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研究

2017-03-11 11:34任慧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新闻记者受众

任慧芳

(孙吴县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孙吴 16429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记者原有的角色定位在网络环境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各类自媒体的出现和移动通信终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新闻资讯获取渠道的垄断性和单一性,使得“人人都是记者”成为了现实。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博、微信等结合在一起,即时消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编辑、发布到网络空间分享,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新闻记者的部分工作。信息的发布空间极为自由,实效性和碎片化特点非常明显。这无疑对新闻记者的职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的现状分析

1.1 网络时空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现状

作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网络媒介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虚拟性。人们在网络世界构筑的空间内展开的互动交流活动时,并不一定要呈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一面。但是,新闻记者在网络世界穿行时,却因其真实身份和角色的约束,却不大可能纵情肆意。处于职业操守的考虑,许多新闻记者在利用网络平台使用话语权时,都会明确地表明记者身份,以显示职业的权威性和特殊性。

1.2 功能-角色理论视角下记者角色定位现状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采写编评都有着一套严格的生产作业流程,在单向信息流动的过程中的传播的监视功能得以彰显。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容置疑。但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双向和互动,传统媒体不再占据信息的垄断生产者地位,信息的权威性受到极大地挑战。

此外,在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舆论监督者和意见领袖的作用更加显现。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虽然带来了更大的意见表达和信息传播的空间,但是因为新闻记者先天的公信力以及新闻管制政策的影响,新闻记者仍能在取得较之公众更多的新闻资源获取的机会,因此,在舆情监督和意见表达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担当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守护者。但是,在网络空间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多种价值观是并存不悖的,这就更给新闻媒体扮演自身的角色定位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1.3 媒介生态环境视角下记者角色定位现状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送是一种单极化的形态,新闻记者在生产端占据了强势的地位,相对而言,受众只能选择“读”或者“不读”,以及“读这份报纸”还是“读那份报纸”的狭小空间。但是,在网络传媒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日益翻新。公众拥有了更多具有分享式、互动性的双向交流的渠道,公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加工者。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转换观念,放低自己的身段,以便更好地与受众交流、互动。

2 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体系的构建

在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处于一个既尴尬又敏感的位置,复杂程度无以复加。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按图索骥,构建一套完善的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的体系。

2.1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对于网络传媒的新闻监管的法律的层级还比较低,一般为行政法规层面的“规定”、“办法”和“保护条例”等等。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立法的速度和法律监管意识应当及时跟上,并且要提高法律的层级和条款内容的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新闻记者为了采访利益不惜触碰法律监管底线和虚假采访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与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和法律规定的制度性漏洞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制定和完善新闻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明确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规范信息采编行为等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2 明确新闻记者职业角色内容

在人类社会中,职业角色定位的不同会决定不同的社会化的行为方式和角色扮演。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要规范化,要求先要对其职业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新闻记者负有舆论监督的责任,应当为公众谋求新闻报道的话语权和权威性。第二,新闻记者在报道事实真相时,要求保持“客观中立”的职业立场,以客观事实让受众做出自己的判断。第三,新闻记者的权利应当只是一种职务上的需要,不应因此谋求权利的扩大化。第四,自觉遵纪守法是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的底线要求。

2.3 建立网络信息传播引导机制

网络信息传播既有便捷性、透明性和交互性等优势,也可能带来大量网络谣言和负能量信息等严重情况。这对新闻记者在网络环境中的角色定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的底线,建设必要的传播引导机制,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透明和顺畅。首先,我们要强化网络信息的透明化程度。网络媒体极大地扩大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网络上,各种平民化的议题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参与,舆论运动的蝴蝶效应非常明显。因此,新闻记者要议题设置上要尽量平面化,同时要注意信息引导可能扇起的蝴蝶效应,防止网络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其次,要加强网络辟谣的制度化建设。网络谣言混淆了视听,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同时,网络谣言的传播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和表现,反映了一定社会心理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处理好网络谣言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加大各类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尊重民间舆论的合理诉求,严厉打击不实的网络谣言的传播。

2.4 遵守职业道德,展现职业的记者本色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人文主义理念盛行,使得新闻实践中记者的角色冲突和道德师范问题逐渐增加。例如一些职业记者所拍摄到的山体崩塌中人被砸到等场面,这个新闻目的在于传播山体崩塌这个场面和新闻事实,但是很多人开始对职业记者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你没有去救人?”人们开始对职业记者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结合时代背景对职业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进行思考和转变十分必要。新媒体环境下,职业记者需要在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展现职业记者的本色,在新闻传播中要注重记者的职业伦理,对于一些问题强调“观察”而不是做“新闻看客”。

只有正视新闻记者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变的措施,实现新闻记者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转变,才能促进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2.5 构建良好的网络媒体生态环境

网络媒体的良性发展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我们应当在尊重我国特殊国情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首先,对于媒介体制和媒介性质要有一个合理的界定,兼顾新闻记者、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定位问题。第二,在网络媒介管理上,要做到尊重言论的开放性与打击网络谣言和不良言论并行不悖。

2.6 新闻记者和受众媒介素养的培训

在网络空间,新闻记者仍然具有舆论监督者和意见领袖的较高地位,因此提高新闻记者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受众也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素养,以便在双向交流中能起到更好的沟通作用。首先,受众应当提高媒介的文化素养,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之中保持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独立性格。其次,受众应当积极树立个人媒介意识,自觉过滤各类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第三,受众应当提高对信息利用的辨识力,选取对自身有用的真信息。最后,受众应当具备法律意识和道德底线意识,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出力。

[1] 芮必峰.鼓吹者、旁观者、参与者——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观[J].新闻界,2007(06).

[2] 金英,黄庆华.浅谈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与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02).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新闻记者受众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