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秋雨[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生活与经历——村上龙笔下的青少年形象分析
⊙莫秋雨[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作家村上龙关注本民族社会生活,并重点对青少年一类人物进行描写,用自己独特的观赏角度以及自身经历去诠释青春。本文从村上龙笔下三类不同的青少年形象着手,通过对村上龙作品的对比分析,与小说中青少年在特定环境下所展现的人物性格,从而影射社会、家庭、教育等现实层面的问题,进而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发展轨迹。村上龙在创作方面视野宽阔,立意高远,能够透视出整个日本民族的人类社会意识。
村上龙 青少年 形象 原因
村上龙是日本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生活下的日本由于战争、利益的驱使,正受到美国军队的进驻,生活文化制度等方面受外来文化冲击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选取村上龙笔下的青少年作为分析对象,以自身为研究主体,反映出日本社会混乱现状,并以其为背景,解释日本社会、教育、人物性格方面的变化;就研究角度而言,详细分析青少年形象,使读者认识当时日本社会普遍的人物生活状态,更进一步感受村上龙的思想内涵;另外,通过对青少年形象的分析也有利于认识村上龙自身生活的轨迹,了解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1.自闭的形象 村上龙生活在美日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中,他的作品描绘了日本青少年在这种生活下的改变。这在村上龙的《寄物柜的婴儿》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生的希望让两个自带光环的人类幸存下来,各有追求的他们,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了苦与辣。他们内心是孤独的,却报复社会,报复人类的一系列行为。阿菊生命力顽强,多动但不多语;阿桥温文尔雅,却不愿与外联系。他们渴望温暖,对生活本身抱有希望,但在外又被生活残缺所束缚。正因如此,生活的经历造成了性格的孤寂。村上龙表达出了青少年在自我意识下,渴求新生,极度想走出自我的枷锁却又找不到出路的悲痛遭遇,他们寄托着村上龙的生活理想。
2.叛逆的形象 村上龙于1976年发表的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被视为日本文学进入亚文化的开端,获得第75届芥川奖,在日本引起轰动。小说主人公阿龙与同伴们过着骄奢淫逸、萎靡不振的生活,学习模仿美国文化中的嬉皮文化和音乐,他们精神空虚,性乱交、酗酒、吸毒,用沉沦代表反抗,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相比以阿龙为代表的青少年,日本社会面对残酷的战争时局后,出现了反抗意识、独立思想等社会风气。这种叛逆、无助的反抗,给作品增添了戏剧色彩效果,是村上龙笔下的又一类典型形象。
3.迷茫的形象 现代社会有规律的运转、权力模式下将人等分、规章制度对人身自由的限定,使得青少年愤愤不平。村上龙说过,体制里没有意义,他害怕所有年轻人迷失自己,从而迷茫。在村上龙的《69》中,剑和艾达玛身处“升学率响当当的”北高中学,大胆突破了校园封锁,抛开制度的外衣,忠实于自己的思想,用“想象力”封锁全校。面对警察老师的冷眼对视,他们无所畏惧,凭借着青春无悔的活力,沉浸在摇滚乐和嬉皮文化中,但谁知道他们以后的路会如何走下去?回到现实,反抗之后是凄凉,不被世俗肯定,最后的结局就是迷惘。
1.对自我的否定 作品《69》中的1969年,东京大学停止入学考试,此时日本展开了“全共斗”运动,年仅十七岁的剑,用超前意识破坏学校制度。校园封锁后,上演了清晨勃发盛典。但在文化的冲击下,他们无法给自己确立目标,例如,最终也没有和简小姐上演同一场话剧,模仿地下丝绒乐队而搞出来的鸡飞狗跳的混乱局面以及演唱歌曲中的否定歌词。但绝望不等于无希望,以剑为代表的日本青少年,其反抗后的迷失,多源于日本主义教条之下,谋求改变却又找不到目标,恶性循环后在自我意识中否定自己,这就是十七岁不稳定的青春。
2.对社会的否定 社会文明对于社会现状有着重要责任。村上龙《寄物柜婴儿》中的阿桥被社会的阴暗面所吞噬,一度以杀人释放自己。割舌、杀害怀孕的妻子等,都给他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绝望、内心恐怖是他的性格特征。阿菊是阿桥的保护者,他决心毁灭整个东京。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身为青少年的他们都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人性的丧失、思想的扭曲,正是社会文化产生的问题,这无疑是当时社会潜在的危害性影响。
3.对未来的否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上龙小说《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以东京横田美军基地为生活背景,描写了战后一群青少年颓废、迷茫、消沉的真实写照。文中佐世保的长期存在,是在美军的带领下不断地发展着。“我”和美国士兵的这种关系,也正是在作为政治的延长线的基地上形成的。基地无疑给了这群日本青少年巨大的压力,他们似乎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把自己演化成美军士兵,和他们一同骄奢淫逸,仿佛行尸走肉般浑浑噩噩。村上龙通过对这类形象的塑造,反映出日本社会青少年的懵懂,他们没有把握自己生活的权利,存在的意义等于失去人生目标,现实否定未来。因此青少年们的未来,在村上龙笔下,成为最重要的一部分。
