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探寻

2017-03-11 11:04◎宋
辽宁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深度核心历史

◎宋 波

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探寻

◎宋 波

只有进行深度学习,实现“人”的回归,历史核心素养才能有效达成。本文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关键能力入手,并结合具体实例,着重探讨深度学习应关注的五个关键能力:学习力、内驱力、判断力、理解力、胜任力。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判断力”;践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实施深度教学,提升教师的“胜任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关键能力;有效路径

2016年3月,李世石在与阿尔法狗人机围棋大战中失利,事后,李世石认为:“输给阿尔法狗不是实力问题,而是因为判断失误,是自己对深度学习没有足够的认识才失败的。”一语道破了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何谓深度学习呢?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又称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行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由平面到立体、由浅度到深度的渐进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而探寻其有效路径,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师必须考虑的新课题。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当代,深度学习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期待。本文尝试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关键能力入手,并结合具体实例,着重探讨深度学习应关注的五个关键能力:学习力、内驱力、判断力、理解力、胜任力。

一、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诉求。核心素养观之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伪讨论、假合作随处可见,急功近利的课程改革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过于简单化、浅显化。甚至只要课堂上有学生围坐就称为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其实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读,这是典型的“伪课改”。

深度学习的关键是看学生的参与度、思考的深度,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深度阅读、深度融合、深度介入等形式,有效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必须避免陷入“伪课改”的误区,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学会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人”的真正回归。

譬如,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都设立了“学习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由于没被纳入考试范围,很容易被教师忽视,而成为教材的摆设。笔者选取人民版必修一“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一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模拟法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由原告、被告、法官和律师四个学习小组组成,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分享交流、对话辩论、思想交锋、深度介入,让学生体验诉讼的四个程序:传唤、审判、上诉和判决。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罗马法的基本内涵,从而理解法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开展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生深度介入,构建学习共同体,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教师主动介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其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历史其实很有趣,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要来源于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驱力”。我们平时听到最常见的一句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品味起来依然道理十足。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与生命活力,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更加持久,就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历史教学的中心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好的历史,一定要有好的故事讲述;一个有故事的课堂,必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除了讲故事之外,可以通过给课堂加标题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笔者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让学生给该课加个新标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学生甲加的标题为“三个男人的故事”,学生乙加的标题为“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故事”。两个标题都能很好地将孙中山、袁世凯、溥仪三个历史人物围绕政权更迭所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来。标题“历史味”很足,反映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迅速调动起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培养他们深入的研究精神。教学只有挖掘出学生自身内在的动机与潜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冲动,培育深度学习的DNA,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判断力”

中学生在认知发展上还不够成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停留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模式,对历史上出现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甚至会误判或错判。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检验学生是否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价值判断力的形成,这样才能真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搜集到许多由学生提出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问题。

譬如:笔者在讲述“五四运动”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火烧曹宅是属于违法行为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的提出既震惊了课堂,又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从现代的法制观念看,焚烧人家的住宅肯定是违法行为,那么在191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是否违法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梁漱溟说:“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

材料二:胡适说:“试问,没有对私有财产的保障,自由从何处来,权利又如何保障?”

通过对两则材料的分析,要让学生知道:爱国无价,但爱国要理性,不能打着“爱国”的旗号而采取不理智的过激行为,表达爱国诉求不能破坏个人私有财产,现代公民爱国首先要守法,更要尊重人权。卢梭甚至断言:“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鲜明的问题意识,强烈的创新呼唤,贯穿于课堂。通过史料教学走出教材文本知识固有的“定论”,从而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批判精神和价值判断力。这些问题既有思维含量,又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反映了学生对历史教学的浓厚兴趣,对拓宽学生学习的激发和视野都有帮助。历史学习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必须做出理性思考,还原历史真相。高质量历史问题的提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力”。

四、践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有效的深度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语文、外语等学科的专利,历史学习也离不开阅读教学,尤其是深度阅读。语文、英语等学科都有非常成功的深度阅读教学经验值得历史学科借鉴。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为例,学生需要阅读的内容除了主干知识之外,也包括边角知识。

历史边角知识主要包括: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知识链接、资料卡片、注释、学习思考、插图、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专题小结、问题研讨,等等。边角知识最容易被学生忽视。通过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发现:边角知识也隐含着许多重要的信息。

譬如,以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第19题为例。

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5000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

A.提供技术援助 B.减少贸易壁垒

C.稳定国际汇率 D.调解贸易纠纷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IMF与WB两个重要国际组织的职能,相关内容都蕴含在在教材文本的边角知识“知识链接”里,世界银行(WB)的职能为“它的使命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选项A“提供技术援助”恰恰符合世界银行的职能,故本题答案为A。如果平时学生不仔细阅读这部分,则很难区分两个国际组织的职能。现在许多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时,仅仅让学生看看书、讨论讨论,这是一种典型的浅度阅读。当今高考试题难度居高不下,以能力、素养立意为主,学生仅仅依靠记忆基本的知识是无法应对的,只有进行深度学习、深度阅读,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从容应对。通过深度阅读,掌握历史核心知识,使知识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五、实施深度教学,提升教师的“胜任力”

遇到一位有“胜任力”的教师是学生的福气。深度教学是教师基本的专业素养之一,也是教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教学主要是指完整实现知识发展价值的教学理念。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是关键,没有教师的有效价值引领,也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学生的深度学习。当下,许多中学历史教师只注重课程改革的表现模式,穿新鞋走老路,核心素养仅仅成为新课改的招牌。据调查发现,现在许多教师的学识难以胜任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深度教学背景下的教师只有经常“充电”和“供血输氧”,关注新史学研究成果,运用新史观来解释历史,才能助力学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

譬如,笔者以人教版必修Ⅰ《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一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法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旁听法官审判的过程,亲身体验一下司法案件的审判流程,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地的博物馆、法院、社区等场所,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社会实践活动能将学习融入生活、引向社会,使课堂得以延伸。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实践性活动以其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而深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动起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终极旨归。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深度学习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是实现“人”的真正回归,让教师心中有学生,要“目中有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深度学习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将学习力、内驱力、判断力、理解力、胜任力等五个关键能力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合力,才有活力,才能形成核心能力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历史核心素养才能有效达成,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1]徐宾.基于“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须把握好“五个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

[2]陈伟国.初中历史课要善于讲故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7).

[3]张耀杰.五四运动的法理反思[N].南方周末, 2009-04-09.

[4]林建刚.反思五四运动中的“丘九”传统[N].经济观察报,2012-10-31.

[5]宋波.价值引领: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常态回归[J].历史教学问题,2015(3).

[6]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1.

[7]郭元祥,李炎清.论学生课程履历及其规约[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责任编辑:赵静)

宋波,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历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

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中学历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JK11-L04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深度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