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楣上的家国

2017-03-11 07:48沈望舒
北京观察 2017年1期
关键词:匾额文化

文 沈望舒

门楣上的家国

文 沈望舒

了解匾额,可从其集历史传统之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艺术文化、物质文化精华于一体的代表性切入,也可从其发散华夏核心精神能量于门楣的特有光辉着眼,品味它那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天下第一雄关”匾额

日前传来消息:韩国集中了千余面传统匾额,拟启动向联合国的申遗程序。由此激发国内长期为匾额文化忧虑者的诸多感慨。

匾,古通扁;额,在汉语里首指眉毛以上、头发以下部分,通称额头;再称建筑屋檐下或横梁之上位置的器物名,如匾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道统”的经典标志,匾额曾经蔚为大观、遍布城乡,以致有“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之说法,被形容到几乎“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程度。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就叙述了大观园建成,其亭台轩馆皆题、皆制、皆有匾的始末。

了解匾额,可从其集历史传统之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艺术文化、物质文化精华于一体的代表性切入,也可从其发散华夏核心精神能量于门楣的特有光辉着眼,品味它那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彰显职责担当、家国情怀

匾文讲责任,人们在热播古装影视作品里,常遇衙门公堂正上方的“明境高悬”匾,那是对正下方执掌公案者应尽之职的核心规定;同类著名的,曾经顺治、康熙、乾隆三帝手书的清廷祖训“正大光明”匾,高悬于沈阳故宫崇政殿和北京故宫乾清宫正殿的宝座上方。

匾文有家国,解放军战士当年列队通过张家口大境门的一张历史照片定格爱国情愫:门拱上“大好河山”的匾额使代代国人胸中泛起思乡愁、敬故土的波澜;晚清戍边名将左宗棠重建嘉峪关后,置所书“天下第一雄关”巨匾于关楼;一朝重臣以天下为任、甘作卫国“雄关”的担当精神直冲九霄。

匾文有追求,雍正所书“勤政亲贤”匾,自勉及对后人期盼之心溢于言表;孙中山题词“天地正气”匾,自信与唤起民众之情跃然字上……

匾额的只言片语,常常浓缩怀修齐治平报负者的高远之心。

记述历史沿革、社会沧桑

匾额用故事记录辉煌与进步、悲伤与坎坷、实感与真情。

北京中山公园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牌坊,用百余年间从“克林德碑”“公理战胜”“保卫和平”三次匾额内容的变迁,诉说中国从任人欺侮、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履行国际义务的一段“生平”。

到过山海关的游人,多会被长5.9米,高1.5米“天下第一关”巨匾吸引,是它将一处建筑形态在长城千百关隘中并不突出之地升格为名胜;不过,若知晓其真匾在日本侵华中被掳运东瀛、现为一仿品时,那种单纯仰望祖宗伟业的心情或许会添些许复杂。

祖国边陲重镇广西凭祥,建于刘汉王朝、距今达2000多年的边关,那匾额于近600年中由镇夷关——镇南关——睦南关——友谊关步步更迭,借此能见以邻为伴观念演化之一斑。

真情互动是匾额文化的历史亮点。抗日战争期间流行陕甘宁的民歌《绣金匾》,因郭兰英1976年的再度演唱,成为结束浩劫时期社会思想动员中的时代强音;2015年9月,中央代表团先后在两大自治区成立50周年、60周年庆祝活动中赠贺匾:一面为汉藏双语、有习近平总书记亲笔的“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金匾;一面底色中国红,正面是习总书记题词“建设美丽新疆 共圆祖国梦想”、背面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4族语言译文之匾。传统匾额在以中国最高贵的庄重和人们间的情思互动,履行着国家文化重器的神圣使命。

表达义理倡导、观念培育

重德倡德是匾额群落的思想文化旗帜,从崇德堂、怀德堂、德裕堂、绍先堂、敦朴堂、致美堂、爱敬堂、和敬堂……以皆带掌故、字字典出的意境,力播良善美德之魂。如经历近350年历史的同仁堂,其匾内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服务宗旨,外表仁者爱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再如被誉商圣之名的近代巨贾胡雪岩,其店铺悬“善庆余堂”匾,取《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之义,用因果将福祸后代之理劝善弃恶。

即便表达寄语祝贺、祈福迎祥、纪念赞颂,大量匾额也常不离“德、风、才”等诸美,有无“德”字同表崇德。

贺寿福匾有齿德并高、光国荣家、硕德杖乡等,一面“仁寿同登”双寿拜赠匾,唱《论语》“仁者寿”之歌。贺新屋匾有道德为居、忠厚传家、宝善兴家等;善为大德之一,故赞受匾者美德兼祝其与邻为伴、珍惜友好,致家族兴旺。更有“德润鸿图”匾,引《礼记》“富润屋,德润身”寓意,溢美祝福。纪念赞颂匾有严毅方正、古道可风、冰清玉洁、浩气长留、望重儒林等,子孙敬献父母的“抚育恩深”匾,尽达孝为德之根的绵长厚重;“高风共仰”匾则现对“风范、风操、气度、韵致”的景仰赞美。仅待人之匾,就令人感知中国“礼仪之邦”称谓曾经不虚,是由万千先人言传身教所锻造。

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匾额内容因其精粹、精致、经典的特质,位于“纲”与“睛”的显赫高端。然而百年来屡遭以偏概全思想浪潮的冲击涤荡,“文革”浩劫、旧城改造、农村商品经济等社会洪流加重了对其的内外损毁。伴随对历史文化认知、认同、共识的危机,匾额文化元气大伤。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多次要求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宣传教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作为拥有太多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等价值营养的匾额文化,终于迎来可以再度辉煌的春天。虽然匾额并无痴迷者“字字珠玑”般夸张,但确有高擎铭刻人心、屹立社会、远播世界之中国文化大旗的潜质,有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做杰出贡献的能量。

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任万霞

猜你喜欢
匾额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谁远谁近?
看见了什么?
不能遗忘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