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荣贤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34)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曹荣贤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34)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几率,该疾病是指患者机体冠状动脉供血系统发生“故障”,进而导致心脏急剧缺血或者心肌坏死等问题,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7.6±3.2)岁;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8例,女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7.9±2.4)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心电图:心电图显示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上抬;胸导联大于或等于0.2mV;肢体导联大于或等于0.1mV;(2)发病6小时内。
1.2 治疗方式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加入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使用尿激酶,剂量为150万U-200万U,加100 mL生理盐水,30 min溶完。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为100 mg,一天一次。口服氯吡格雷,首次服用300 mg,一天一次,第二天后,剂量降到75 mg,一天一次[2]。
1.3 观察指标
根据我院相关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50%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大大缓解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步缓解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中所含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并进行x2值的检验,利用P值判定数据的差异,P<0.05时,说明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显著差异。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例数达7例,比对照组多3例;观察组显效例数为5例,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无效例数仅1例,比对照组少4例,且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比对照组高26.66%,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中常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疾病发病速度快,进展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很有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其诱发因素多不明显,常发生在安静状态下,且程度较重,预后差等,因此,为科学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在做好生命体征等常规检查的同时,还应加入对应的药物治疗。临床中多选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属ADP受体阻滞剂,可阻断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机体纤维蛋白原结合,最终使得血小板无法聚集。通过联合阿司匹林等药物,其疗效更为确切,阿司匹林是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抗血小板积聚的药物,可有效恢复患者血流量。在尿激酶溶栓的基础上,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愈例数达7例,比对照组多3例,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胸痛等临床症状,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1] 陈洪云,刘 玲,吴 猛,等.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4):431-432.
[2] 王 聪,周小波,寇双庆,等.氯吡格雷150 mg与三联抗血小板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7):73-75.
本文编辑:李 豆
R542.2+2
B
ISSN.2095-8242.2017.05.9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