精神的契合守望,既体现诗词教学鉴赏的特点,又强化诗歌教化育人的特色,使学生在精神价值上获得的提升与慰藉,更加自觉地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发扬传承的爱国情操和价值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例如在教学《满江红·写怀》的过程中,既分析鉴赏该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感染力强烈的文学特质,有让学生体会岳飞为国战斗的雄心壮志、精忠报国的拳拳之心,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人格魅力。同时拓展思维、延伸阅读,将其与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爱国诗句进行对比,比较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爱国情怀,体会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如此发散类比,对于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2.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李商隐的《无题》、罗隐的《蜂》、李纲的《病牛》等诗篇,体味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诗句,体会春蚕、蜜蜂、老牛一生勤勉劳作、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正处在学习黄金阶段的学子更应该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才华,服务社会、人生成就,实现自身价值。
3.培育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学习曹操的《龟虽寿》,让学生品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诗句所蕴含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价值,引导青年学生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觉摒弃遇到挫折就自感前途渺茫、消极迷茫、自暴自弃的思想,应树立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学习生活当中,为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而努力奋斗。
4.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行。组织诵读于谦的《石灰吟》、王冕《墨梅》,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其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诗句中的高贵品质和健全人格,通过这些诗词的兴发触动、心灵净化,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提升与人格、品格上的健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下教育的热点,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更应担当此责。“诗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之时,可以从诗歌的事件、环境、名句等角度切入,寻找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子,继而加以阐发、完善,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学生诚信的品质。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顾炎武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告诫人们人生在世,要信守诺言,以诚信为历世之根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人会使人产生敬意。青年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面对不良社会环境与道德氛围时也会有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发生,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诚信为人就是在养自我清洁之心、正自身坦荡之行;诚信对人就是在养天地浩然之气、正道义永存之风”,自觉养成“内不欺已,外不欺人”的诚信品质。
2.养成感恩的品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通过描述我们可以体验到: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枝,化作春泥守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青年学生通过学习陶冶,更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 培养和谐友善品行。一颗常存善念的心,友善待人、和善处世,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和人事,都应不忘初心、不失本性。“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的友爱友善,“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的和谐相处,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与人为善,都是我们培育和谐友善品行的借鉴,滋润化育着年轻学子的心,逐渐养成和谐友善的美好品行。
追求真善美是品读诗词和鉴赏诗词的永恒价值,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古典诗词教学的始终,并与弘扬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而努力学习奋斗。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郭庆生 段建玲编著《国学知与行》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