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民间亲属称谓语的两意性及其影响

2017-03-11 14:40张志鹏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山西临汾041000
名作欣赏 2017年9期
关键词:外孙外甥王蒙

⊙张志鹏[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 山西 临汾 041000]

元代民间亲属称谓语的两意性及其影响

⊙张志鹏[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 山西 临汾 041000]

本文分析亲属称谓语的两意性对王蒙与赵孟頫的关系“甥”意的理解所造成的困惑,进而分析元代其他亲属称谓语的用例,以及称谓语的两意性特点在当今方言中的影响。

亲属称谓语 两意性 甥 民间 元代

亲属称谓语在民间使用中由于具有两意性,因而显得其意义模糊不清,如果民间称谓语表意模糊性的特点出现在文献典籍中,就难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古代典籍对元人王蒙与赵孟 关系的记载不一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一)记载为“外孙”关系的:

《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十六《赵子昂仲穆彦徵三马图卷》载王蒙题跋云:“……王蒙在文敏公为外祖,总管为母舅,知州为表弟,岂敢品题哉,实识悲感耳。”

元末明初杨维桢《铁崖诗集》丙集《题王叔明画渡水僧图》注:“叔明乃松雪(笔者按:松雪为赵孟 号)外孙,国器松雪婿。”

元末明初高启《题王蒙〈溪山深秀图卷〉》云:“王叔明为文敏外孙,而其画法自立门户,别具一种姿态,与文敏无一笔相似,其品格不下文敏宜矣。”

(二)记载为“甥”关系的:

元末明初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云:“王蒙,字叔明,吴兴人。赵文敏(笔者按:文敏为赵孟 谥号)甥。画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秀润可喜,亦善人物。”

元末明初顾瑛《草堂雅集》卷十二:“王蒙,字叔明,赵文敏公之甥。强记力学,作诗文书画尽有家法,尤精史学。游寓京师,馆阁诸公咸与友善,故名重侪辈。”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本传云:“王蒙,字叔明,湖州人,赵孟 之甥也。敏于文,不尚榘度。工画山水,兼善人物。少时赋宫词,仁和俞友仁见之,曰‘此唐人佳句也’,遂以妹妻焉。元末官理问,遇乱,隐居黄鹤山,自称黄鹤山樵。洪武初,知泰安州事。蒙尝谒胡惟庸于私第,与会稽郭传、僧知聪观画。惟庸伏法,蒙坐事被逮,瘐死狱中。”

以上两类记载,第一类中,王蒙直言自己是赵孟 的“外孙”,既是本人所说,那么此说法定不会有误。第二类中,夏文彦、顾瑛和《明史》说王蒙是赵孟 之“甥”,关于此处“甥”的含义,鲜有关注,就连唐圭璋先生在提到二人关系时也是单言一“甥”字,他在《全金元词》王蒙小传中云:王蒙:“蒙字叔明,吴兴人,赵孟 甥。”

杨宝霖先生首先明确提出此“甥”义为“外甥”,在《〈全金元词〉拾遗订误》中纠正说:“王蒙非赵孟 之甥”。直接表明他所理解的“甥”即“外甥”。又说“谓王蒙为赵孟 甥,非今世始,当代已然”,“还是王蒙自言为真……可确知王蒙为赵孟 外孙”。

如此一来,元末明初夏文彦、顾瑛和《明史》所说的王蒙为赵孟 “甥”的关系,即为“外甥”,表面来看,两人和《明史》的记载有误,因为王蒙本人都说自己是赵孟 的“外孙”了,岂能又为“外甥”关系?然而夏文彦、顾瑛与王蒙同为元末明初人,尤其是夏文彦,与王蒙不仅同为元末明初画家,且两人俱为吴兴人,既是同乡,又为同一时代的人,都是相互熟悉的画家,为何夏文彦说王蒙是“赵文敏甥”呢?

