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菁,马东来,王 靓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构建以药物结构为基础知识框架的药物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李 菁,马东来,王 靓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药物化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由于其内容繁多、不易识记,因此对构建以药物结构为基础知识框架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药物化学;药物结构;知识框架
近几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共识,其核心是要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老“三中心”转变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上来[1]。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药物化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药物化学是以化学为基础,结合生命科学的药学综合性交叉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临床用途,典型药物的体内代谢、构效关系、临床用途,化学合成方法以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药物化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内容繁多、覆盖面广,并且许多药物的化学结构式复杂不易识记,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不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会影响本门课程的学习,对后续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许多教学一线工作者为此进行了多方面探究[2-4]。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探索研究了以药物结构为基础知识框架的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
在绪论部分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内容、特点,教会学生通过教材目录了解本课程的知识架构、各章节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学会构建课程知识框架的能力。在每单元及每次课教学之前展示本单元或本次课学生所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课程知识框架。
在各论部分教学中,始终以药物结构为基础,通过分析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来阐述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合成方法、体内代谢、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结构改造等,从而将药物化学中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我们还教授学生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学生对药物化学结构的认知。构建以药物结构为基础的知识框架,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药物化学课程课时数有限,对于杂环化合物学习时间少,而含杂环的药物在药物中所占比例非常大。此外,最新版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大纲中特别增加了“药物常见的化学结构及名称”内容,近几年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都有一定比例的相关考题。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由于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都很大,学生想要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新知识吸收、理解和构建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药物化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握以药物结构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药物的结构,熟悉常见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并根据药物结构特征推导出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合成方法、体内代谢、作用机制、构效关系以及结构改造等。如芳伯氨基具有弱碱性、还原性、重氮化-偶合反应。芳伯氨基的弱碱性可使其与酸反应生成盐,增大水溶性;芳伯氨基的还原性使其易发生氧化反应,在贮存和使用时应防止其氧化;芳伯氨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可用于鉴别反应。常见的含有芳伯氨基的药物有磺胺类抗菌药和芳酸酯类局麻药。又如酚羟基具有弱酸性、还原性、三氯化铁反应。酚羟基具有弱酸性,可使其与碱反应生成盐,增大水溶性;酚羟基的还原性使其易发生氧化反应,在贮存和使用时应防止其氧化;三氯化铁反应是其特征鉴别反应。常见的含有酚羟基的药物很多,如肾上腺素、对乙酰氨基酚、吗啡等。
磺胺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竞争细菌生长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使细菌二氢叶酸合成受阻,抑制其生长。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是对氨基苯磺酰胺,其化学结构与细菌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极其相似,具有相似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可被细菌误认为是营养物质对氨基苯甲酸,从而阻碍细菌生长。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指导学生结合前面所讲的知识对新内容进行推导和对比,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加强了学生对药物结构的认知,使学生逐渐构建起药物化学知识框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5]药物化学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三年级,在此阶段,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可以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开展课程的理论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内容。可让学生课下分小组参考教材、药典和网上相关资料制作PPT并在课上讲解。通过制作PPT、课堂讲解及同学、教师提问,可使学生对药物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提出,应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往的考试只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考试前几天认真准备,有针对性地复习考点,其成绩可能会很高,但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整个课程内容的真实掌握水平。因此我们增加了一类考题:给出一些临床现用但课本中未出现的药物结构,让学生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其药理作用,理化性质,制剂、贮存及临床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构建以药物结构为基础的药物化学知识框架,此类题必能很好地完成,并且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综上所述,构建以药物结构为基础的药物化学知识框架,可以将药物化学中繁杂的知识简单化,将零散的知识规律化,使教学主次分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更加有效、合理的学习方法,并能达到快、准、牢、长的记忆效果,从而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殷以华,高玉香,马定桂,等.药物化学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6(19):123-124.
[2]刘汝章.美国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药物化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47-149.
[3]刘凤志,朱小东,张海娟,等.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4(12):1146-1148.
[4]王晓琴,何明华,赵金武.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3):345-346.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G424.1
A
1671-1246(2017)22-0047-02
河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7yb-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