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对湖北省空心村治理的启示

2017-03-11 00:10李定国
关键词:空心美丽农民

李定国

(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对湖北省空心村治理的启示

李定国

(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空心村治理的目标和对象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基本一致,虽然二者提出的背景和时间节点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相通。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对于空心村治理有重要的意义。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规划、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及土地流转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其中一些有特色的做法,对于湖北省空心村治理有启示作用,即治理主体的合力、农民主位的重视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要素保障等。

美丽乡村;空心村治理;乡村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最先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出现了中国特殊的农民群体即农民工。随着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化,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民工潮是21世纪初中国的热点社会现象。截止2012年,农村土地抛荒十分严重,三农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化乃至现代化的掣肘。虽然自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新农村”的概念,并连续每年出台中央对农村的一号文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较大程度上阻止了三农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遗留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空心村”问题突出。当前,学者们从地缘学、经济学等视域对“空心村”作不同的界定,姜绍静、罗泮认为“空心村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变迁的阶段性外在表现,‘空心’并不一定是一种空间形态,而是土地、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各要素偏离和谐‘运行轨道’的结果,是农村多要素‘空心’的综合,是农村社会‘生态失衡’的体现,是未来新型农村的孕育者。”[1]在笔者看来,空心村的实质表现是人员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基础设施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空心村问题的形成,总体上是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进程衍生的,具体是我国早期的二元经济结构、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三农捆绑催生的结果。解决三农问题重点是空心村的治理。

党的十八大召开,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至2013年,中央对农村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美丽乡村”的概念,并明确其奋斗目标。随之而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王卫星分析“美丽乡村建设重在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2]空心村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虽然空心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时间节点不同,且美丽乡村是官方解释而空心村治理是学理解释,但二者在治理与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上基本一致。空心村治理的目标也是实现美丽的乡村,治理人员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基础设施空心化及公共服务空心化等是实现美丽乡村的基本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是对空心村治理的进一步深化,并且在时间上与新农村建设对接,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迈进。

一、空心村治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一)通过空心村的综合治理,对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对农村新居有认同感,对农业收入有满足感,对农村的生活有幸福感。因此,在“十三五”的攻坚阶段,加大对空心村的治理力度,努力建成生态高效农业,并贯彻绿色、共享的理念,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做好农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和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效益的转化;努力建成“洁、绿、亮、美”的美丽乡村,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切实让农民依恋“山清水秀”的幸福家园。

(二)通过空心村的综合治理,对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乡一体化反映了城乡差别的逐渐缩小。按照城市化发展规律,如果我国城市化率达到70%,将有5亿农民还生活在农村。因此,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要特别重视“三农”的现代化发展。针对一些农村公共产品服务(燃气、管网、通讯、文化等)及基础设施建设(路、水库、农田等)的空心化现象,努力做到城乡统筹,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出行和生活的方便与舒适,能享受到城市化的成果,体现农民的生活不比城市人差的获得感。

(三)通过空心村的综合治理,对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水平,还原农村“绿水青山”实现农民美好的生活愿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破坏,让人们对宜居家园产生恐惧。通过空心村综合治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努力种树、栽花、种草、清理垃圾、洁净水,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园、农家乐、蔬菜园、果园、及休闲旅游村等,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和城市人休闲旅游的乐园。

二、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和经验

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色:其一,美丽乡村及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截止2016年,黄石市共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4个、省级宜居村庄27个,省级生态村17个,市级美丽乡村50个及美丽乡村示范带1个(父子山美丽乡村示范带)。

其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有多样化特点。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几种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东角山模式”(企业领村);“八角亭模式”(合作社领村);“姜福模式”(政府引导村民自治);“上冯模式”(社会共建); “沼山模式”(乡村旅游)等。

其三,因地制宜拓展美丽乡村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依托龙凤山度假村建成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依托龙凤山、秀水湾建成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单位;把大冶陈贵镇打造成湖北旅游名镇;把阳新县阳辛村、大冶市坳头村建成旅游名村;重点投入建设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9个;在大冶、阳新美丽乡村建有农业观光旅游的33家星级农家乐。

其四,突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村蓄水和饮水及污水工程;公路村村通工程及客车通运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等,通过城乡统筹,落实了59.5万农村居民和25.9万农村师生安全饮用水的问题;通过城乡统筹,改造升级县、乡镇公路177公里,建成村级公路1708公里,实现公路村村通、客车通。

其五,依托各地文化特色打造文明村镇,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利用大冶刘仁八镇的红色文化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阳新的剪纸、布贴艺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利用大冶的传统文化赛龙舟活动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在乡镇政府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开展“文明村镇”、“平安乡村”的评选活动,评选文明村镇200多个,评选文明户3万多户,美丽乡村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其一,突出示范带的功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示范带动、典型导向,着力抓好两大片区的建设,建好美丽乡村。一是重点抓“两镇一区”示范带建设。从2011年至今,结合“四化同步”试点镇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亿多元,集中连片建设市开发区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管理区70个美丽乡村,分别实施了父子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期、河金省道改造、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学校危房改建等一系列项目,培育了马家湖千亩蔬菜基地、下堰湖千亩苗木基地、金海万亩白茶基地和太子万亩油茶基地,逐步将“两镇一区”打造成精准扶贫样板带和美丽乡村体验带。二是突出“两区两带”建设。2015年,我市印发了《关于建设老区库区精准扶贫示范带和美丽乡村展示带的指导意见》(黄办发〔2015〕46号),围绕以316国道为连接的4个贫困的老区库区乡镇——阳新县王英镇、三溪镇和大冶市刘仁八镇、殷祖镇(“两区两带”),积极打造精准扶贫示范带和美丽乡村展示带,带动1.2万名贫困户脱贫。截止目前,“两区两带”公路建设累计建成316国道16.86公里,完成68%;建成三王线11.15公里,完成86%;村庄整治完成平改坡2.18万平方米,完成88%;“三改”工作完成4111户,完成77%;村庄绿化完成1000亩;殷祖镇北山生态旅游登山步道项目已建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建成万亩油茶基地1个,千亩蔬菜基地2个,千亩吊瓜基地1个,千亩特色林果基地1个。