4.共性方面 村上龙刻画青少年,不同环境下,人物形象各不相同。但人性缺失、青春洒脱和迷惘空虚,是青少年身上的共同特性。在日本本土的生活中充满着颓唐、随意的社会思想,让这一代青少年无路可退;家庭方面,传统的家庭构造逐渐瓦解,使得青少年偏离了生活轨道。他们痛恨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残酷与冷漠,不断自我颓废。《寄物柜婴儿》中的阿桥因为生活遭遇,认定是命运的安排,一味地报复社会。社会观念淡薄,社会人性缺失,造成社会的教化问题,反射出社会的黑暗面,有着深切的现实意味。他们是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者,叛逆萎靡是他们的共性。
5.个性方面 村上龙在日本文坛是独树一帜的作家,他作品中所表达的态度也极具现实深度。在《69》后记中,他怀着“今后再也写不出这么快乐的小说了”的心情,进行自我表达。在所有人看来,“校园封锁事件”是胡闹任性,但他们是快乐的,参与的同学也是快乐的,他们是能量的化身,他们不屈服于规矩之中,放纵热情。青少年的朝气蓬勃,正是新生力量应有的性格。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迷失自己的阿龙沉醉在性爱当中,酗酒,偷盗,违反法律等,最后没有生活方向。结局写道:“假如温暖的阳光照得到这里,我拉长的身影可以盖住灰色的鸟和菠萝吧。”此时阿龙的内心极度渴盼阳光,他是快乐的,无论以前的生活是多么难以想象,那一抹透明的蓝下寄托着它美好的东西。阿龙表达出改变生活的夙愿,表现出他所向往的光明之路。村上龙笔下的青少年饱受风霜,都经受过制度、文化、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又都有着快乐的追求,突破了各种条条框框,显现出鲜明的个性。这种快乐的个性来源于青少年们的自由平等的心境。
1.个人成长经历的原因 1952年出生于长崎县佐世保市的一个教师家庭的村上龙,年幼时就具有了敏感、睿智等个性特征。高中阶段,他和同学组织乐团、拍电影、办演唱会、举行文艺盛典,并因参加校园封锁被无限期停学,这段往事被写成小说《69》。1970年东京大学停止入学考试,使村上龙对未来一片迷茫。作为青少年的他,在东京都福生地区的美军横田基地,开始了放荡狂妄的生活,更是为他的文学生涯埋下伏笔。村上龙在1976年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主人公阿龙在美军基地的男欢女爱、狂吻激情下,放弃生活的意义,表现出对未来的恐慌,从而一举成名。1980年,《寄物柜婴儿》的出版,是村上龙转型时期的标志,从描写自身经历的残缺和反叛行为,到本篇的人性的变态,对社会具有很深刻的思考。作品中阿菊、阿桥的心理扭曲,报复人类和社会和行为,为塑造青少年的人物性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预示着村上龙勇敢生存的希望。
2.日本社会影响的原因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日本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日本文学的发展也有了空间。对于村上龙等作家来说,社会和思想的独立是整个国家飞速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朝鲜、越南战争严重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步伐。日本社会吸收美国的内力,青少年们的摇滚乐、前卫电影、嬉皮文化等也进入日本青少年的生活之中;美国开始“全共斗”政治反抗的扩张,日本也效仿开来。日本社会的反潮不安、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政治的强烈反差、受伤害的青年们,备受村上龙关注。多方面描写、多重性格写照等青春体系的小说在日本社会的稳定与不安中发行。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入文化时代。《69》《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的行为艺术和思维艺术也属于日本社会伦理的范围,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也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村上龙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对当时日本受美国文化熏陶的青少年的描写有突出成就。自由主义的村上龙以自己为中心,用青少年作为代表,用写实的手法、空虚的情境、反叛的审美表现出青少年们骄奢淫逸、偷杀抢掠的堕落生活,反衬出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作品以点带面,以阿龙的直率颓废、阿菊和阿桥的反人性、剑的纯真迷茫,反射出当时社会青年的性格特点,他们的经历影响着当代社会。村上龙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众多的文学形象,备受社会的青睐。
[1][日]南雄太.村上龙作家作品研究[M].专修大学出版局,2007.
[2] 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吕元明.日本文学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作 者:莫秋雨,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指导教师:焦玲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青年专项课题“经典影视资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14Q119);2014年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学术骨干项目“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阿米尔·汗电影研究”(QG201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