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与孽》中安东尼的毁灭

2017-03-11 11:37周琳琳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名作欣赏 2017年29期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安东尼小说

⊙周琳琳[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解析《美与孽》中安东尼的毁灭

⊙周琳琳[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美与孽》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完整而又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主人公安东尼如何从一位年轻有为、生机勃发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一步步地走向堕落和毁灭。其中,金钱是使安东尼堕落的罪魁祸首,自我放纵和酗酒是安东尼毁灭的内在原因,而整个社会的浮夸喧嚣是安东尼毁灭的外在原因。这一从“美丽浮华”到“堕落毁灭”的人生历程,充分显示了安东尼“青春迷梦”的虚无。小说中成功的时代氛围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和心理描写,是菲茨杰拉德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小说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

菲茨杰拉德 《美与孽》 安东尼 毁灭

《美与孽》(The Beautiful and Damned)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先是在《时尚都市》杂志(Metropolitan Magazine)上连载,之后几经修改,于1922年3月公开出版了单行本。出版社投入了不少资金进行炒作,初印就印了两万本,后来又加印到与《人间天堂》相同的五万本。这一数字在当时的美国意味着畅销与成功,为菲茨杰拉德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读者声誉,连续三个月名列畅销书榜首,并在同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然而,由于《人间天堂》的成功让评论家们对菲茨杰拉德抱有过高的期待,同时这部小说的确存在着不少瑕疵,所以,很多评论家对它大失所望,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其视为菲茨杰拉德的一部低劣之作。在“菲茨杰拉德复兴”及成为经典作家的过程中,《美与孽》后来的文学声誉远远不及他的其他几部长篇小说。然而事实上,正如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所说,《美与孽》“标志着《人间天堂》以来的一大进步:风格更趋成熟,主题更紧密连贯,描写更令人信服,超过他以前的任何作品”。它在《人间天堂》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是菲茨杰拉德艺术风格由青涩向成熟转型的经典之作。

一、引论

菲茨杰拉德曾在1920年8月给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的总裁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二世(Charles ScribnerⅡ)的一封信中谈及《美与孽》的主题:“我的这部新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名叫安东尼·佩奇的人在二十五岁到三十三岁之间的这段生活(即1913至1921年间的事)。他既有高雅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情趣,又存在许多人皆有之的弱点,但他缺少真正的创作灵感,是众多艺术家们的一个典型代表。小说描写了他和他年轻貌美的妻子在充满暗礁险滩的花天酒地的纵乐生活中最终遭到毁灭的经历。小说的色调似乎有些悲凉、暗淡,但却感情充沛,能震撼人心。我希望它不会让那些喜欢我的第一部小说的评论家们失望。”由此可见,“毁灭”是小说的主题,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安东尼的自我堕落及青春迷梦的毁灭上。

《美与孽》全书共分三部,分别结合安东尼的婚前生活、婚后生活和从军经历,完整而又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他如何从一位年轻有为、生机勃发的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浪漫的放纵中一步步地自我堕落:富裕的生活方式,滋养出了安东尼这位浪漫的自我主义者,使他沉溺于幻想,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与格洛莉亚·吉尔伯特结婚后,安东尼进一步迷醉于奢靡享乐,丧失了遗产继承权;从富裕到贫穷的落差,使安东尼夫妇无所适从,矛盾激化;安东尼应征入伍以回避夫妻矛盾,却又因缺乏明确的判断而陷入婚外情的纠葛中;战后,随着生活的每况愈下,安东尼与妻子格洛莉亚的爱情也逐渐褪色,失意中的安东尼更是用酒精来麻痹自己,日益消沉,终至发疯。

二、金钱是戕害安东尼的罪魁祸首

金钱是使安东尼堕落的罪魁祸首。尽管安东尼父母早亡,然而,由于其祖父是位热衷于社会改革和道德重建的富翁,安东尼从小就生活优裕。富裕的生活方式滋养了安东尼,使他成了一位浪漫的自我主义者,终日沉溺于幻想,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大学毕业后,仰仗祖父的钱财,安东尼仍衣食无忧地沉浸于浪漫中。他在罗马一待就是三年,流连在建筑与绘画之间。回国后的他仍践行着浪漫主义者的行径,他那间位于高级住宅区的无可挑剔的公寓,尤其能够体现出他的浪漫主义倾向。他的同窗好友迪克·卡拉梅尔和莫瑞·诺波尔事业逐步趋于平稳,而安东尼却仍疏于工作。祖父曾问起他的工作计划,他说他打算写一部关于中世纪的史学著作,却始终没有动笔;当祖父表示愿意资助他出国做战地记者时,他却打了退堂鼓。资金的日益紧张以及同窗好友迪克和莫瑞事业的趋于平稳,也曾使安东尼尝试工作。他向祖父征求工作的建议,祖父建议他做债券销售,并推荐他去了华尔街一家债券公司。而对于这次难得的工作机会,安东尼却不以为意,没过多久就辞职了,因为从小衣食无忧、并自诩有头脑的安东尼不像普通人一样“满足于微薄的工资和极其微渺的取得最终成功的几率”。于是,在第一份工作无疾而终后,安东尼一方面等待继承祖父的巨额遗产,另一方面日复一日地沉迷于奢靡享乐。他醉心于各种娱乐和狂欢派对,结果却被祖父撞破,以至于最后被剥夺了遗产继承权。安东尼在憧憬未来的幸福时,总要提起“等我们有钱以后”的话头来,把全部的希望建筑在遗产继承上。而安东尼被剥夺了遗产继承权之后,金钱的问题越来越令人烦恼,酒精开始成为他在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没有了金钱后盾,他更是进一步丧失了尊严和体面,一步步沦为酗酒者。

