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做人思想刍议

2017-03-10 21:52晴肖会平宋广成
兰台世界 2017年14期
关键词:陶行知个体职业

陈 晴肖会平宋广成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武汉 430079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武汉 430030)

陶行知做人思想刍议

陈 晴1肖会平2宋广成1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武汉 430079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武汉 430030)

陶行知针对如何做人的话题而为学生讲演《学做一个人》,提出试问中国“有几个是整个的人”之疑虑,并就何为不完整的人、何为完整的人、怎样做一个完整的人等问题层层分析说明,其目的鲜明、清晰。人,自认为是万物之灵,其实始终处于未完成之中。毫无疑问,《学做一个人》还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石,但这未必是人人都可以处理好的人生命题。在今天上下皆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成人成才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其中汲取什么借鉴和启示呢?这正是我们力图回应的话题和主题。

《学做一个人》 人格教育 当代启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堪称教育领域的“富矿”。宏观上看用其一生去验证,“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微观上看一篇一文皆学问,《学做一个人》《行是知之始》《第一流的教育家》等文论,无不彰表着思想的亮点。特别是刊发于1926年2月28日《生活教育》上的《学做一个人》讲演稿,就是其中一则鲜活的例文和人格教育的范例。这样的经典作品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依然显示出理论的魅力和实践的价值,使人不由自主产生“常读常新”之新鲜感。

一、《学做一个人》内涵解读

陶先生的讲演开宗明义:“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他设问: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接着他引用了《抱朴子》上的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本文主要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而展开。

1.何为“不完整的人”。陶行知先生说,依我看来,不完整的人约有五种情况:(1)残废者。一旦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2)依靠他人者。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3)为他人当做工具用者。这种人的性命,为他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4)被他人买卖者。被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者。(5)一身兼管数事者。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事,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陶行知所列出的这五种现象或情况,我们分析看第一、四两种是自己不可把握或部分不可控制外,其余三种情况应该是自己可控或可把握的,其后果也是因个体是行为责任者而完全由自己负责任。也就是说,个体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的主体责任者就是自己,怨不得社会的其他客观因素。

2.何为“一个完整的人”。针对当时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不完整的人”的问题,他接着就论述何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说:“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少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个要素。”(1)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80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80岁的老翁。(2)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3)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纵观陶先生“完整人”的要素,就是健康身体、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独立职业,前者是前提条件,后两项都强调其“独立”的重要性。如若一切皆不能独立,完全没有个体独立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素养,欲成为其完整的人或完善的人,完全是异想天开或者天方夜谭。独立的职业是经济独立的条件,经济独立又是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独立、行为自主的基础。可见,独立职业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先决条件,而且是独立思维和创新、创业的根基。

3.怎样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陶行知从生活教育观出发,认为教育源于生活,为了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认为解决其职业问题为青年学生之当务之急,学校应主动把“就业问题”纳入教育和育人过程。依此提出了他的“完整人”之教育构想。(1)依据个体兴趣引领就业。陶行知说,我觉得中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是“择业问题”。我以为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须有那样的才干。他说,我曾作过一首白话诗,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2)依据学理指导个体生活。陶行知在讲到学与做统一时说,现在我们专讲“学”和“做”两个字,要一面学,一面做。学和做要连起来。英语learnbydoing,也就是这个意识。我们要应用学理来指导生活,同时再以生活来印证学理。(3)为学的方法都要研究。他指出,将来诸君有的升学,有的就业,但是为学的方法全要研究。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4)提醒要不断警示自己。在讲演的结尾部分,陶先生不忘“完整人”的主题而提醒人们,他说:“我希望到会的个人,是四万万人中的一个人。诸君还要时常想: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我们精读研习《学做一个人》,认为陶先生全文贯通,一气哈成,层次清晰,主题突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不乏教育蕴意和引领价值,其历史意义和现代效能同时彰显,其现实的针对性又恰如其分。

