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瀚卿
(江西省育华中学高三学生,江西南昌 330008)
要探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表现,我们要结合狄更斯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进行探讨。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狄更斯,是活跃于英国19世纪中期的作家。童年的狄更斯是不幸的,由于家庭条件的窘迫只能够到工厂做童工,养活家中生计。通过断断续续的入学和打工的经历谋生了写作的想法。20岁的狄更斯开始作为报社的采访员,专门采访政府议院发生的新闻故事。26岁完成了生命中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写作风格朴实,揭露出当代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之后,写作风格日趋成熟,对于现实主义小说有自己的把握,在1838—1860年期间十分高产,完成了《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知名小说,奠定了其在文坛的地位。作为英国近代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狄更斯的小说对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反映是深刻的。由于童年的经历,狄更斯更加能够感同身受,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狄更斯的作品对英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批判小说之先河。
上文笔者讲述了《双城记》的创作者生平和主要作品。下面笔者将通过对《双城记》作品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的介绍,来讲解该作品人道主义精神的由来。《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最成名的小说作品之一。该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主题背景,描写了以梅尼特医生一家为主线的故事。故事中极力地展现了英法的贵族如何的败坏,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的残害无辜的民众。在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的英法19世纪,最终导致了民众的反抗,法国大革命最终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其中《双城记》中的双城是指19世纪欧洲最繁华的两个城市: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双城记》作为长篇历史小说,最早出版于1859年。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主要展现在《双城记》中作品人物性格、经历和作者对大革命中暴力革命行为的看法等方面,下文笔者将进行一一阐述。
《双城记》中主要人物的人道主义思想展现,笔者将从梅尼特和代尔两个人物入手做重点分析。
狄更斯的《双城记》对于资本主义的人道思想有相应的表现,其中梅尼特家最为典型。作为小资产阶级家庭,梅尼特家在法国大革命前期受到了大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迫害,在大革命中又濒临绝境。在大革命的风暴中,梅尼特家渴望有安详幸福的平静生活,渴望得到爱和和谐的生活环境。因此,他们在大革命中既没有选择和无产阶级者站队,也没有和贵族阶级同流合污。对于梅尼特家庭来说,正义感和羞耻感一直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有自己道德准则和做人的标准底线。其中梅尼特作为家庭的核心,其人道主义更是在小说中展现的一览无余。作为小资产阶级他并没有失去良知和争议,对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罪行勇敢地向世人袒露,却因此在监狱里面呆了18年依旧无怨无悔。他对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痛恨和不齿溢于言表。然而,对于自己女儿的喜欢,当女儿表现出对侯爵后代的喜爱之时,他也是无比震惊,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是常人没有办法想象的。狄更斯在文字并没有以直白的语言去描述梅尼特的痛苦。而是以其精神分裂的状态,以精心刻画的小细节来描述梅尼特知道自己的女儿将和自己的仇人生活在一起之后的反应。这就是狄更斯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在梅尼特这个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叛逆的贵族青年代尔也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主要展现的人物,也是狄更斯脑海中最理想的主人公之一。代尔在贵族的圈子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叛逆者,和他父母的性格、行为、举止格格不入。然而,真实的代尔确是个谦谦君子。他英俊潇洒,待人彬彬有礼,为人正直有热情。她对于主人公梅尼特女儿路茜的爱是一往情深的,是毋庸置疑的。当代尔知道真相的时候,他想着脱离他的原生家庭,和他的父母断绝关系。他为自己过去的原生家庭的所作所为感到罪恶,感到无奈。他为此甚至拒绝爵位的继承,抛弃了世袭的领地,放下自己在法国养尊处优的清闲生活,来到英国教书,自食其力。法国大革命来临之前,代尔特意叮嘱自己的总管白勒要为民众减少税负。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如此描写,代尔没有压迫过别人,也没有关押过别人。代尔不但是远离横征暴敛,并且主动放弃属于自己的那份收入,他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投人一个不会偏袒他的世界,代尔在那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最终赚来了属于自己的面包。 代尔是贵族是狄更斯笔下贵族阶级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也是《双城记》中描写最出彩的人物之一。
除了对于《双城记》作品中主人公所展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分析,还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结果,也展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作为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作家,他对“人类之爱”的强调处处展现在他的作品中。虽然狄更斯童年作为社会底层的人员,饱受磨难和历练,但他成为报社记者最后功成名就之后,依旧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代表任务,狄更斯对于战争和革命的暴力行为采取强烈谴责的态度。在狄更斯的眼中,底层人民对于贵族阶级的反抗是应该得到支持的。然而,这种反抗不能以血腥暴力的形式来实现,暴力的革命是野蛮的行为。甚至于狄更斯的笔下,起义的群众以暴力的形式反抗,被他写成是“暴力的狂魔”,是“咬牙切齿的魔鬼”,是面目狰狞的“狂徒”。这也是狄更斯反暴力,反对革命中流血牺牲的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狄更斯用自己的作品《双城记》告诉大家,如果以暴力的形式去抵抗贵族的暴力统治。只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流血,更多的牺牲,更多的死亡,却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人道主义精神的狄更斯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以仁爱为根本,以非暴力的手段去抗击生活中的不公平,利用人道主义才能让整个社会变的更加美丽。可以说,狄更斯的《双城记》是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狄更斯的人道主要精神,在他的各个小说中都有展现,例如,《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我们共同的朋友》等。尤其在《双城记》中的表现更为深刻。然而,狄更斯笔下的人道主义精神由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也仅仅限制于表面。在《双城记》中所展现的两个重点人物代尔和梅尼特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阶级局限性。然而,狄更斯的《双城记》毕竟还是开启了英国文学中人道主义的先河,成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1]孔维,魏彬彬,穆怀畅.是以德抱怨还是以恶治恶——谈狄更斯《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J].时代文学月刊,2012(2):156-157.
[2]张晓洁,许爱华.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44-146.
[3]王爽.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