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敬(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文化与教育】
依法治国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改革探索
马 敬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当前,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存在缺失,本文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知识素养和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依法治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主力军,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成效。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法治中国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程,深化了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要进行教育改革,重视《基础》课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宣传,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法律的认同感,最后,大学校园要依法治校,为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起到示范作用。
(一)法律知识欠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教育最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学到一些法律的基础知识,但由于课时和内容安排的限制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对于法律基础常识的学习仍存在不全面,不彻底的缺陷。
(二)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正义之感,但没有形成“法律至上”的思维,知法、用法的意识淡薄,遇到纠纷不会积极想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待自己的行为后果很少考虑到是否会触碰到法律火线,甚至从事犯罪行为。很多校园犯罪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导致的。如,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近日,高校出现的校园贷。
(三)法律信心不足。多数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念认识并不深刻。由于大学生社会经历较少,经历的纠纷较少,对法律的现实作用认识不够,甚至怀疑法律手段的公平公正性,获取法律常识的欲望并不强烈,部分大学生是被动接受法律知识,而且获得法律的途径比较单一,尽管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也很少会依据法律程序,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提高法学教育在思政理论课中的比例
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指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和理念,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就要全面学习基础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目前《基础》课程的课时安排紧张,教材篇幅有限,因此法律基础知识的覆盖不够。这就要根据结合学生法律思想的现状,重视法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提高思政教育中法学教育的比重。增加《基础》课的课时,拓宽法学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部门法,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等。
(二)专题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模式
高校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法学常识,提升法律意识,因此,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法律基础知识传授,不仅明确学习内容,而且提高学生对法律体系的整体认识,利于法律思维的形成。通过专题讲授、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全面学习,教导学生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
1.借助案例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论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要求。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只限于对法律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因此,法律知识的讲授应侧重于重点法条、规定的教授,要紧密结合现实,尤其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或校园问题。案例教学方法是法学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将法律基础知识与真实案例结合,不仅深化学习效果,而且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法律信念、法律思维,从而树立法律信养。但案例教学法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不足,案例的选举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脱离学生的关注视线。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关注案例和教材之间的紧密性,选择有表意义的案例,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进而,推进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提升。
2.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主题主要以爱国、道德为主,有关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实践教学安排不多。要利用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法院重大案件审判的旁听,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担任法律宣传的自愿者。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知识的形象化和现实化。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微视频使法治思想更形象,更生动地深入学生内心。
(四)提升师资队伍的法律素养
思政教师队伍主要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学者,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研究较少,这样导致对法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中不能把握讲述的重点和难点,甚至会压缩法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是法学教育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起到促进学生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治思想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多参加法学知识的培训活动,加强自身法律素养的提升,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学基础知识传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提高大学生内在修养和法律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发挥好这门课程的引导作用,就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现实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习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法治环境下,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尤其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求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方能适应法治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载体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容忽视问题。
【责任编辑:董丽娟】
2017-02-22
马敬(1982-),女,辽宁沈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10
A
1673-7725(2017)06-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