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 张晓宇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结构主义人类学述评
安稳 张晓宇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二战后兴起的西方人类学学派中,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以及以特纳、萨林斯、道格拉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通过对结构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渊源和后续主要代表人物的结构主义观点的阐述,以期梳理人类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萨林斯;仪式
通常人们会将索绪尔的理论作为结构主义的一个起点。索绪尔把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看做是语言分析的关键。索绪尔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他的结构语言学标志着符号学和符号论的建立和结构主义的诞生[1]。索绪尔之后,以雅各布逊、特鲁别茨科依、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结构语言学产生了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列维·斯特劳斯借鉴了结构语言学的方法探索了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的“深层结构”问题。
列维·斯特劳斯从雅各布逊的语言学理论得到启发,尤其是音位区别特征和音位三角模式。其次,特鲁别茨科依也对列维·斯特劳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从“有意识的”语言现象到“无意识的”基础结构的观点,将语句整体的关系作为分析的关键,以及通过归纳和具有“绝对特征”的逻辑推理发现一般的法则等观点,在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神话和亲属制度的研究中有着清晰的体现。最后,列维·斯特劳斯借用了乔姆斯基 “深层结构”的概念将之应用于结构的分析之中。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各种语言在深层结构上具有一致性。这种结构的语法法则不是处于表层,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思维之中。
2.1 关于亲属结构的研究
列维·斯特劳斯将结构语言学和莫斯的交换理论应用于人类亲属制度的研究。他认为,关于亲属制度的研究如同语言之中的音位区分,“人类学家也可以尝试用类似的方法将任何特定制度的亲属称谓分解成他们的组成部分”“‘亲属制度’像‘音位系统’一样,是由思维在无意识思想层建立起来的”[2]。莫斯的关于交换理论同样也被列维·斯特劳斯加以延伸并应用于亲属制度的研究之中。
在《亲属关系的基本制度》一书中,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亲属制度体系包括称谓制度和态度体系。后者构成了前者的能动的整合。在“舅权”问题上,列维·斯特劳斯将问题集中在四种关系之上,即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和舅甥关系。继而在亲属制度的深层结构探析中,列维·斯特劳斯将这种结构建立在兄、妹、父、子这四个基础的称谓之上,并且把这四个基础称谓看作是最基本的原子。所有的亲属制度都是建立在四“原子”及其之上的基本关系结构的基础上,“都是通过新元素的组合、扩大或发展建立起来的”。
列维·斯特劳斯接受了莫斯关于交换的观点,将它作为社会整体现象来对待。他在亲属制度“基本结构”模式中的交换女人看作是社会得以形成的一个基本原理。“交换,始终是交换,它显现为婚姻制度所有形态的根本和共同的基本”[3]。人类的婚姻实际上是围绕女人产生的交换系统。同时,列维·斯特劳斯也借用了弗洛伊德关于乱伦禁忌是几乎每个社会共同遵守的的观念,用于婚姻交换的结构分析之中,并认为乱伦禁忌是婚姻交换的前提。
2.2 关于“拼贴”的野性思维
《图腾制度》《野性的思维》是列维·斯特劳斯关于原始思维的论著。前者得出了图腾制度的否定性结论,认为它实际是一种幻象,是由于早期人类学家受到错误观念蒙蔽的结果[4]。后者着重讨论了图腾制度的肯定性方面,并把原始人的“具体性的思维”与现代人类的科学、抽象的思维并置,强调了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其实是相互平行发展、相辅相成的。
列维·斯特劳斯将原始民族对动植物的分类与图腾制度联系在一起。例如哈努诺人把当地鸟分为75种、鱼分为60多种,尼格利托人能列举出450种植物、20种蚂蚁。他们这种精确的分类和区分行为完全基于一种好奇和兴趣,而并非功利性,“它首先是为了满足理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5]。图腾制度实际上则是一般动植物分类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进行社会分类时才会产生意义。因而,图腾既是自然的分类,也是有关社会的分类。图腾制度将动植物物种与人类氏族紧密联系起来。列维·斯特劳斯列举出许多动物分类和图腾命名的例子说明二元对立现象,同时提出了“转换系统”和隐喻、转喻、转化的概念,并认为这些是解释图腾制度的结构主义特征的关键。借用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列维·斯特劳斯将他的结构主义建立在符号的关系和意义之上。图腾算子、信码、概念图式等都是符号。所以,列维·斯特劳斯在解释图腾制度的深层结构时,着重强调了转换过程中的形式和相互间的关系,而非内容和现象本身。结构的转换实际上是一种观念的转换。
2.3 作为“二元对立”结构的神话
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神话的论述囊括在《神话的结构分析》一文和卷帙浩繁的三卷本《神话学》之中。在如何分析世界各地各种相似的神话的时候,他结合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认为只有通过结构分析才能了解。神话是由一些构成单元构成的,在分析时应在句子的结构和层次上分离出这些构成单元。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在于将神话划分为最短的分析语句,然后将这些精炼的语句进行排列组合,以揭示整体的逻辑认知和结构法则[6]。
3.1 特纳:仪式与结构
《仪式过程》一书是特纳关于象征结构的代表作。在文中,他提出把社会看成一是种动态的不断转化着的过程,一种结构性变化或结构与反结构的内在象征力量的结果。特纳也拓展了范·盖内普“阈限”与“过渡”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状态——交融(communitas)。它是指仪式前后两个“阈限”间的无结构的状态。因而,特纳的“结构”超越了传统结构主义研究的范式和静态的思维定式。他把“反结构”的概念应用于“结构”的分析之中,纳入了社会动态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思路,影响深远。
