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波(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李波(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本文主要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阐明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力,提出优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捷径和方法,进而使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后,结果表明,高校不重视体育教育是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旨要转变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思想意识,增加运动器材和增设运动项目等方式,从而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避免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体育教育 教育途径 教育影响 问题对策
针对新时期体育教育出现的问题。诸如:高校设置体育课程的内容重复单调,缺乏创新的方法,也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厌倦大学体育课程不敢直面困难的畏难心理。有些高校硬性规定把体育课当作普修课,学生接收体育教育的形式成为被动形式,还有一些高校体育课衍生为选修课程,而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学生的上课情绪低落,兴趣不浓厚。有效延伸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以及有效的户外活动上,体育教育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影响也包括对其身体健康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上,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思想意志,还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侧重于运动技术为教学目标,把传授体育技能作为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在规范体育教育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得体育教学知识技能系统化。但是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思想,由于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在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和方法上一成不变,把形式与行为作为统一的规范加以强调,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没有积极性,消极应付,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展示不出个体差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新态势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日俱进,但是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在体育内涵的正确认识上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和社会对其的清晰认识。其原因有如下四点。
1.1、高校体育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由于没有把体育教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高校教育只是基础公共课程,甚至把体育教育等同于体育课,禁锢于体育课程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教学任务还是机械上课,对大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缺乏辅导,没有把体育教育上升到一定高度,仅仅在体育课上有专业的教师辅导,体育课外活动全部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因此,体育课外活动缺少专业的教师组织和专业的指导,正是这样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甚至是盲目的体育活动,达不到实际的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还会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导致体育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1.2、体育教育活动场地和器械受限
教学楼、实验楼在高校扩招以后不断加盖,但是高校之大限于大楼面积之大,而不在于操场场地之大,有些高校开展体育教育活动的场地局限,与高校发展速度互不匹配,严重滞后于发展速度。还有的高校同时拥有新旧体育场地,新的体育场地为使场地的草皮和塑胶跑道不受破坏,只把体育场地作为摆设不常对学生们开放,有些室内场馆还会进行收费,这种有偿性的开放在学生教学中成了变现的工具。价位略高的经营性开放场馆成了阻挡学生锻炼的一种无形的绊脚石,导致当代大学生无力甚至不愿承受,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现实上,绝大部分高等学校拥有的标准体育场有限,特别是课余时间,运动场地人满为患,无法有效的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因此也将导致一些经济富裕的学生去健身房锻炼,也不愿意排队等候校园中的体育设施。
1.3、沿袭陈旧的体育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大纲长期不做变动,教学内容几乎沿袭中学教学中的体育内容,陈旧的教学内容也与中学时期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进程。没有一点新意,使得强烈好奇心的年轻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出现厌倦心理,运动中本应该主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机械的重复运动。导致当代大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全无,进而影响体育教学在高校中的现实意义。
1.4、体育教育中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1990年生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最具有独立思想的群体,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他们标新立异、善于表现自我、喜欢冒险,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同时也很容易接收新型事物。他们有着开阔的思维,不延续守旧。然而,正因为这些学生的成长环境优越,他们面对挫折失败,极容易垂头丧气,应对困难的能力相对薄弱。从小养尊处优,身体素质与之前的大学生相比要落后,因此,在中学就缺乏体育意识,缺乏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导致高中体育教学相同虚设。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应对高考。几乎在高三就没有进行体育教学,再加上高考成绩不计体育学分,同学们也是消极对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育课经常被其他学科代替。进入高校后,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被新媒体的手机电脑替代。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更是所剩无几。
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身体素质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息息相关,甚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新时期骨干力量的培养上。也是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劣关系着自身发展,家庭幸福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国家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2.1、可以增强新时期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意识
毛泽东在1917年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阐明“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文章中充分说明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有研究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体质健康下降明显,尤其是表现在力量、耐力和爆发力方面下降趋势最突出;超重、肥胖的体形的变化也十分的明显。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由于缺少锻炼在大学四年期间超重率接近12%,这些现象大大加剧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年轻态势。这些疾病也危害着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当代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是耐力、力量和速度等,这也是当今评价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体质不达标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是强化和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大力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改变大学生健康意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2、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及创新意识
现代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尤其是在新时期,更加需要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人才。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大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因势利导当代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兴趣,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摒弃空洞无力的说教和示范教学,充分运用教学目标的综合性,鼓励学生进言献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动力,让学生大胆地尝试探究新知识。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大学生体质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把大学生在高校学到的知识变成创造的能力。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培养创造意识。
2.3、可增强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规律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和改革,培养学生明确的目标、求同存异,活动中互为关心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认知现状,共同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不断增强。
新时期,随着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育和全面实施高校的素质教育,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受众群体将越来越广、越来越多。深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改进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不足,制定适用于高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积极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和体质的双重发展。有益于培养当代大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也正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变革体育教育的研究方向,改变教学思维方式,把新的体育教育措施与全新的教育相辅相成。这种教学方式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也是趋势所向。但是目前为止,高校体育教学中所使用的评价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单一的、结果式的评价方法。
总之,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是一种传播正确健康理念的最佳学习途径,并且这种理念会伴随学生一生的生活中。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一种育人载体也是让高校学生养成正确生活方式的途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的体现。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既可以称作是大学生身体体质的承载者,也是传播精神文化的辐射地。我们只有深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探讨和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让高校学生从认识层面上就能够提高。并最终既能够自我锻炼还能够指导和影响周边的体育发展并使得自己和影响地都能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扩大受益者,拓宽受众人群。通常高校体育教育学习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最高学习机会,也是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最高教育,是养成终身体育的最重要的阶段。有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同时要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始终贯穿于体育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中。为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韦朝贵,宾金生.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2]陈淑玲.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张友胜,少学时.高校体育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3(4).
[4]张念宏.教育学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7.
G807
A
1006-8902-(2017)-11-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