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7-03-11 09:55:49白璐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导向贸易实训

白璐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刍议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白璐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自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伴随着世界贸易市场呈现出各种波澜起伏的状态,固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呈现出诸多的破绽,它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要摆脱困境,完善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适应全球贸易的经济化发展。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该专业学生就业,也关系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从人才的就业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当今就业改革大背景下,如何成为专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创新;改革;培养;就业

1 人才培养原则

根据各大高校多年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各地区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在培养模式上要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各高校务必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和学生未来发展的技能需求,制定出一套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定位点,就是在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为了让他们在就业的时候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发挥各自的人生价值,我们就要在其刚入学的时候,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就业时,可以利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专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帮助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利益的驱使,容易误入连续“跳槽”的圈子。虽然在当今社会上,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利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要着眼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创业、创新和发展能力。

第二,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队伍的高水准性。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要紧跟当前本专业的发展形势。只有好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好的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通过学习,了解企业里岗位特点和人才需求情况,第一时间内向本专业的学生传递信息。了解到行业内的人才需求情况,其实也就是掌握了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紧随行业发展脚步,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技术人才。

2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理论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合理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说是培养出本专业优秀人才的关键。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性。各大地方高校在开设该专业时,要秉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并要为学生提供慕课、微课学习。同时为学生开设各种在线学习的云平台,让他们能够在线获得答疑帮助和学习交流。真正实现课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满足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在进入就业岗位时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理论具有前沿性和先进性,并且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创新模式。在以往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大多占主体部分,并且它与实践教学之间经常出现脱节的现象。这说明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克服此弊端,完成该学科的科学发展,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和创新,把新的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引入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分工协作,模拟真实的外贸业务,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贸易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体验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的实践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想提高本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相应的实习、实训条件。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场所,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培养外向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

现如今,随着市场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高要求度。能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策划、管理、调研等工作的技术人才,更是成为大多企业所追捧的热门对象。为了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市场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的教师首先要进行自身的提高和全面的学习,并要研究当前最新的高等教育形势和发展要求。在育人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合理进行个人的全面规划,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4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本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我们就要不断加深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新认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准确的对其定位,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其次,我们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夯实基础,体现核心技术课程,突出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强化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课程建设,增进学生的就业、创业以及竞争能力;最后,我们要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市场对人才要求,加强师资、实训基地等环节的建设。同时还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大胆地改革和创新。

[1]张裕晨.基于就业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1).

[2]黄芸.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文学教育(中),2012(08)

[3]吴瑜.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4]刘金.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6,(04).

猜你喜欢
导向贸易实训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