二、当代青年成人成才中的困惑

人是什么?人是自然生成物,人又是社会生成物,人是自然生成物与社会生成物的辩证统一合成物。以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因素分析,即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个完整的人”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独立的职业三条件,既有先天自然的基础,也有后天因素(教育、环境、能动性)的协同与牵引,而且后天因素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居于核心的决定作用。环顾一下现实,对照陶先生的完整人的标准,我们今天的青年学生又是个什么状况呢?有什么亏欠与不足呢?就此我们简要归结以下几点。

1.“懒得动”呈恶性发展趋势。近期在上海进行的学生体质测试抽测,上海莫知名高中男生,引力向上及格者不到三分之一,得零分者比比皆是,能做十个者极其罕见。“手无缚鸡之力”对男孩子来说竟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央教科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健说:“几个月前我去大学和中学做体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连1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我50多岁了,一分钟还可以做10个引体向上。”统计发现,我国自1991年至2009年这18年间,国民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下降45%,我国仅有不到三成人参加体育锻炼。换言之,中国人“懒得动”呈恶性发展趋势。消耗健康,已成为一些人奋斗的代价。行胜于言。为了健康而行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可见,健康的身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和居民的“奢侈品”与“稀缺资源”,也是成为一个“完整人”的当务之急。

2.魏永康由学到思再到行之蜕变。湖南华容“神童”魏永康,可是个当代响当当的名字,而此人又颇存异议。自幼聪慧,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考入重点中学,13岁考入湘潭大学,17岁考研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母亲曾雪梅是一名工人,只让儿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结果难以适应研究型培养方式及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无奈被研究所劝退。这给母亲和亲属当头一棒,“你去死了才好”。经过集体反思和反省,决定让他从适应生活开始,渐进式地推进“转变、蜕变”方案。给予工作机会、结婚生子、接触社会等等一系列的过程磨砺,自己开始学着改变自己和思考人生与社会。他不缺天分,缺的是方向、方法。经过“挽救性”的教育引导,魏永康个体能动性被启发出来,经历一个由“学”到“思”再到“行”的艰难心理苦旅,于六年后的2009年再次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重新回归课堂和“学道”,在新的起点上再次开启了人生的旅程。由此反证陶行知提出的独立思想、独立判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多么关键和重要。

3.研究生毕业回乡务农,父亲气绝服毒。其主人公为苗卫芳,2011年7月从河北大学毕业时40岁了,加之中国近代史专业,曾经找到教职而嫌工资底下,回到河北阜平那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务农。他是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位研究生,曾是村里的骄傲,一下子成了“反面教材”,成为“书都白读了”样板和谈笑话题。因为他没有找到体面的工作,家人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次年5月,其父苗风山选择了服毒自杀。后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又要采取吊绳自杀,几经劝解才算停息下来。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当然,这里也存在传统就业观念和“读书做官”之陈旧思想,国人需要不断更新不合时宜的就业观念和职业歧视外,如若研究生毕业难以就业或者毕业就失业的话,家人和世人的确是难以接受的。没有独立的职业,哪里会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一切将会是虚无缥缈的或者简直就是空话、鬼话。可见,陶行知所说的“独立职业”对于一个的生存发展和成为“完整的人”是何等的重要啊。

三、培育青年一代成为完整的人

当下人们都在谈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问题,提出了三个层次九个大项的必备素养,即社会责任、国际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同时还细分为25个小项,以便微观了解和具体操作。如果从简洁有效、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原则着眼,统而概之为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完整的人”之三要素来看,也未尝不可。健康的身心两厢通用而是基本的条件诉求;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判断包含九条素养的各个层面与方面;独立的职业则是所有素养的目标指向、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目的所在。顺其时序来看,陶行知的“完整的人”的素质或诉求,是当代“核心素养”的前途基础和高度浓缩版。我们也可以从列举案例中反证缺失“三要素”的严重后果和教育的着力点、立足点在哪里?所以,我们就依循陶先生完整的人之基本观点,分述如何培育青少年素养及其核心竞争力。