其二,坚持生态立市,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我市按照生态立市的要求,以农村生态建设,来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以“三万”活动为抓手,推进乡村保洁。2013年我市开展了以“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第三轮“三万”活动。全市投入资金2.96亿元,清理垃圾9.4万吨,新建垃圾中转站33个、垃圾填埋场37个,配置垃圾箱(桶)、手推垃圾清运车,落实保洁员4340人,评选出文明乡村235个、十星级文明户2.3万户。二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推进乡村保洁。按照“五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乡村。2014年至今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0多万亩,创建绿色示范乡村70个。森林覆盖率由26.8%提升至33.2%。三是以完善长效机制为抓手,推进乡村保洁。截止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实现行政村保洁全覆盖。大冶市、阳新县财政每年分别预算2000万元,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集中处置和长效保洁。现在,村民感慨:湾子水清了、树多了、灯亮了、村美了。

其三,注重农村文化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新型农民精神文明水平。按照“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据统计,2014年至今我市已将300个农村祠堂改建成文化礼堂。一是明确建设标准。以有一个礼堂、一个阅览室、一套文化展版、一支广场舞队伍、一套文化牌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套体育器材为基本建设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按照市、县两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对每个考核验收合格的农村文化礼堂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奖补资金。三是注重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以群众为主体自愿自建、自管自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市组织开展座谈会、报告会,举办学童开蒙礼、敬老礼、成人礼等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入脑入心。

其四,加大社会共建力度,化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制约瓶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投入多,战线长,仅仅靠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在工作中,一方面加大对上争取和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出物、出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组织召开回乡创业座谈会、评选全市返乡创业标兵等措施,引导和发动在外发展的社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作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一大批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主动返回家乡,积极建言献策,踊跃捐款捐物。有的无偿捐资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建学校、修路渠、筑塘堰;有的主动帮扶家乡贫困家庭,为他们送钱物、改危房、解难事;还有的回乡办企业建基地带领乡亲致富,为家乡劳力提供就业岗位。如大冶市金湖街办上冯村冯声波捐资2000多万元将家乡打造成生态旅游村,大箕铺镇顶枥垴村曹祥金无偿捐出800万为村庄修桥补路、改水改厕、建楼修阁。

其五,坚持农旅产业融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农民的副业变成了农村的新产业态,从市民的临时安排变成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从农业部门的一般性工作变成了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相约美丽乡村品味四季乡韵”为主题,先后举办了保安桃花节、铁山槐花节、白沙金银花节、枫林油菜花节、茗山玫瑰花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去年全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实现了旅游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三、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对湖北省空心村治理的启示

(一)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美丽乡村规划,强化湖北省空心村治理

为了防止“摊大饼”式的农村建房而浪费农村土地,因地制宜规划美丽乡村,黄石市有一些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值得借鉴。如以企带村的“东角山模式”、通过合作社带动的“八角亭模式”、突出农民自治的“姜福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共建的“上冯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堰畈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沼山模式”等。湖北所辖市县有平原、山地、丘陵等,美丽乡村建设要依托各地地形环境特点建设规划,既不浪费资源又能彰显各地特色。宜居的美房、 环境,能吸引返乡农民就业、创业,弥补农村人员的空心化。

(二)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促进一二三产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湖北省空心村治理

绿色农业及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农村产业空心化及湖北空心村治理的关键。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把农业“三废”(秸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肥料、饲料),达到“三净”(家居净、庭院净、生产净)的目标。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畜禽、水产、食品饮料等“产业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村;大力推广大冶“八角亭模式”,鼓励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科普教育的休闲农庄。建立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合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大力扶持湖北盛丰、落落菜篮网、湖北鑫东、大冶汉商、食真田园等农产品电商企业。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公司+基地的规模和数量。

(三)以城乡统筹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湖北省空心村治理

以城乡一体化政策为导向,落实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建设好美丽乡村,从而解决湖北空心村治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空心化问题。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路网改造升级工程,巩固和提升“村村通客车”活动成果。同时,统筹城乡用水、蓄水及排污的建设改造工程。二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突出抓好幼儿园建设。深入推进“四化”乡镇卫生院和“五化”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全面实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三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确保2017年湖北省率先实现全面脱贫。四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四)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强化湖北空心村治理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性动力,政府服务和社会帮扶是外生性力量,内在力量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农民要承担主体责任,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和服务要调动农民主位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做好先富农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担负主体责任,捐钱修路、盖房或建养老院等。如黄石大冶有一些先富农民捐资1千万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有很多。二是政府要用好惠农的激励政策。特别是加强惠农资金的整合,把大部分惠农资金要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大事上。三是政府要引导社会资本对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农民主位及政府支持和社会力量帮扶,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合力,有效促进湖北空心村治理。

[1]姜绍静,罗 泮.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6).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

(责任编辑:胡乔)

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湖北城镇化进程中空心村问题研究”(14zd02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6—12—05

李定国,男,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F327

A

2096- 3130(2017)02-0061- 04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2.013

猜你喜欢
空心美丽农民
地球是空心的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空心人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空心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