实际上,夏文彦、顾瑛和《明史》所说的“甥”并没有错,“甥”在文中就是“外孙”的意思,只是杨宝霖先生误解了“甥”的意思,他的纠正反而弄错了。他们使用的词语是元代民间的一种称呼,元人称呼“外甥”与“外孙”均可用“甥”来表示。“甥”有“外甥”和“外孙”意义的用例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辞源》对“甥”的解释:“(1)姊妹之子称甥。诗大雅韩奕:‘韩侯娶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2)女儿之子称甥。诗齐风猗嗟:‘不出正兮,展我甥兮。’传:‘外孙曰甥。’”“甥”有“外甥”和“外孙”两意的用法在今天的北方方言和现代汉语中依然有所保留。在山西北部的一些方言中,“外甥”即“外孙”,《阳曲方言志·分类词表·亲属》云:“外甥子:外孙。”《平鲁方言志》云:“外甥:外孙。”而在山西南部方言中,“外甥”有两意:一为外甥,一为外孙,《运城方言志·分类词表·亲属》云:“外甥:外甥;外孙。”《临汾方言志》·分类词表·亲属》云:“外甥子:外甥;外孙。”在北京方言和现代汉语中,“外甥”也有两意,《北京方言词典》:“外甥:外甥;外孙。”《现代汉语词典》:“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儿子;〈方〉外孙。”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北方方言和现代汉语中,“外甥”均有“外孙”的含义。所以说,夏文彦、顾瑛和《明史》所说的“甥”,为元人民间称谓,在文中当指“外孙”,而不是“外甥”。

元人亲属间的称谓语在民间使用中,多出现两个意义,这种两意性的特点在元代刊行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俗本读物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一)女婿

在元代,“女婿”有两意:一是丈人称呼女儿的丈夫为“女婿”,一是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女婿”,二者均指同一人。

1.《拜月亭》第二折宾白:(孤云了)(正旦做打悲科,云:)车驾起行了,倾城的百姓都走……(正旦做害羞科,云:)是您女婿,不快哩。(孤云了)(正旦做说关子了)

上文“是您女婿”这句话,是王瑞兰对自己的父亲“孤”(即王镇)所说,所以,此处的“女婿”指“您女儿的丈夫”,即丈人与丈母可称呼女儿的丈夫为“女婿”。

2.《拜月亭》第三折:(小旦云了)(正旦云)咱无那女婿呵快活;有女婿呵受苦。(小旦云了)(正旦云)你听我说波。

上文“咱无那女婿呵”是王瑞兰因思念蒋世隆而发出的感慨:自己没丈夫时心情愉快,有了丈夫反受相思之苦。所以此处的“女婿”指“自己的丈夫”,即妻子称呼丈夫为“女婿”。

(二)昆仲

在元代,“昆仲”同样有两意:既可指“兄弟”,也可指“兄妹”。

1.《拜月亭》第一折:【醉扶归】你道您“祖上亲文墨,昆仲晓书集,从上流传直到你,辈辈儿都及第”。您端的是姑舅也那叔伯也那两姨,偏怎生养下这个贼兄弟?

上文“昆仲”指“兄弟”。王瑞兰与蒋世隆在逃亡途中,偶遇落草的陀满兴福,他曾得蒋世隆的帮助,后两人结义为兄弟,但王瑞兰不知情,因不喜欢落草为寇的陀满兴福,于是心生不满,遂指责蒋世隆:“你不是说你祖上都喜欢文墨。兄弟都通晓诗书,祖上流传到你这一代,祖祖辈辈都考中功名,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习武的兄弟?”所以,此处的“昆仲”指“兄弟”。

2.《拜月亭》第一折:【金盏儿】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唱:)怕不问时权做弟兄,问着后道做夫妻。

上文“昆仲”指“兄妹”。王瑞兰得知蒋世隆跟他妹妹走散后,唱道:“您昆仲各东西”,由此可知此处“昆仲”指兄妹。

(三)子母

在元代,“子母”既可以指“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还可以指“女儿与母亲”的关系。

1.《楚昭王疏者下船》第二折:【紫花儿序】将他乾坤忠孝,盖世英雄,来报那杀父母冤仇。俺弟兄每舍弃将您子母收留。你好优游,兀的是几处笙歌几处愁,你好不交死仇君皇后。

第三折:【迎仙客】吴邦助着子胥,楚国陷了包胥,没乱杀弟兄慌杀子母。急煎煎死临头,眼睁睁活受苦。后面闹吵吵军卒,前面翻滚滚野水无人渡。

第三折:【满庭芳】哀哉子母,古今希有,前后俱无。儿为孝子,妻是真贤妇,枉祭了群鱼。儿呵,你舍命投江救主,妻呵,你抵多少出嫁从夫。

《楚昭王疏者下船》中出现的三次“子母”均指“楚昭王的儿子与楚昭王的妻子”,所以它指的是“儿子与母亲”的关系。

2.《拜月亭》楔子:(正旦唱)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第一折:【金盏儿】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

第二折宾白:(正旦唱:)家缘都撇漾,人口尽逃亡,闪的俺一双子母每无归向!(正旦做打悲科,云:)早是赶不上大队,又被哨马赶上,轰散俺子母两人,不知阿者那里去了!

