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在广西执行的思考

2017-03-11 06:17李晓露
法制与社会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广西

李晓露

摘 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广西的民族教育政策对广西区今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在广西执行的效果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完善奖惩监督机制、合理分配生源等改善意见。

关键词 骨干计划 广西 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73

一、政策执行背景

据统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13.6%,两院院士仅占8.3%,而我国西部地区12省区占全国面积的71.4%,采取政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2002年7月7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正式提出“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计划从2006年起用五年时间为西部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学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为211以上重点大学,生源为西部省市区。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统一考试、适当降分”等特殊政策措施招收新生。毕业生一律按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硕士服务期限为5年,博士8年,经费享受中央级高校研究生的拨款政策。五部委2004年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累计到2014年,计划培养博士研究生九千名,硕士研究生36100人。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共有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8个民族乡,区域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教育息息相关,教育不仅为个人带来发展,也为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带来收益,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紧缺,缺乏高等教育人才,是制约广西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11.05万人,占全区人口37.18%,壮族1444.85万人,占31.39%。可以说广西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掌握着全区教育发展的命脉,“骨干计划”政策在广西执行的效果对广西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广西全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5.14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33%;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07.90万人,全区人口总数的9.84%(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而邻省广东省,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21%;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7.07%。可以看出,广西区的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总数,特别是受高等教育人口总数与广东省仍有很大差距。

二、“骨干计划”执行的困境

2006年至2014年,国家实施“骨干计划”,为广西培養了2158名硕士研究生、754名博士研究生。报考者中,有壮、苗、瑶、侗、毛南等区内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也有满、水、黎、白、回等其他少数民族考生。但是“骨干计划”政策在广西执行的过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中,广西与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但是根据录取情况核计,新疆与内蒙古所分配的“骨干计划”名额较多,在名额分配上有失均衡。除此之外,“骨干计划”在广西执行中还存在下面两个主要问题:

(一)存在毁约现象

享受计划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回到广西工作,其中在职人员毕业生基本会回到原工作单位,许多非在职人员毕业后则陆续成功考取、竞聘到区内的事业、企业和机关单位,或者在区内自主创业,成为服务广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高层次骨干人才队伍,为广西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参加“骨干计划”的学生有不少违约现象,学生的个体因素、违约学生的家庭期待是一大因素,家长认为发达地区的就业环境更好,这实际上也受到了国内整体就业观的影响;而一些考生在报考的初始阶段开始,考研的动机就是为了留在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工作,他们认为留在发达地区工作得到的收益远远高于违约成本;另外一些考生则是因为婚恋状况,受伴侣的影响放弃回到定向服务地区;有一部分是因为就读过程中出现新的感悟,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放弃回到定向服务地区的;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考生是因为对本民族的熟悉度、认同度和受影响程度等不愿回到定向服务地区的。“骨干计划”中的学生是广西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储备,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鼓励“骨干计划”学生回到生源地就业,为广西区建设作出贡献。

(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06年实施开始,随着政策的推进,可以看到在广西区内参加“骨干计划”的考生逐年增多,近年来都超额完成指标,但仍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考生不知道这项计划,教育部门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推广度未达到预期效果,广西区首府南宁市2011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会才出现少数民族专场。许多考生以及家长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仍有许多疑问,但是许多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对此政策认识不足,导致政策传达不到位,导致考生以及家长的疑问得不到解决。

三、广西区完善“骨干计划”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宣传机制

首先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广西各民族考生踊跃报考。在广西教育厅公众信息网、广西招生考试网、广西毕业生就业网等有关网站,多网联动登载招生计划、报考指南;印发《报考须知与指南》等宣传资料,向考生、考生家长免费发放;印发《通知》给区直有关厅局、各高校、各地教育部门,组织发动考生报考“骨干计划”,广西报考人数连年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做好报考服务工作。耐心解答考生咨询,宣传相关政策,指导学生报考,认真审查报考资格;每年都抽调专人,集中时间办理考生资格确认工作。再者是协调招生单位、高等学校向广西倾斜和照顾,增加指标,调剂录取,争取更多广西考生获得录取。在政策宣传方面广泛动员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和学生,积极鼓励考生报考,完善宣传工作不仅能促进该项政策在西部少数民族有效的进行,确保这项政策的公平进行,惠及最广大的少数民族考生。

(二)完善奖惩机制

完善激励和惩罚机制才能发挥“骨干计划”政策最大效应。从2014年开始,进入“骨干计划”的考生在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必须回到定向服务地区服务5到8年,相较于之前的政策,如果考生违约不会到定向服务地区服务,就需缴纳学费的1.5倍违约金的形式约束学生,这种较轻的惩罚力度,政策的控制力明显增强。可以增加诚信档案记录等惩罚措施,避免计划名额的浪费。

2014年“骨干计划”学生首次自行承担全部培养费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低,对于收入水平不高的学生,减免贫困考生的培养费用,是激励其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培养院校要从源头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和民族认同感,部分考生违约实际上是诚信品格和民族认同感的缺失。

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和广西事业单位人事招考中,将广西“骨干计划”考生列入照顾对象,促进整个广西区社会的人力资源流动,创造多种就业渠道,鼓励广西“骨干计划”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享受相关的收费减免待遇。

(三)合理设置专业

有一些“骨干计划”考生报考的院校缺乏针对各族少数民族的培养计划,没有考虑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脱离民族实际,使学习内容脱离实际,无法真正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服务。一些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时定向服务地区没有的产业,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在定向服务地区找到对口工作,申请到非定向服务地区工作时又遇到阻碍,这就使政策初衷变了味。

(四)争取平均生源

“骨干计划”规定按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比例来落实生源地的名额,招考单位应考虑到广西少数民族的总人口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排在首位,应酌情增加广西区的“骨干计划”名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学生的培养同样重要,而“骨干计划”中的汉族考生每年只占少数,招考单位应合理分配名额。政策制定部门同样应该根据不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综合划分名额非配。

(五)合理设置课程

“骨干计划”规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基礎强化培训基地的“预科”阶段和在招生单位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对于已经达到招生单位普通考生录取分数线的“骨干计划”考生,要求其到少数民族培训基地进修一年,既增加了政策成本,又浪费了考生的时间。更细化的合理的课程学习设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能合理的分配公共资源。

(六)完善监督机制

缺乏有力的监管和问责机制是“骨干计划”执行力度不强的原因之一,五部委的宏观政策具有指导的意义,但是缺少具体的监管部门,将导致执行力不够。成立国家级的政策监督委员会,对政策的实施监督工作,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调整,公开监管人员的联系方式,及时获取反馈意见,推进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2014-07-0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 siness/htmlfiles/moe/moe_155/201001/xxgk_7777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据库.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 s/moe/s7567/list.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4]哈经雄.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

[5]万佳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人才开发政策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10.

[6]杨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7]袁振国.教育政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8]李睿.公共政策回溯性价值分析及事中评估研究.浙江大学.2014.

[9]徐妍.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3.

[10]韦克甲.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的研究.西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广西
壮美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广西尼的呀
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特征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