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7-03-10 02:12李宁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业高校创新

李宁

摘 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尽快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是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1B-0076-02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到2016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达到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2016年成为“最难就业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北京表示,要开发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愿望匹配的岗位,归根到底是要寄希望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创新创业。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旨在通过提高全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毕业生就是这一战略的主要执行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413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765万人,增幅达90%以上,就业压力剧增。但是面对逐年增加的就业人数,就业岗位没有出现增长。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大学生就业难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另一方面,由于受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出现偏差,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部分学生主要把当公务员和考事业单位作为目标,但入选率较低。大部分学生愿意去北上广等待遇高的地方工作,不愿去需要人的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化。

二、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关系

(一) 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大学生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个人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提高了就业率。因此,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创业,这样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帮助别人就业。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偏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不够重视,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毕业以后更倾向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并未把自主创业当成一个重要就业渠道。

(三) 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匮乏

由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起步较晚,重视度不高,创新创业的师资缺乏,即便有老师,老师的创业水平也不高。一般高校都是由辅导员担任创新创业的老师,大多数老师都很年轻,有的甚至刚毕业,没有创业的经验,只能在课堂上讲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而师资不足和师资水平不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些高校专门聘请企业家、成功人士来校给学生讲课、做报告,这样做的益处是使学生对创业有真实的感受,更接近实际。弊端是这些人虽然实际经验丰富,但授课经验不足,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是息息相关的,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是创业的原动力。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营造一个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可为创新思维、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创业氛围又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自己主动组建创业团队;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支持大学生创业,如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大学生还应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业成果。

(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国开展全民创新创业起步较晚,专职从事创新创业的老师相对较少,最近几年才有一些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本科专业。随着国家“十三五”计划推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对高校专业老师的要求剧增,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各高校从专业课教师到班主任、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都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鼓励专业教师,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这些教师以自己的實际经验为大学生讲解创业知识,提高可操作性。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1.要积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要将普遍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针对性。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放宽毕业年限,到社会中锻炼自己。同时还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奖学金,对那些创业比较成功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主创业中。

2.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创新创业成果起着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QQ群、微信群等平台宣传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创业政策。各高校还可建设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高校还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大赛。

四、国家政策扶持

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国家一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政策。以内蒙古为例,2015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步入快车道,自治区在首府建设了占地1024亩的高校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园;自治区教育厅主办了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9所高校、70个项目、500名学生参加了赛事。2016年起内蒙古启动实施的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支持200个项目,计划到2020年累计完成自治区级“大创计划”1000项。自治区级“大创计划”主要面向本科生,以二年级本科生为主,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自治区教育厅将对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资助,参与计划学校要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自筹经费。同时自治区将进一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可享受单笔贷款最高额度50万元,贷款期限两年的贷款扶持。自治区团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银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将联合实施“青创易贷”青年担保创业贷款项目,服务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就业。

总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国家、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一方面学校在大学生创业之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训,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创业初期,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扶持、企业资助等支持。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还得到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的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王建强,胡军卫.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J].新西部,2014,(2).

[2]史凤贤.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

[3]曾伟,白凤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 [J].赤峰学院学报,2009,(2).

[4]韩梦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高校创新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