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永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650)
CT与MRI影像技术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价值的比较
吴德永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650)
目的 探讨CT与MRI影像技术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MRI影像技术诊断,对照组(30例)给予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观察组总共检出110个病灶,检出率为100%,对照组总共检出54个病灶,检出率为34%,通过两组检出率的对比,观察组的诊断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显著,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采用CT与MRI影像技术诊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还可以清晰反映病灶的具体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CT;MRI影像技术;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价值
腔隙性脑梗死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症的诱发原因较多,而高血压也会导致小动脉与微小动脉壁脂质形成透明变形情况,进而致使管腔闭塞形成腔隙性病变[1]。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采用CT与MRI影像技术诊断,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为45岁,最大者74岁,年龄均值为(59.5±4.13)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者75岁,年龄均值为(59±3.21)岁,所选患者均符合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研究诊断标准。其中运动障碍型30例,感觉障碍型15例,感觉运动障碍型10例,其他5例。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CT诊断,主要选择16层螺旋CT(设备生产厂家:沈阳东软;设备型号:Neuviz,DauI)层厚5 mm;0.5 T,对患者进行常规轴位连续平扫;观察组给予MRI影像技术诊断,MRI设备(生产厂家:宁波鑫高益,设备型号:OPER-0.5)层厚10 mm,应用8圈头线圈,对颅脑进行常规扫描,将扫描序列设置为AX T1WI、T2WI、T2 FLAIR、DWI,扫描层厚与层间隔均为10 mm,对18个层面进行扫描[2]。检查完成后,将检查结果由2名以上主治医生共同辨认诊断,对病灶数量、大小、形态等进行观察与分析。
1.3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s”,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组间率用(%)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1 CT与MRI的检出率比较
60例患者中,观察组总共检出110个病灶,检出率为100%,对照组总共检出54个病灶,检出率为34%,通过两组检出率的对比,观察组的诊断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显著,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CT与MRI的表现
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均可见斑点状、小圆点、长圆形病变形态,影像可见病灶大多边缘不清晰,未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在密度信号方面,两种检查方法存在差异,在CT检查中,腔隙性脑梗塞病灶信号呈低密度分布,在MRI检查中,可见等长或者稍长的T1信号与长T2信号、较高的T2FLAR与DWI序列信号。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比较快,病情紧急,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有较大威胁,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因此在患者就诊后,往往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治疗需要以准确的诊断为依据。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后,一般不会有大体积的病灶出现,大多由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在缺血、缺氧的影响下,脑细胞的代谢会受到影响,对钠钾离子泵与ATP酶的功能造成阻碍,使病灶中钠离子的浓度增高,进而致使病灶处的脑细胞出现毒性水肿现象[3]。
从医学的角度看,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较小的梗死灶,它的直径一般低于1.5cm。目前,临床中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多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主要将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采用CT与MRI影像技术诊断。研究表明,60例患者中,观察组总共检出110个病灶,检出率为100%,对照组总共检出54个病灶,检出率为34%,在CT检查中,腔隙性脑梗塞病灶信号呈低密度分布,在MRI检查中,可见等长或者稍长的T1信号与长T2信号、较高的T2FLAR与DWI序列信号。
综上所述,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采用CT与MRI影像技术诊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还可以清晰反映病灶的具体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赵 义,郭宝堂.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价值的比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05(23):152-153.
[2] 唐 秀.腔隙性脑梗死早期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6,02(15):11-12.
[3] 郭春丰.用CT、MRI检查在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3(05):52-53.
本文编辑:吴 卫
R814.42
B
ISSN.2095-8242.2017.05.9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