三、自我放纵和酗酒是安东尼毁灭的内在原因

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成功者都有着极强的自律精神,滴酒不沾。《疯狂的星期日》中被年轻编剧乔尔·柯尔斯视为好莱坞的传奇人物的导演迈尔斯·卡尔曼就讨厌酒鬼,他本人几乎滴酒不沾;《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举办大型宴会、为客人提供美酒豪饮的盖茨比,自己却很少喝酒;《末代大亨的情缘》中的门罗·施塔尔同样有着极强的自律精神、远离酒精。相反,菲茨杰拉德笔下主人公的堕落往往都伴随着自我放纵和酗酒。《夜色温柔》中的迪克在酒精的麻痹中逐渐消磨掉了理想和追求;《重返巴比伦》中的查理因为酗酒,曾把妻子关在大雪纷飞的门外,在酒吧挥霍了大把的钞票,一步步远离了传统道德和秩序,所以,他的精神回归和自我救赎也从克制饮酒、自我约束开始;而《美与孽》中,安东尼的堕落,同样是自我放纵和酗酒的结果。

战争结束后,安东尼回归到了格洛莉亚身边。然而,两人的关系却大不如前。曾经有过的浪漫与激情一去不复返了,收入的缩水也使他们对金钱的忧虑与日俱增。安东尼尝试着找工作,却一次又一次遭到打击。他甚至还尝试去做推销员,结果一败涂地。失望之余,安东尼用酗酒来逃避现实、麻痹自己,终日借酒浇愁,无所用心,“原本彬彬有礼、感觉细腻敏锐、有着很强判断力的安东尼,现在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在酒精的作用下,三十二岁的他精神已经变得千疮百孔、芜乱荒凉,“在安东尼身上,对生活纷繁复杂的全局的把握能力一向不强,如今更是萎缩到了近似于无……他不再有幻想了——幻想褪尽后只剩下了酒”。这种状态持续下去,“随着冬季的临近,安东尼似乎被一种疯狂给攫住了。他早上醒来的时候紧张万分,在他能够调集起足够的精力、摇摇晃晃地走到储藏室里去喝一杯之前,格洛莉亚可以感到他在床上抖个不停。他现在若是不喝上一点的话,已经变得让人难以忍受了。格洛莉亚眼看着他在自己的面前变得越来越堕落,越来越粗俗,身心便从他那里抽走了”。酗酒使安东尼一步步丧失了理智、尊严和体面,不仅令妻子厌恶,也让朋友们厌弃。也许是因为自己也经受过酒精的折磨,菲茨杰拉德以沉痛的笔调不无惋惜地描写了安东尼由酗酒引发的精神堕落,引人深思。

四、整个社会的浮夸喧嚣是安东尼毁灭的外在原因

菲茨杰拉德的好友、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威尔逊曾指出小说《美与孽》蕴藏着菲茨杰拉德并没有明确阐述的深刻的寓意:“在这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似乎都没有生活的条理或生活的目的。他们沉溺在放浪不羁、荒唐透顶的狂欢作乐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采取过一次严肃认真的行动。然而,尽管他们的行为荒诞不经,小说给人的印象却是,安东尼和格洛丽亚都是极有理性的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接触的都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习俗和严峻的生活环境,而这些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在作者看来却是荒谬绝伦的,只会引起人们的鄙视和嘲笑。在作品似乎漫不经意、接二连三地描写的军队、金融业和商业等领域里,也都同样毫无章法、毫无尊严可言。于是,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如此杂乱无序的文明社会里,最理智、最体面的出路便是逃离现实社会的藩篱而去及时行乐。这种选择绝不可能只是一种个人对生存环境所做出的特别反应,这也是这部作品之所以会充满似是而非的矛盾的原因所在。小说的寓意也许是:我们不可能对年轻一代的道德是非观念提出过高的要求,无论他们怎样才华横溢、精明强干。我们必须记住的是:最年轻的一代总得在现行的社会环境和商业环境中成长起来……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本身却是一个‘混乱无序的时代’。”可见,威尔逊认为安东尼和格洛莉亚的毁灭是拜“混乱无序的时代”所赐。

