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荟河北省成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探索
杨荣荟
河北省成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少年强则国强,加强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一直是我们政治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关于农村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也较为滞后。为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本文对如何加强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探索和思考
青少年群体是最具生机,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感情丰富,思想活跃,可塑性强,而青少年阶段也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对于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来说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农村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一直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许多家长和老师往往只片面注重对青少年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对于其德育教育却总是不以为意。在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蚀下,一些农村青少年逐渐产生了金钱至上,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有的过早厌学,整日沉迷网络虚幻;有的好逸恶劳,整日游手好闲;还有的道德沦丧,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做为教育工作者,这些问题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加强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我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而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理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理念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但目前在很多农村家庭中,许多家长都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对此,家长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家庭教育中多花一些时间,多费一些精力;既要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同时也要兼顾孩子的德育教育,使孩子成为思想高尚的人。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从小养成高尚品德情操的作用和影响更大。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青少年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去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使他们在家庭教育环境中耳闻目染,逐渐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配合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接轨,更好地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家长除了要做好“父母”本身应做的教育工作,还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保持与学校的密切联系,抽时间多到学校走走,多与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同时积极参加,主动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1、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
许多农村学校在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方面都比较笼统,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教育工作中,往往不区分年龄层次,不考虑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采取“一刀切”式的教育。虽然从表面看,对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久而久之,使得农村学校的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逐渐形式化。解决此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创新和改进,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学习认知能力的强弱,分层、分类教育,合理确定每个群体、每个阶段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使青少年易于接受和理解,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渗透性
政治思想教育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强硬灌输式的教育很难调动起农村青少年的兴趣,也难以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农村学校应改变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变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将枯燥的政治思想教育渗透融入于日常教学和各种活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应多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村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1、缩小城乡经济差异
农村青少年教育方面之所以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地区经济往往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农村家庭家长经常是长年外出务工,对于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自然也是无暇顾及。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和生活条件的相对落后,使得很多教师也不愿去农村工作,各种社会资源向城市地区的不断集中,更是逐渐拉大了这种差距。因此,加强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应从缩小城乡经济和教育资源供给的差异入手,采取政策措施,加强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采取各种鼓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和企业家到农村去投资、支教,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差距。
2、重点关注留守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问题
加强各级党政团部门、教育部门和农村社区对农村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将妥善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关爱和监护农村青少年的工作网络。二是为留守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良好环境。比如实行“代管家长制”,发动教师、村组干部、共青团员对留守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扶,对他们的思想工作以及学习、生活等给予特别照顾,弥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对寄宿在学校的留守青少年学生,实行全方位监护和全过程的管理。
[1]齐芳.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2010
[2]成玉善.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