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对长乐地域文化的影响

2017-03-11 13:06许潇婧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文化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长乐朱子理学

许潇婧(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文史论苑】

朱熹对长乐地域文化的影响

许潇婧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朱熹作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著书立作外,更是在游历各地时创办书院,传道授业,对当地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长乐是朱熹游历之地及其弟子黄榦的家乡,也是朱熹游历讲学的重要地区。朱熹在长乐办学,深刻地影响着长乐的地域文化,一是倡导了长乐的好学之风,二是培养了大批人才,三是传播和奠定了当地的人文传统风气。

朱熹;长乐;地域文化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不仅是儒学集大成者,更是继孔子之后,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深刻影响着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朱熹与长乐的渊源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生于尤溪,后随父母居住在崇安五夫里,十四岁求学,十九岁进士及第,其后在福建从仕,治学,讲学多年。[1]朱熹的理学诞生、成熟于福建,对所在地区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广为人知的闽北地区与闽南地区外,朱熹也曾经长期活动在福州地区,足迹更是遍布当时的长乐县,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乐是著名的“海商之乡”,其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与朱熹在长乐地区通过积极创办学堂、散播知识开创的研习儒学经典之风密不可分,可以说朱熹深刻地影响着长乐的地域文化。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因讲学及避伪学之禁,在其门人黄榦的建议下,在福州长乐的龙门、二刘、三溪、江田等处流寓居住,在此期间,足迹几乎遍布长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无论身在何处,都始终把教书育人之事付诸于行动,因此,朱熹所到之处,皆有其讲学、治学之迹。在长乐诸地流寓期间,朱熹创办了多处教学所,有龙峰书院、读书处、湖坡书院、紫阳阁、紫阳楼、三官堂、朝元观、竹林精舍等。这些教学书舍在当时为长乐以及周边学子提供接受教育,甚至依靠读书出人头地的机会,并留下不少诗文墨宝、摩崖石刻等珍贵的文物古迹,供后人学习和观赏。

二、朱熹传播理学,推动长乐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朱熹在长乐的游历虽然短暂,但在这短暂的游历居住期间,所到之处皆访友论学,并热心于教育,积极传播理学思想,这对长乐教育的发展及科举及第的成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长乐县志统计,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至咸淳九年(1273年)短短78年,长乐进士及第264人,此后元代5名,明代117名,清代127名,从朱熹旅居长乐至科举的终结,长乐共出现进士513名,声震八闽,更传有“五子登科”“三世三翰林”的科举佳话。在号称历代全国10万名进士中,平均每百人就有一名长乐籍进士,“进士之乡”的美称实至名归,可见朱熹对长乐科举及第的重要影响。除了朱熹创办的诸如龙峰书院之类的书院外,长乐在宋以后历朝历代修建的书院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不断提高,有郑和所建的吴航书院、和羹书院、大齐书院、凤歧书院、镜湖书院、砭愚书院、湖山读馆、鳌峰书院等。这些都是朱熹在长乐积极传播文化教育并取得显著成就的明证。

朱熹凭借着对教育的热忱,广开书院,延纳各地门生,传播其学术理念。朱熹长乐籍的门人子弟更是在闽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朱子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黄榦就出自长乐,《八闽通志》中《人物志》曰:“黄榦,字直卿,瑀之子也。从朱文公学,文公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尝请吕成公质正所闻。及张宣公亡,文公与榦书曰:‘吾道益孤矣,所望于贤者不轻?后遂以女妻之……文公作《竹林精舍》成,遗榦书,有‘它时便可请直卿代即讲席’之语。……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榦,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历官令临川、新淦,知汉阳军、安庆府,皆有善政。安庆人至以‘黄父’称之。吴猎帅湖北,李钰制置两淮,皆尝与论兵事,甚切时宜。有位者忌其誉望,群起挤之,榦遂归里,弟子日盛。卒谥‘文肃’。”[2]黄榦是朱熹最忠诚的追随者和传播者,是忠实的朱门信徒,他在朱熹广收门徒传道授业之时,作朱熹的教学助手。黄榦在学术上颇有造诣,有极高的学术成就,曾在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讲易学,其著作《勉斋集》《周易系辞传解》《读仪礼经传通解》等记叙了其学术成就以及政治理念。除了黄榦以外,另有刘砥、刘砺、(朱熹的《跋刘世南行状》记:“长乐刘砥及其弟砺,相与来学,累年于兹。更历变故,志尚愈坚。”)郑昭先、郑申之(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官国子监助教。朱子避伪学禁至长乐,申之从之游。教授于乡,从游甚众,立文、行、忠、信四斋以处之,朱子匾其所居楼曰“聚远”。)等人都师从朱熹,对长乐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3]

