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准扶贫与发展教育

2017-03-11 11:50吴虹
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学校

◎吴虹

浅析精准扶贫与发展教育

◎吴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长期重要任务。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存在着较多的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其中,重点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作者通过专题调查,阐述了教育扶贫现状和意义,提出了教育扶贫的对策建议。

精准扶贫发展教育对策建议

一、教育扶贫现状探析

虽然,造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资金、技术、劳动力缺乏、地理环境恶劣等,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没有跟上。在精准识别入户调查中不难发现,多数贫困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有的只有小学文化,有的甚至连小学教育都没有接受完。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育不重视,一方面贫困家庭自身对教育不重视,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教育措施没有跟上,教育程度低,使这些地区的民众知识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在思想观念上也不知道怎样去改变贫困、怎样去脱贫,即便是走出家门去打工挣钱,也因知识技术水平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一些贫困户父辈知识文化水平低,对子女教育也不够重视,过早要求子女成家立业,或回农村从事简单的农活,结果业也没有立起,就这样过着贫穷日子。长期以来,一个家庭一代一代传下去,造成恶性循环,“等靠要”的思想难以根治,穷根难断。笔者在随机抽样走访的100户贫困户中了解到一些家庭子女本应该在校读书,但已辍学在家,问其原因:要么不想读书、要么帮助家里做农活、要么家里穷没钱读书等等。他们的父辈及其以上也没有什么文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这是贫困地区及其贫困家庭的教育的真实写照。精准扶贫不单是经济上的摆脱贫困,还有知识文化落后、生活方式落后、生活习俗不文明等问题要解决,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即使靠资金扶持培育一项摆脱贫困的产业,而没有知识技术做支撑,也难以长期维持,更难以形成摆脱贫困的长效机制,这就要花大力气发展这些地区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教会他们治贫的本领,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经济”。纵观世界各国,处于贫困线上的地区,大多人口素质较低,教育落后。这说明精准扶贫与发展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育扶贫重要意义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国务院作出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论断。这一系列论断,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同时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精准扶贫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扶贫消除贫困问题,是实现人民群众小康梦的前提。

(二)教育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先导性功能和根本性作用。在深入农村调查中不难发现: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个“明白人”,自身缺乏基本能力,仅靠别人扶持,“扶”起来也可能会“倒”下去,一个地区没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发展经济也不会有大的潜力。过去我们实施的扶贫工作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也是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反复强调要培养农村“明白人”的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的贡献也不同:本科300%、初中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这足以说明,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防止脱贫后又返贫方面的根本性、可持续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国家、省把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实施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工程,在贫困家庭退出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一个农村家庭不能出现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

(三)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投入严重匮乏,教育基础薄弱,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教师素质较低,教育质量较差,使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的一家人、一代人就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思想保守僵化,甚至有的还习惯了那种贫穷落后的生活方式。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实践证明,贫困地区人员绝大多数是“素质型的贫困户”,人口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和技能缺乏是致使贫困户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努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以教育扶贫为救助的核心要素,强制实施义务教育,或通过不同形式的知识培训进行教育扶持,使贫困地区的人口无论在思想文化素质,还是在技能水平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促使他们观念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贫困问题。

(四)教育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入户精准识别调查评估发现,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自我“造血”功能较差,“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是这些地区劳动者的普遍状况,也是导致贫困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在经济发展迅速的知识时代,知识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文化水平不一样的人,劳动生产率也不一样,在农村文化水平不一样的家庭,其经济状况也大不一样。当然在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地区,前期开展物质扶贫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所谓的“输血式”扶贫,解决好当前急需的问题,增强贫困人员脱贫的信心,但从长远来看,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甚至还会继续促使贫困人员“等靠要”思想的滋生,只有将“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更加注重“造血”,才能斩断穷根,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教育扶贫对策建议

在这一轮扶贫中最为关键的是精准,其中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乃是关键之中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调查思考后,对教育扶贫提出如下建议:

(一)调整贫困地区学校布局规划。

在科学调整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地区的地理环境、适龄人口分布、教师资源配置等情况,办好确需保留的贫困地区村小和教学点,保证贫困生就近入学。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进一步改善乡(镇)中心学校寄宿制办学条件。妥善解决因学校撤并带来的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

(二)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加大投入推进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全面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学校信息化进程,依托中小学远程教育平台、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项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水平,缩小贫困地区学校与城镇市区学校的差距。要积极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的差距,让贫困学子能够就近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良好的教学条件。

(三)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政策,特别是要落实好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政策,切实稳定贫困地区学校教师队伍,鼓励他们到这些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优先配置贫困地区学校缺额教师,优先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认真开展城乡教师互动交流、“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积极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任职任教。积极发掘贫困地区学校一线教师的突出事迹,建立健全表彰制度,树立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让他们有更多收获感。贫困地区只有具备了稳定的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促进这些地区的教育,也才能让农村孩子进得来、留得住。

(四)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成果。

全面落实当地政府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制度。当地政府要根据本地城镇化建设进程,科学把握流动人口规律,建立健全区域内义务教育学生流动预测和管控机制,适龄儿童、少年户籍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儿童、少年花名册,做到人头清、数据准。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转学等学籍管理,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入学,并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课程适应性和教学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防止学生因厌学而失学。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和管理。

(五)全面落实贫困学生帮扶政策。

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精准扶贫户学生帮扶机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使他们能够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当地政府及其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学生资助政策,明确资助对象、年限、标准、审核程序等。要建立健全贫困学生关爱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要制定教育精准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教育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教育扶贫工作会议,落实成员单位责任,确保各项教育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六)加强舆论引导和督导考核。

加强教育扶贫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依托学生资助工作平台,宣传好教育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精准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帮扶单位求真务实,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确保教育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列为当地政府年终考核民生工程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由教育等行政部门实施该项工作的年终考评,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结语

要想全面完成脱贫攻坚重任,就四川省实际情况来看,需要不断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力度。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仗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路径,更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长效之策。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其广大教师要切实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尽职尽责。

四川省粮食学校)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学校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