《拜月亭》中出现的四次“子母”均指“王瑞兰”与她的母亲,所以此处的“子母”指“女儿与母亲”的关系。

(四)兄弟/弟兄

“兄弟/弟兄”今指男性同辈间的称呼,但这一词语在元代不仅可以指今天意义上的“兄弟”,也可指“兄妹”。如《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拜月亭》的“兄弟”一词,就同时具有上述两方面的意思。

1.第一折:【醉扶归】你道您“祖上亲文墨,昆仲晓书集,从上流传直到你,辈辈儿都及第”。您端的是姑舅也那叔伯也那两姨,偏怎生养下这个贼兄弟?

此处的“兄弟”指蒋世隆的义弟陀满兴福,为男性同辈间的称呼。

2.第三折:【倘秀才】来波!我怨感,我合哽咽,不刺!你啼哭,你为甚迭?……(小旦云了)(正旦云:)您两个是亲弟兄?(小旦云了)(正旦做欢喜科,唱:)

此处的“弟兄”明显是“兄妹”之意。正旦(王瑞兰)说:“你(指蒋瑞莲,蒋世隆的妹妹)跟蒋世隆两个是弟兄?”显然,此处的“弟兄”指“兄妹”。

从以上四个亲属间称谓语在元代俗本读物中均有两意可以看出,这些称谓语的意义均不固定,若不借助于一定的话语情境,单凭一句话往往难以确定两人之间的关系。

元人亲属间称谓语的两意性的特点,不仅在古代典籍中有所反映,在今天的民间称谓中也有广泛使用。上文提到的“甥”“女婿”“昆仲”“子母”“兄弟/弟兄”等元人亲属称谓语所指称的两意关系,在山西方言(以晋南的河津市为参照)中还有保留。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五个词之外,还有其他词语也具有两意性:

1.捏/婆(奶奶)

山西晋南方言中,称呼“奶奶”为“捏”或“婆”(河津汾南人说捏,汾北人说婆)。不过现在普及推广普通话,很多小孩不再说“捏/婆”,而代之以“奶奶”。“捏/婆”一词既可以指“奶奶”,又可以指“姥姥”。河津人平时称呼的时候是没有区别的,只有向别人介绍时,才会加上限制成分“屋里的”或“舅家的”:A.这是我屋里捏/婆。(这是我家里的奶奶,即奶奶);B.这是我舅家捏/婆。(这是舅舅家的奶奶,即姥姥)。

2.牙(爷爷)

与“捏”或“婆”相对应的是“牙”,即“爷爷”。同理,“牙”既可以指“爷爷”,又可以指“姥爷”。此称呼同样是面称的时候是没有区别的,只有向别人介绍时,才会像上面提到的“捏/婆”一样,加上限制成分“屋里的”或“舅家的”:A.这是我屋里牙(这是我家里的爷爷,即爷爷);B.这是我舅家牙(这是舅舅家的爷爷,即姥爷)。

在今天,这种亲属称谓词语之间的两意性的特点,还在向前发展,依然影响着一些词语的表达功能。例如河津方言中“哥哥”“姐姐”由原来的指称确定性渐渐变成指称模糊性、不确定性,再结合上述“甥”“女婿”“昆仲”“子母”“兄弟”“捏/婆(奶奶)”“牙(爷爷)”等称谓词的两意性,我们不得不承认元代称谓语的两意性的特点不仅在北方方言特别是山西方言中得以保留,而且现在还在影响着山西方言部分词语的发展。

元代亲属称谓语指称功能的两意性的特点,不仅影响对典籍的理解,也影响着今天部分词语的意义,在方言和俗文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称谓语的这一特点不应被忽视。

①②③④ 转引自杨宝霖:《〈全金元词〉拾遗订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点校疑误汇录》(五),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2-83页。

⑤ 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411页。

⑥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33页。

⑦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46页。

⑧⑨ 杨宝霖《〈全金元词〉拾遗订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点校疑误汇录》(五),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2-83页。

⑩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38页。

⑪ 温端政主编、孟庆海著:《阳曲方言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78页。

⑫ 郭文亮:《平鲁方言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6页。

⑬ 温端政主编、吕枕甲著:《运城方言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⑭ 温端政主编、潘家懿著:《临汾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78页。

⑮ 陈刚编:《北京方言辞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79页。

⑯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修订第3版,第1294页。

作 者:张志鹏,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和古典文献研究。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外孙外甥王蒙
小外孙助我取稿费
唱歌催眠
感动王蒙的一句话
这样对待你,你还说他很好?
不同寻常的暑假
假装
磕头
王蒙强调莫用网络“浏览”代替“阅读”
回归童心近禅境
爷孙网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