三、朱子理学对长乐地域文化的影响

朱熹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长乐始终盛行儒风,长乐人无论在治学方略还是经济仕途上,都出现了一批成就显著不绝于史册的风云人物,故长乐被称为“海滨邹鲁”。除了在学术上,朱子理学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也渗透至大众的精神理念及日常生活中,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紧密结合,并互相影响,造就了崇尚气节、刚毅勇敢而又包容并蓄的长乐文化。

长乐以郑和七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而闻名于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乐南山天妃宫遗址出土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上铭记:“若长乐南山之行宫,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从此长乐人追随着郑和的脚步,践行着朱熹的“格物穷理”的精神理念,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了全世界。随着海外贸易的盛行,自明朝起始,长乐成为了著名的“海商之乡”。但长乐人无论走到哪里,根植在精神生活中的传统儒家道德体系始终不曾改变。明嘉靖年间,长乐人陈振龙,跟随着出海的商人乘船往吕宋(今菲律宾群岛)经商。见当地人种植朱薯,因朱薯适应性强,旱涝皆可收,成为吕宋重要的农作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温饱,便动了把朱薯引种回国的念头,在吕宋政府严禁薯种外传的情况下,他想尽办法把朱薯带回国内引种。这一伟大的举动不仅改变了福建沿海一带旱涝无常,常闹饥荒的状况,甚至改变了中国的农业状况。陈振龙这一伟大的义举,真正用行动传承了朱子的胸怀天下和刚毅之气。

孔孟之道是中国人继承儒家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作为中兴儒学的理学,对各地文化更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朱熹活动范围颇广的闽地,理学更是主导了福建地区的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朱熹崇尚用“理学”去处理宗族关系,通过“理学”在宗族关系中的传承,完善着中国传统社会最牢固的宗族关系,用“理一分殊”的理学原理,阐发“事天事亲”“事生事死”“万物同源”的观念,博采古今众家的思想、学术、伦理道德,为建构宗法制提供理论依据,期望整顿封建道德,从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朱熹推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儒家观念,极大地影响了长乐的宗法礼治。长乐地区的宴请坐席非常讲究长幼座位的区别,亲疏之分,俗称“坐大位”。对于称谓也极其讲究,长幼尊卑分明。而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对长乐的地域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长乐自明朝以后,旅居、侨居海外的人数不断增多,但在外闯荡的人们始终心怀长乐,在外打拼的海商华侨们,每年都会带着家人与后辈,回乡凭吊祖宗、瞻仰宗祠,传承着宗族观念的教育。

从南宋年间到现代八百多年的历程可以看出,朱熹及其理学对长乐的地域文化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它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不断将朱子理学的精神和观念世俗化、日常化,将朱子理学思想渗透到长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4]“耕读传家”始终浸入在长乐人的传统里,“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和意识始终在长乐人的骨子里传承。

从南宋以来,历经元明清,走步入近现代,朱熹理学思想始终深刻地影响着长乐的地域文化。长乐地域文化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它将朱子理学文化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传承与弘扬。长乐的地域文化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密切相关,是理学在实践中渗透和表现的形态,无论是地域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是辩证统一的。即地域文化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华文化又不断地影响着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积淀,又对地域文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最终形成了既传承儒家理学精神,又具有地域特色的长乐地域文化。

[1]方品光,陈明光.试论朱熹对福建文化教育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97-101.

[2]黄仲昭.八闽通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858-859.

[3]郝玉麟.福建通志[M].北京:四库馆,1868.635.

[4]徐公喜,苏敏.2013年海峡两岸四地“朱子学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哲学史,2014,(1):128.

【责任编辑:周 丹】

2017-04-12

本文系福建省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朱熹对长乐文化的影响”(项目编号:201513762051)的研究成果。

许潇婧(1994-),女,福建上杭人,主要从事考古与文化研究。

B244.7;G127

A

1673-7725(2017)06-0221-03

猜你喜欢
长乐朱子理学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