特纳提出与“结构”相对的“交融”概念,以表现社会呈现出的无结构状态。这里,所有的结构化的区分都将消失,而代之以无序、混乱的弱化结构。特纳以恩丹布人的酋长就职仪式为例,阐述了“阈限”的两种仪式——“地位上升仪式” 和“地位颠倒仪式”,以此来对应传统人类学中生命危机仪式和年度仪式的特性。通过对这一仪式的分析,特纳还总结了“阈限”体的特征:无性匿名、服从与静默和禁欲。“交融”不仅表现在部落社会之中,即使是现代科技发达的西方社会依然存在,如“千禧年”“嬉皮士”等。特纳进一步阐述了“阈限”人是“有污染性”和“有危险性的”,但却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在特纳看来,嬉皮士就是对“阈限”人最好的解释和表达,他们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改变力量。也就是,要想理解“交融”的关键,就必须理解他的“反结构”(anti-struture)。
社会是一个过程,一个辩证的过程,其中包含着结构与“交融”先后承继的阶段。从历史性特征表现,“交融”常常转化为结构的过程。特纳从方济各会的发展过程为例,用来阐述他对于“交融”的分类:存在主义的或自发性的、规范化的、意识形态的。其中,存在主义的或自发性的“交融”只存在于宗教创始人那里,后来随着宗教的发展,教义和教规逐步明确化并且不断产生分化(如异端),形成了同时具有结构和反结构特征的规范化的“交融”。因而,在特纳看来,结构与“交融”相互交替,“结构-交融-结构”无限循环,社会才得以持续不断的运转。
3.2 萨林斯:历史与结构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人类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历时性的层面,以及事件、象征、实践等,用来填补结构主义本身很少注意的动态的运作过程。其中,当时对历史与结构之间关系的反思尤为有趣,也促使历史人类学开始兴盛起来。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萨林斯关于“历史”与“结构”的关系的论述主要囊括在《历史之岛》《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现实》这两本书中。
人类学家所称的结构——文化秩序的象征性关系,仍是一种历史事物。萨林斯认为,结构是历史以文化的象征意义秩序(意义图式)的形式呈现的,同时文化也在行动中以历史的方式被再生产出来。萨林斯在《历史之岛》中写道:“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性”,“在不同的文化始终存在着根本的关键性的历史结构,尽管他们有时是模糊自相矛盾的或逻辑上不确定的”[7]。论及历史结构,萨林斯强调了“事件”的重要性。“结构”是“事件”的根据,而“事件”则是“结构”的体现。结构通过“事件”而得以延续。“语言”通过“言语”的形式出现。同样,“历史”也始终存在于“结构”当中。
夏威夷土著的原生神话与库克,体现了土著与西方人的遭遇中一种历史的结构。库克船长的被杀,到底是夏威夷岛的神话还是历史隐喻?萨林斯认为,不同主体的实践,使事件获得了结构性的意义,同时也会对结构产生反作用。结构是在行动中以历史的方式被再生产出来,但如果行动的偶然情境与现有的文化图式不相符,那么就会可能产生结构转型。
萨林斯提出的应从不同的文化秩序中理解具体的历史实践,将历史与结构结合,通过阐释地方性的本土观念以及本土观念在具体事件和实践过程中的结构分析方式,对于后续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走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构主义人类学理论从结构主义、象征仪式理论、历史人类学的发展过程表现了结构的概念从经验实在认识到非经验思维认识的转变,更加关注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模式。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深受结构语言学的影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文化的深层结构所决定。他把人类思维当做分析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关键。象征仪式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象征”与“意义”。作为“后结构人类学”之一,它克服了列氏结构人类学的“人类文化结构一元论”的局限。象征仪式理论注重的是象征的文化多样性与社会意义。而特纳从象征的“反结构”中探索社会凝聚力生成的原理;萨林斯提出的 “结构”概念,是通过“事件”和“结构”的相互配合以论证。其中,萨林斯的观点有着浓厚的唯物主义色彩。对萨林斯而言,“事件”一定是一种转换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它会导致原来分类系统和文化秩序的转换。
[1]阿兰·巴纳德. 人类学历史与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32.
[2]Claude Levi-Strauss,Structural Anthropology[M].New york:Doubleday and Company,1967:32.
[3]Claude Levi-Strauss.The Elementary Structures of Kinship[M].Boston:Beacon Press,1968:478-479.
[4]王铭铭.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370.
[5]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3.
[6]列维-斯特劳斯.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神话的结构分析”[M].史宗,主编;金泽,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410+411+417.
[7]萨林斯.历史之岛[M].蓝达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增华
Review on Structuralist Anthropology
AN Wen, ZHANG Xiao-yu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rise of the West anthropology school had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structuralism represented by Levi Straus and Turner, Sahlin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st structuralism. Through the structural anthrop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deological origin and the follow-up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point of view, comb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ism.
Levi Straus; Structuralism; Sahlins; Ceremony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4.046
2016-10-25
安稳(1988—) ,男,安徽砀山人,硕士。研究方向: 人类学。
K854
A
1674-6341(2017)04-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