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权视角

2017-03-11 14:13:05司慧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培育

司慧颖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里的“时代新人”在时代逻辑上更多地应该指向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自觉承担起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科学理论对于指导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促使个人实现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而言,科学理论的指引更为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科学的价值引领关乎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承担起伟大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然而,科学的价值体系作为抽象的理论,要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生勾连,真正起到其思想引领的作用,就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培育”过程,并且这里的培育,在应然性上应为“长效”培育,即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对大学生产生长期的、深入的、全面的影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强化性灌输而缺乏“入脑、入心”的内化过程,是不现实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对于大学生而言,目前在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复杂的境遇。如何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使之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是高校思政教育者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二 话语权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视角

话语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这是因为我们在高校培育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非其他,“社会主义”这一意识形态构成了价值观培育的背景、内容,如果不能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将毫无意义。同时,无论是核心价值观本身还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总是以话语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培育路径是否有效也通常是以话语能否对受众产生影响力进而内化为其思想为标准的,在这一层面上而言,我们在话语权视角中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对于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二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普世价值”争论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可资批判的背景与场域

“普世价值”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内容,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其本质是西方的政治制度精神,外显为“价值”追求与共同人性。以意识形态理论审视“普世价值”的论争,可以认为其实质在于:“不是有无共同人性,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概念,而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中国是否要搞全盘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1]要形成对“普世价值”的深刻揭露与批判,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话语及科学的价值观理论为武器,在一定的层面上,也就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的问题。因此,普世价值的侵入及其争论,既形成了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背景,又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批判的对象,而科学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在对“普世价值”的批判中得以确立的。

(二)意识形态话语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在任何社会中,核心价值观都来自于人们的利益诉求与道德追求。“在无数逐利的利益诉求中,谁的利益能得到历史的承认和人民的认可?在无数求“善”的道德追求中,什么样的善能在社会中扎根、在历史中实现 ?”[2]这些都需要以科学的意识形态话语进行阐释。高校要培育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所批判和反对的是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正是这些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而高校如若无法对核心价值观背后的意识形态话语进行充分的说明就必然无法提升培育的学术性,而只能是就价值论价值,实际上实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谈论价值观问题,这样的培育也只能是低效的培育。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实效性,首先需要进行意识形态理论与话语体系建设。

(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换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条件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需要转换话语的表达方式,即在话语表达上将原本的政治性、口号式话语转换为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大众化、口语式的话语,惟其如此,才能增强话语的表达效果,产生更好的话语影响力,而话语体系的转换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准备了条件。因为价值的培育需要对价值观进行阐释,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纵向与横向、内涵与外延等全方位、多角度的阐释,这种阐释必然是以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为基础的,而聚焦于民生的通俗化的话语体系无疑有利于我们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准确、科学、全面、彻底的阐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具感染力。

三 以话语权思维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话语权”作为专有名词有其独特而深邃的涵义。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人类知识的传承,更是为实现以及巩固一定的社会地位服务的;话语的形成、发展、传承在表层涵义上是话语主的主观选择,而在深层意义上则是话语主体背后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处于政治优势地位的主体即统治阶级利用其政治地位,垄断了话语的生产与阐释,并通过各种符号进行话语传播,最终使得优势话语得到大众认同,从而构建其政权的合理性基础。从这个层面分析,话语天然带有意识形态属性。因此,“话语权”在内容意指上既有“话语权利”之意,但更应强调其话语的支配力、影响力,控制力。当“话语权”进入政治视野中,在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层面中,话语权更多的是指话语的影响力与支配力。

价值观以虚体的形式存在,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很难直接找寻它,只能通过描述价值观的话语来了解它,话语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然而,仅有话语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就高校而言,我们要建立的是“长效”培育机制,要使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就必须使话语取得权力。话语本身不可能通过自我赋权取得影响力,而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话语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在教育过程中成为优势话语,让大学生这一群体产生心理认同,这就需要进行话语建设。话语建设并非语言建设,在逻辑性上须充分考虑社会环境与政治背景,在实践路径上应同时进行硬件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就是要利用技术、平台、资金、人才等进行话语载体建设,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站、微信平台、微博、报纸、电视、电影等全媒体平台的搭建;同时对于破坏价值共识的话语进行批判甚至屏蔽,消灭或减轻不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的负面影响力,如近几年开展的“净网行动”等。软件建设则是根据不同的话语对象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建设,让话语内容聚焦社会生活,话语表达生动活泼,话语传播迅速便捷。

