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
明朝的英宗皇帝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震动了整个北京。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组织人民保卫北京。为了保卫北京,当时京城进行了大动员,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军仗局和盔甲厂的手工工匠连夜加班,三天之内就赶造了大批盔甲,军器局的手工工匠把骡车改造,每辆车上可架一门火炮,名叫“神铳”,上面还可站五名刀牌手,军器齐全。人们争先恐后到城门构建防御工事,光沙栏一项,就建了五千一百余丈。全城都在紧张备战,感动了一位身怀绝技的老汉。这老汉姓齐名艺,人称麒麟童。为什么叫麒麟童呢?传说他的父亲原来是名誉京城的老画师,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老画师每年靠画年画过日子,在庙会上支个棚子卖画。生活不宽裕,两口子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年近六十了,还没有个儿子,总觉得缺点什么。这一年,老画师又伏案作画,画一张“麒麟送子”。也可能是求子心切,笔下的童子画得栩栩如生,老画师刚把眼睛画完,自己也不禁大喊一声“好!”
老太太正做着针线活,听老头这么一喊,赶紧过来看,没想到不小心,手里拿的针扎破了手,几点鲜血滴到了画上,染红了麒麟驮着的小孩的兜兜上。老画师顺手把兜兜染红,没想到最后一笔画完,这小孩从麒麟身上跳下来,跪地就喊:“爸爸!妈妈!老来得子,人生大喜之事。”
老两口乐得闭不上嘴。这事越传越奇,好事的张石匠在这儿刻了个麒麟碑,把这个孩子叫麒麟童。老画师为了感谢张石匠,让这个孩子拜他为师,学起了石匠手艺。这么出名的麒麟童为什么没去当官,反而当了手艺人呢?老画师说:“老天爷饿不死手艺人。这年头,伴君如伴虎,多少忠臣良將死于无辜,何必去当官呢?”
老画师本以为让儿子当石匠就能过安稳的日子,谁想到这手艺人名气大了招灾惹祸。明英宗时大太监王振专权,要在禄米仓修智化寺,他怕木头不长久,就把张石匠抓去盖智化寺的山门,要求木结构的外表,砖石的质地。当时张石匠人老体衰,还没干完就咽气了。麒麟童接着把师父的活干完,再也忍受不了太监们那非男非女的尖声怪气,一扭头,王振再也找不到齐艺,据说是回到张石匠老家,房山县大石窝去了。
王振在土木堡被将士们用锤把脑袋打碎了,余党也被大将军于谦给收拾了,人们非常高兴。听说瓦剌又要来打北京,全城正在备战,这位当年的麒麟童,现在的齐老汉,用八匹大马拉来一件宝贝,要来北京城参加备战,要面见于谦。
瓦剌马上要攻城,于谦正忙得不可开交,听说从西南云雾之中来了一支勤王的兵马,走近一看,是一驾八马拉着的大车,原来是当年大太监王振的麒麟童来了。齐石匠言说送护城之宝,原来是一件八面石槽,槽帮上刻有非常精致的暗八仙图案,分别是: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荷花、张果老的渔鼓、蓝采和的花篮、汉钟离的还魂扇、曹国舅的绰板、铁拐李的葫芦、韩湘子的笛子。
于谦看了马槽,连声称:“不愧鬼斧神工之作,只是当前国难当头,不需粉饰太平之物,而需实物支持。”齐艺听了哈哈大笑:“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别看这石槽只有八面,确等于一万辎重之兵,我给于大人送粮草来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