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丽
蔬菜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李红丽
2003年的秋天,住在一个院内的崔妈妈让我帮忙去种菜。想着平日里老人家总送些时令小蔬给我,我便满口答应了崔妈妈的要求。
地里各式蔬菜郁郁葱葱,田头坐着几个种菜人。有位大姐从地里摘来几个南瓜,递给我说:“农艺师,您帮忙看看,这些瓜咋了?是虫子吃了还是气瓜啊?”还没等我开口,大伙儿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是气瓜(相传南瓜拇指大小的时候,有人用手指小瓜,南瓜生气后形成气瓜);有的说是被蜂子螫了;有的说是长蛆吃不成了。
等大伙儿话毕,我告诉大家:“用手指南瓜形成气瓜的说法不符合科学道理。这些坏掉的南瓜是被一种叫瓜实蝇的害虫为害了,瓜实蝇在瓜上产卵后,瓜内长蛆就会烂掉。”看着随处可见的烂瓜,我提醒大伙儿:“被害南瓜不能乱丢乱弃,要及时捡除并集中处理,否则瓜实蝇为害会越来越重,到最后就无瓜可吃了。”从那以后,我就成了方圆百里的蔬菜专家。
说实话,在学校学的那点书本知识不足以应付生产中的突发事件。宜昌市长阳县是全国闻名的蔬菜大县,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34万hm2以上,境内的火烧坪、榔坪等乡镇的反季节蔬菜品种多,设施栽培和健康栽培等新技术应用普遍;低山河谷地带的蔬菜大棚和露地栽培品种更加丰富。每到蔬菜基地,我都害怕会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
因为平时农民朋友们的问题太多太多,有问种子的,有问病虫的,有问质量管控的,也有问种植技术的,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番茄种啥品种好?”、“鲜红的和粉色的番茄品种间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辣椒‘疯了’咋办?”、“白菜‘半边疯’是咋回事?”、“苦瓜种子不爱发芽咋整?”、“黄花上小虫子咋治疗?”……为了不让农民朋友失望,我下决心好好学学,随即便买了很多蔬菜专业书来充电,还从网上搜索各类常见蔬菜知识,但还是感觉远远不够用。
常言道:“三年一个生意手,十年一个庄稼汉。”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天,我到长阳县蔬菜办公室取经,看见菜办同事桌上的《长江蔬菜》,不由眼前一亮。这不是最权威、最全面、含金量最高的蔬菜专业杂志吗?这里面不是有专家们的成功经验吗?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从这以后,我迷上了《长江蔬菜》……
《长江蔬菜》(上半月刊)开辟了品种导航、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和专家坐诊等13个栏目。学习品种导航后,根据长阳县气候特点,我向菜农们推荐了许多新品种,比如奶油生菜、翡翠早南瓜、京丰1号甘蓝、雪单1号白萝卜等30多个品种。
爬满墙的丝瓜
2003年,长阳高山蔬菜忽然遭遇特重病害,初期大白菜和甘蓝生长缓慢、矮小,后期基部叶片变黄、萎蔫呈失水状,严重时全株枯死。病株地下部着生许多根瘤,有的大如鸡蛋。这种病害是我和同事们从未见过的。
正在这个时候,《长江蔬菜》刊登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朱凤娟和邱正明2位老师撰写的《长阳县高山蔬菜产销调研报告》。我反复阅读,对照内容指导自己的工作,从文章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十字花科根肿病和甘蓝细菌性缘枯病、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以前看到白菜成株成片倒蔸,从根部烂掉,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而朱凤娟和邱正明2位老师的文章则让我对该病有了细致的了解和认识。
2015年,《长江蔬菜》发表了贺亚菲的《同是农业人,为何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文章。这篇文章立刻吸引我的眼球,他说出了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的困惑,引起共鸣。面对高高在上的“蒜你狠”、“姜你军”,农业人有的欢喜;面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宗品种,农业人有的愁眉不展;面对突如其来的农业寒冬,我跟着作者一起思考,一起行动。
看到有着千年栽培历史的丝瓜,花朵灿烂而结瓜寥寥的现象,我向菜农推荐了《长江蔬菜》上金永祥等发表的《大棚丝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中的“换头、整枝和落蔓”技术,强调摘去主蔓生长点,进行换头,控制主蔓生长过快和茎蔓要按顺时针方向盘绕的技术要点。
2015年,《长江蔬菜》新设农业创客栏目,专门介绍家庭农场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等模式探讨,提出“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实现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无缝对接的新思路,强调家庭农场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要坚持蔬菜标准化生产和生态栽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保障“菜篮子”安全。受此启发,2016年7月,我组织长阳“三品一标”企业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青基地)的创建活动。
试想,一个企业生产的绿色食品蔬菜能达到“青基地”的食品安全要求,能进入学校、幼儿园供应孩子们食用;基地可视化管理,家长和孩子自由采摘,边学习植物知识边体验亲子生活,何乐而不为?
《长江蔬菜》开通微信公众号后,我常常跟着里面文章中介绍的“小阳台、大作为”的方法学习蔬菜水培技术,学习自制蔬菜生长营养液等,如今我的小阳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每天清晨醒来,我都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浏览《长江蔬菜》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蓦然回首,十三载光阴已过。还记得2003年的那一眼,《长江蔬菜》成了我的导师和益友。当我从实践中学到窍门时,我会第一时间敲打键盘,洋洋洒洒,撰文一篇,然后寄给她;当我收到杂志后,我会紧紧抱住她,细细打量她,认真阅读她。我很想对她说,这些年,一路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