具体到高校层面,就是要重视各种话语平台的搭建、话语载体的运用、话语环境的净化、话语内容的设计、话语方式的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教育话语实际能否产生影响力、支配力作为检验培育机制是否长效的重要标准,从这一思路出发,可以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场域扩大到一切的话语空间,这就必须重视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景,线上与线下两个平台的建设,尤其是以大学生作为话语对象,更应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而一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领网络平台,则可以凭借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科学性、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占领舆论高地,培养话语认同。如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开设的“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多达二十余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每年回答学生提问超过十万条,《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阅读量高达上百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培养话语权意识,充分利用高校的一切资金、技术、平台资源,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历史渊源,打造适合大学生的教育话语体系,自觉占领话语平台,利用各种话语载体,精心设计话语内容,及时调整话语表达形式,批判错误话语。

四 以话语认同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话语支配力与影响力的提升与人们对话语的认同度密不可分,而话语认同只能在话语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提升话语的生产能力,建设完整科学的话语体系;提升对社会问题的解释能力以及自觉参与社会讨论的意识与能力。

(一)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生产力

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概念的生产也就是对新概念或新命题的创造,这里的创造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一带一路”、“中国梦”“、社会主义新时代”;或对于既存概念的重新阐释与解读,如“小康社会”。其二是价值观的生产。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及其意识形态属性是完全确定的,而如何阐释这些概念则成为主要的话语生产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次,十二个相应的概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用更具体的话语对这些抽象的价值观进行阐释,如对“爱国”这一价值观的阐述,就需要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从西方“爱国”价值观的发展背景与历程,从我国革命时代的“爱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的传承与发展中寻找依据。总之,对于每一个核心价值而言,要使得大学生产生话语认同,首要的工作就是对于价值观的阐述话语进行生产,本质上而言就是要以话语为中介,把道理讲清楚。

(二)提升对社会问题的解释能力

对社会问题的解释能力是话语获取生命力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于培育环节中对于社会问题的刻意忽略。在学生对一些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社会现象产生困惑时,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选择视而不见,或环顾左右而言他,或以口号式政治化语言敷衍了事,凡此种种,使得大学生对于科学的价值观理论失去兴趣与信心,对于社会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问题的解释能力?

首先,应牢固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导向,根植于社会主义这一最大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在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层面均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然而实践中,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却往往舍本逐末,只关注其“价值”层面,而刻意回避其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刻涵义,长此以往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失去理论高度而丧失其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如在对“民主”价值观的阐释中,不可避免会面临如何解读与民主相关的政治制度如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如果我们不强调民主的社会主义性,就无法回答我国的选举为何不不是全民普选,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何不是多党轮流执政等问题。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对于民主的本质进行说明,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中的民主的本质更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应培育的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的民主。如果我们可以忽略民主的意识形态背景,这些现实的问题将无从入手,更无法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建设的相关话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其次,应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体系。要提升话语效果,就要使话语主体以话语对象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传递话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诠释社会现象时更应转换话语方式以提升话语效果,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话语主体)提升话语能力,促使大学生(话语对象)话语认同的重要环节。就目前而言,就是实现从教材语言到教学语言的转换,在此背景中,实现从政治性、学术性话语到生活化话语的转换,从精英话语到大众话语的转换,从口号式话语到关注民生式话语的转换,在虚拟空间内,还应实现与网络话语的对接。

(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并引导舆论的话语能力

引导社会舆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因为无论在现实还是在虚拟空间出现的群体事件在很大可能上都与人们主观上出现的价值观的问题密切相关。“在物质至上,人心浮躁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关怀被忽视甚至根本无暇顾及,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增大,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3]当这种焦虑而浮躁的心理被偶然事件触发,很容易造成各种不理智的行为出现,甚至引发群体事件。这一规律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何避免这些群体事件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在于,当群体尤其是虚拟群体逐渐聚焦于某社会新闻或话题时,让价值观培育主体及时、充分参与话语讨论,并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从价值观的高度剖析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实现话语认同并最终引导社会舆论,因此,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并引导社会舆论的话语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场域已经从广场转换到虚拟空间,并逐步成长为各网络话语平台的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重视网络空间内的价值培育,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密切关注大学生的话语状况,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话语讨论,并在讨论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参与,通过话语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价值倾向,与学生保持话语互动,形成新的话语体系,培养价值共识。

注释

① 话语权与意识形态具有密切联系,统治阶级或利益群体为维护其利益,总是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对其政权或 利益的合理性进行说明,因此意识形态总是与话语权交织在一起。本文所指话语权通常是指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话语权。

[1] 侯惠勤,《“普世价值”的理论误区与制度陷阱》,《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年第7期,37—38页.

[2] 侯惠勤,《“普世价值”的理论误区与制度陷阱》,《实 践(思想理论版)》2017年第7期,37—38页.

[3] 宋健林,《试论提升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三个着力点》,《理论与改革》2017年第5期,94—101页.

[4] 李春华,宁波《当前有效引导舆论工作的三个着眼 点》,《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7期,76—82页.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培育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06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4-17 14:28:07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