《美与孽》创作于1922年,小说中所涉及的年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至战后这十年,即1910年至1920年间的这段历史。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918),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爵士乐时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安东尼正是成长于这样一个浮夸喧嚣、混乱无序的时代,受到金钱至上、享乐无罪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流文化的浸染。

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安东尼的同窗好友迪克阴差阳错被供职的报社开除,一气之下专心写作,结果思想平庸的他却一夜成名,收获了商业成功和事业成功;这是一个艺术的时代,安东尼和好友常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哲学和艺术,身上流露出一股玩世不恭的唯美者气质;这是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安东尼、格洛莉亚以及身边好友身不由己地投身于奢侈浮靡的享乐生活;这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思想平庸、炮制文字垃圾的迪克名利双收,而思想细腻敏锐、有着很强判断力的安东尼却无法在美国崇尚实干的文化环境中体面地生存下去。

小说伊始,安东尼原本是一个喜爱阅读、善于思考的青年,虽有耽于幻想、缺乏自律等性格弱点,但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仍不失为一名有为青年。但这个浮夸喧嚣、混乱无序的时代却使他感到迷惘、困惑,这主要体现在小说中安东尼该不该工作这个贯穿始终的矛盾。要求安东尼工作的压力首先来自于他白手起家的祖父,然后来自于婚后和他一起承受着经济压力的格洛莉亚,最后来自于丧失遗产继承权后以谬丽尔为代表的朋友们。安东尼选择不工作,不仅仅是贪图享乐那么简单,从他的思想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尔德和他所代表的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唯美主义者看来,找一份正经工作,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并不是人生的要务,人最要紧的是超越庸常的现实,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事物,过创造性的、审美的生活。安东尼之所以不工作,是他不认可那些人们希望他从事的工作所代表的价值。安东尼曾经去祖父推荐的证券公司上班,然而公司里“所有人的眼睛都被炫目的成功晃得眼花缭乱,又都像被妖艳的吉卜赛女郎施了魔法一般,满足于微薄的工资和极其微渺的取得最终成功的几率”。这使安东尼觉得可怕,于是没过多久他就辞职了。战后,迫于格洛莉亚的压力,他又经历了一次商业冒险,而这次疯狂的冒险无异于闹剧一场。小说中几次用竭尽讽刺的笔法描写了安东尼在找工作时遭遇的尴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些工作与他个人之间的巨大抵牾。从本质上来看,安东尼的家世出身和他所受的教育,使他成了一个精神贵族。而在美国当时崇尚实干的文化环境中,安东尼无法找到一份体面的、有价值的工作。正如上文威尔逊所言,“在如此杂乱无序的文明社会里,最理智、最体面的出路便是逃离现实社会的藩篱而去及时行乐”。后来,安东尼索性彻底放弃了工作的可能,投身于浮夸喧嚣、混乱无序的时代,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逐渐沉沦。

五、结语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男性经常执着于对金钱和梦想的追求。如上所述,《美与孽》讲述了安东尼由“美丽”到“毁灭”每况愈下的人生历程,包括他的性情、爱好、幻想、追求及婚恋。意气风发的安东尼在菲茨杰拉德眼中无疑是那个时代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却不能免于毁灭的结局。这一方面是源自他自身的性格弱点,另一方面也和爵士时代的环境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一向都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而从安东尼和格洛莉亚身上,也可以看到作者菲茨杰拉德和妻子泽尔达的影子。年轻貌美、热爱交际的泽尔达使菲茨杰拉德深深迷恋,给了他写作的激情和动力;而泽尔达奢靡浮华的生活方式和多情任性的性格也使菲茨杰拉德在这段婚姻中耗尽了才华、金钱和健康。小说中关于恋人间患得患失的心态描写细致入微,关于夫妻俩日渐褪色的婚姻生活的描述真实可感,关于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描摹令人身临其境,关于各色人物形象的勾画栩栩如生。这种成功的时代氛围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和心理描写,都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说中安东尼和格洛莉亚夫妇的婚恋变奏曲,也可以看作是菲茨杰拉德对自己婚恋关系的一次总结和回顾。总之,凭着主题的双重性、写作技巧的创新、语言的妙趣横生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美与孽》也预示着菲茨杰拉德在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在其整个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

①程锡麟:《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3页。

②⑦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第167页。

③④⑤⑥⑨〔美〕菲茨杰拉德:《美与孽》,吴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35页,第420页,第421页,第427页,第235页。

⑧赵萌:《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世界博览》2013年第6期。

[1]程锡麟.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2]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赵萌.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J].世界博览,2013(6).

作 者

:周琳琳,文学硕士,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 辑

:赵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菲茨杰拉德安东尼小说
嘲弄的笑声
认真
我妈妈
完美无缺的作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巴西 圣安东尼日
Part 3 问题解决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