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莉中交上航局
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中交上航局企业报《航道报》连续15年获行业最高荣誉
田琳莉
中交上航局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习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手段等,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尤其是企业报的宣传工作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的企业报——航道报自1984年创刊至今,始终以宣传企业、服务企业为宗旨,关注企业的发展动态,记载企业的发展进程,弘扬跨越百年的航道精神。30多年来,航道报用文字和镜头,忠实记录了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立足国内,进军国际,成为业内翘楚、跻身世界前列,开创中国疏浚业与国外同行竞争、合作先河的光辉历程。连续15年获得行业最高荣誉——被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上海市最佳企业报》。
面对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下的新形势、新任务,《航道报》的宣传工作也着力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好创新这场主动仗,不断满足企业新一轮发展的要求。
1.在报道内容上下功夫
《航道报》作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对内对外的宣传阵地之一,承担着企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责任,兼顾着舆论引导与内外宣传的重任。其第一要务就是服务企业发展。因此,《航道报》在贯彻党、国家、行业及企业的发展目标方面,要做好舆论引导。积极传播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的治企理念、企业文化、工作思路,以及近期方针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等,发挥“宣传鼓劲、鸣锣开道、解疑释惑”作用,使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发挥好企业报的宣传教育作用,凝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合力。
企业报说到底是职工的报纸,《航道报》在报道内容上以适应航道职工的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多运用接地气的语言,把抽象的道理讲具体、讲生动,发挥“宣传鼓劲、鸣锣开道、解疑释惑”作用,使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凝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合力,为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航道报》真实纪录了中交上航局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真实记载了中交上航局所参与的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建成并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洋山深水港神话般的崛起;曹妃甸通路路基工程,一条金光大道改变了不毛之地的模样;惠及上海1200万市民的青草沙水库建成通水、天津临港工业区的兴起与繁荣……撰写《长江口礼赞》、《围堰之歌》、《那山那水那人》、《奋飞的翅膀》等大量反映工程建设的作品,热情讴歌航道人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和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文章见报之后,反响热烈,尤其深受一线员工的喜爱,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2.在报道深度上下功夫
宣传报道必须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这样才有生命力,才有实际价值。《航道报》主要围绕企业的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宣传企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服务”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设备管理、人才建设等方面的亮点特色工作及时予以及交流、学习、分享。版面宣传上突出重点,将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企业改革的思路、步骤,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通过记者采访、专题报道、领导与职工对话等各种职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形式报道出来。围绕企业发展,航道报既善于“唱赞歌”,宣传企业工程建设成果、科技创新突破以及航道职工先进事迹等,同时又敢于“亮短板”进行深度报道,直面企业发展的瓶颈、难点,企业管理中的缺失等,在宣传报道中既分析原因,又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增强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航道报》始终坚持“大文章做深、小专栏办活”的思路,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和工作,版面编辑及时思考并开设相关专栏,如《航道报》开设的“来自一线的报道”、“航道先锋”、“航道情.劳动美”、“三树一讲”等专栏,及时宣传公司在生产经营、重大工程、党建工作各个层面的新进展新成果。真情歌颂着一批批无私奉献的航道员工忠诚企业、爱岗敬业的真我风采,弘扬着产业报国、奋发有为、学习创新、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航道精神。根据主题在版面内容上做深、做透、做活。相关文章做到合理配图,美化版面的同时,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在宣传体裁上,除了消息和通讯外,多尝试评论、述评、访谈、调查等题材,使报纸宣传变得生动活泼,表现形式更加多样。
1.积极发挥新媒体手段优势
除了纸质版外,《航道报》还建立了QQ群,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利用“微信、QQ群、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在加强报网互动上下功夫。这样一来,网络与报纸互动,以报托网、以网强报,既扩展了报纸的时空概念,也使报纸借助网络优势拓展了宣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进一步增强报道的及时性
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发展,各类资讯瞬息万变。而企业报不同于日报,其出报时间有周期性。如《航道报》目前是每10天出一期,在宣传的时间把握上无法做到紧贴实际。因此,我们在确保新闻时效性上下功夫。首先是刊出及时,对重大宣传任务提前介入,精心策划。同时加强对《航道报》微信公共平台的管理,在努力做到全员覆盖的基础上,增加更新频次,实时宣传企业重点、热点资讯,有效发挥平台的时效性、即时性优势。
1.制定并完善制度办法
为加强对《航道报》的管理,公司党委工作部制定下发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考核办法,明确宣传报道的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对报纸编辑和通讯员的工作也提出明确要求,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每季度报社也会统计各部门各单位(包括通讯员)投稿和用稿情况,及时发放稿费,并对用稿情况进行通报。
2.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工作
公司每年召开宣传报道工作会议,对各单位的宣传报道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通讯员,给予适当奖励,积极调动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会上还会邀请业内资深编辑和专家教授对通讯员进行新闻写作培训指导,提升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推动宣传工作上台阶。
只有建立稳定的通讯员队伍,宣传工作才能一以贯之,常做常新。对企业的热点、焦点问题和重点工作,《航道报》组织落实专人进行宣传报道。同时还组织成立了通讯员队伍群,及时在线发布阶段性宣传工作重点,上航局下属各单位包括项目部和船舶都有指定的通讯员负责报送稿件。公司分管领导和党委工作部负责人经常赴各个项目部,与基层通讯员面对面交流,对宣传工作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基层通讯员围绕施工生产、党建文化、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积极写稿。每年的大学生入职培训也安排宣传报道培训这一内容。不少热爱写作的新进员工也踊跃加入通讯员队伍,成为公司一线宣传的新生力量。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航道报》的宣传报道工作尚存在一些缺失。比如稿源多来自各基层单位的兼职通讯员,平时忙于施工生产,很难有时间有精力主动报道。同时他们多为理工科专业出身,文字处理能力参差不齐,无法完全确保稿件质量。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抓好宣传人员队伍建设。
1.鼓励编辑多深入一线采写
报纸编辑要多深入施工生产一线,与通讯员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收集信息,不断拓宽信息渠道。下项目部、上船舶,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从专业的角度挖掘采写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稿件,讲好“上航局故事”。
2.加强对报社内部管理
《航道报》内部要有科学的学习交流制度。编辑要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每年组织他们参加各类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交流,要见效果、有考核。要制订并实施定期采访制度,版面编辑深入基层和一线采风调研,加大重点题材的策划与报道力度。每年就稿件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年底统计评比,纳入编辑个人业绩考核。要坚持评报会,对本期报纸各版面进行互评和点评。同时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主动征求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报质量和水平。
3.加强对各单位的宣传工作考核
《航道报》的工作需要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建议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宣传工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领导薪酬考核指标,以此鼓励通讯员多投稿、投好稿。
新形势下创新《航道报》工作,我们既要在宣传内容上有所突破,在报道内容和报道深度上下功夫;也要在宣传形式上有所创新,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宣传报道的及时性。报纸宣传工作也离不开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支持配合,以及编辑和通讯员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航道报》的宣传创新工作,才能提高办报质量和水平,宣传企业、服务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