1.健康的身心是成就事业之基石。在百年名篇《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同志开篇就指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犹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退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他为国力孱弱和体质轻细而担忧,体育有不得法,而体力坚实方可命中致远,坚实在于锻炼与自觉。再看一下我们今天的社会和青少年一代,不是让人更加忧心和后怕吗?毛泽东还指出:“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需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强弱分,而所任之区域以殊矣。”所以,欲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健康的身体及其心理是第一要素和必备条件。

2.独立思想与判断是成就事业之金钥匙。2014年9月1日,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再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目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我们若从六大要素看,除了“健康生活”归于健康的身体外,其余的五要素均以“独立思想独立判断”为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展开,否则就会出现不会学、不想学、学不会、不乐学或“厌其学”、厌其师,那么还会导出其后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些核心要点吗?其结论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陶行知所倡导的独立思想、独立判断,无论是在那时,还是在我们当代,都是何等之重要。它既是开启人生智慧、展示人生色彩的抓手和依托,也是青少年一代成就事业、立足社会的一把金钥匙。

3.独立职业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无论世界多么纷繁,无论社会多么复杂,无论人生之长短,都会以职业分类为依据找到各自的定位与归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说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也就是说它既是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又是一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还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奉献社会的基本途径。除非寄生或坑蒙拐骗,否则你将无法生存。这在当下社会是不言而喻的。陶行知强调“利群生利”的职业教育观,毛泽东同志强调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黄炎培强调“尊重劳动、裕国利民、敬业乐群”的职业教育观。他们都是为了在校期间培育出青年学生的职业思想和职业技能,以期走出校门后谋取到独立的职业,为使个体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做好各种准备。因为在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中,职业岗位和劳动能力既是个体生存发展的手段,也是个体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判断乃至安身立命的必备条件,更是个体服务社会、奉献人生、赢得盛誉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千万不要把“独立职业”视作无关紧要的因素而予以轻视或忽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无论是平凡还是伟大,无论是高贵还是普通,无论是智慧还是常态,无论是富有还是贫困,诸如此类,均为外在之物,它都需要有个体的内在素养作为“应接”的基础与条件,而不是空穴来风或主观臆断。这个基本素养也正是陶行知倡导的“学做一个人”中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再升华和扩延,才可以再议其核心素养、优秀品行、行为能力等等,如若失去了这个“基础”,不知事物发展之“终始”,一切将归于空谈。所以,教育现实反证陶先生的有关论述多么难能可贵,移植于当下依然十分贴切,常学常新。学校育人,千头万绪,还是抓好“基础”,培育其基本素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少搞点“新名词”而追逐虚浮或哗众取宠。我们今天可以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汲取点什么启示和借鉴呢?这正是本文的主旨和立题之初衷。

[1]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陈晴.喜鹊的“故事”与教育的启示[J].文学教育,2016(10).

[3]李佳,向正鹏.多数学生做不了引体向上 [N].长江日报, 2014-10-20:7.

[4]人民网.“手无缚鸡之力”竟成普遍现象 [N].报刊文摘, 2016-12-16:4.

On Tao Xingzhi's Thought of Being a Person

Chen Qing1,Xiao Huiping2,Song Guangcheng1
(1.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Wuhan Sports Institute,Hubei 430079,China;2.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30,China)

Tao Xingzhi delivered a speech“Learning to be a person”,put forward the question of how many Chinese are“complete persons",and analyzed questions like what is a complete person,what is not,and how to be a complete person with distinct and clear purpose.People,claiming themselves spirit of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are not complete actually the whole time.There is no doubt that"learning to be a person"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morality educa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but it is not a problem of life that everyone can handle.Toda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young people and cultivating talen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 This is exactly what we are trying to respond to.

learning to be a person;personality education;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陈晴,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史,体育史等。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4.30

G80.7

A

2017-03-29

猜你喜欢
陶行知个体职业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