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构筑雾霾治理新格局

2017-03-11 20:14陶希东
决策探索 2017年4期
关键词:构筑机制区域

陶希东

对雾霾的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心理准备。除了政府采取宏观治理举措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市场、社会、民众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紧密合作,协同努力,构筑一个全民共建、共商、共议、共治、共享的治霾新格局。

一、扎实推动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行动

政府需要从体制、机制、法治、政策等方面,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出重拳治理污染,架构全面整治大气污染和防治雾霾发生的宏观框架和顶层设计,并确保有关政策得到坚决贯彻和落实。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京津冀地方政府对于治霾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人们所說的“大气十条”,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大气环境检测数据也表明,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出好转的趋势。今后,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强化责任,强化治理力度。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大气环境综合治理作出权威性、统一性、法治化的制度安排。依法明确相关治理主体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雾霾整治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产业升级、创新转型发展的综合政策。尤其是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经济提质增效为核心,切实制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提高工业结构的服务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全面实行区域化能源战略转型与清洁化,从源头对雾霾加以防范和治理。

三是全力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交通优化战略,最大程度地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持续改善机动车油品质量,提高机动车燃油排放标准,构筑车、油、路一体化的移动源排放污染综合防控体系。大力推行和尝试新能源汽车、公交优先、收取拥堵费、大数据服务等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尽可能减低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

四是全面构筑大气环境治理的新型科研与智力支撑体系。针对雾霾多发地区,结合雾霾形成的物理过程和相关机理,加大污染治理的跨学科协同研究,重点研究雾霾形成内在机理、大数据检测分析、趋势预判、精细化防治方案、治理措施成本效益评估等关键技术,构建区域空气质量精准调控的一体化技术体系。

二、要构筑多层次、多领域、多部门的环境跨界共治新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区域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地方的雾霾现象,并不仅仅代表着某个地方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更大地域范围、更多利益主体和相关者、更多发展领域的一个综合跨界性公共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的跨界治理新机制,成为防范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所在。

一是构筑跨区域治理机制,包括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利益补偿机制、地方政府间大气治理技术合作机制等,打破行政区划对跨区域空气治理的壁垒和约束,实现无缝隙对接,改善区域总体空气质量。

二是构筑跨部门治理机制,主要是指围绕治理雾霾污染、实现空气清洁这一根本目的多个相关部门,包括环保、交通、住建、公安、煤炭、工业、农业、气象等职能部门,需要在统一治理目标的指引下,打破部门利益化、利益部门化的篱笆,主动跨前一步,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形成合力,跨部门综合治理,达到1+1>2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构筑跨公私合作伙伴治理机制,即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促进空气清洁的过程,要鼓励市场企业、社会资本、智库机构、社会组织、社会民众等多元化市场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如设立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等,形成多元共治、利益共享的协作性治理体系。

三、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自觉共筑美丽蓝天

在科技日益发达、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今世界,要学会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天地人和谐共存的道德意识真正拥抱现代科技。雾霾的治理,关键在于人,尤其是鼓励和引导人们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真正奉行“丰衣足食,勤俭持家”的生活哲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吃饭、穿衣、住房、出行等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长此以往,就会改善人地之间的关系,为提升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新要求,积极发展共享经济体系,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闲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能耗和资源的浪费。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构筑机制区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一带一路”构筑“健康丝路”
分区域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践行治水方针 构筑安全保障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