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角度分析《茵梦湖》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2017-03-10 19:12王周凤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近义哈德接受者

王周凤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上海 200092)

从功能翻译角度分析《茵梦湖》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王周凤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上海 200092)

功能翻译学派认为,翻译是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交际行为,翻译目的是实现译文的功能。人类的交际行为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制约,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必然受到源文和译文文化的双重制约。为实现译文的功能,译者在翻译文化因素时,会根据译文接受者的文化背景,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作者分析《茵梦湖》两个中译本,探究其对文化因素的翻译处理,将其分为三类,并从功能翻译的角度进行分析。

功能翻译;文化差异;文化因素;功能

一 引言

诺德在《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一书中指出: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产生的,用于传递信息的文化和语言符号。[1]翻译中,不仅要考虑文本的信息性,更要考虑文本的文化性。因此翻译被看作一个跨文化行为。[2]由于源文和译文的交际情景不同,就会形成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构成了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如语义联想不同,词汇空缺和词义冲突等。[3]翻译中,译者会采取一些翻译策略,如意译、注释等来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笔者拟在介绍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从功能翻译角度分析译文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笔者选取巴金和杨武能的译本作为语料。

二 理论基础

(一)功能翻译及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德国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由功能派代表人物费米尔提出。目的论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特定目的的,翻译也不例外。翻译的本质就是为目的语受众创造出符合目的语语境的译文。[2]随后,费米尔又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费米尔指出,翻译是具有文化特色的、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译者在翻译中应考虑暗含的文化嵌入。[2]“文化之间的差异越大,就越需要在翻译中创造一个新的文化情景。”[2]在此基础上,赖斯和费米尔指出功能翻译(funktionale Translation)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目的在翻译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模型(Modell der interkultuellen Kommunikation):

P是社会群体G的一员,R属于另一个社会群体。两个群体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别,他们的言行举止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考虑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影响,我们把环境分为三类:社会环境(即文化),外部情景环境(即情境)以及个人情况。我们设想,P知道一个关于R的消息。P可以决定,是否把消息告诉R,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行为。假如P想把消息告诉R,那他必然是有目的的,人所有的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由于文化差异,P认为自己没法直接和R进行交流。这时,P会寻找一个熟知双方文化的人:他熟知P的文化,因此可以理解P的诉求;同时他熟知R的文化,因此可以使R理解P的诉求。这个人就是译者。译者根据自己对R所处社会文化的了解,决定交际内容和交际方式,以期信息能准确的传递给R。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翻译。[2]

通过跨文化交际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已经超越语码转化的过程,成为了文化间的转换器。译者仅仅掌握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已经不能满足翻译的需要,为了实现译文功能,译者既要了解源语文化,又要了解目的语文化。译者在文化因素的翻译中,运用目的语文化的习惯和规范,解读源语文化。

(二)文化因素的定义及翻译

文化因素是指某种语言或者民族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表达方式。[4]它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在异语读者眼中属于文化差异现象。文化因素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受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的影响。如德国多信仰基督教,语言中多存在宗教性词汇如“洗礼”“做礼拜”等。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治生活中常出现“两学一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特色表达。

在文化因素的翻译中,译者往往以译文功能为导向,多采用直译加文外补充式解释、近义替代和解释性翻译等翻译方法。

三 语料分析

《茵梦湖》是德国作家施托姆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50年,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莱因哈德和伊莉莎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母亲却将伊莉莎白嫁给了富裕的庄园主埃里希。男女主人公虽抱憾终身,却也委曲求全,无力反抗。作为德国诗意现实主义作家和抒情诗人,施托姆使用抒情诗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作品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并常在作品中穿插民歌、民谣来表达特定的情感。现存的《茵梦湖》中译本有几十种,其中杨武能和巴金的译文广受好评,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个译本作为语料。

《茵梦湖》源文接受者为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知识的德国人,他们了解文中的文化因素,因此源文作者无需加以解释。在译文翻译中,语境以及接受者都发生了变化,仅仅进行字面翻译不仅不能实现源文文本的功能,反而会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障碍。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化因素时,鉴于译文读者的背景知识,会对源文做出适当的调整。笔者在反复对比分析源文和译文的基础上,将译者对源文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直译加文外补充式解释

为了不影响译文的流畅性,在某些文化因素的翻译中,译者仍然采用直译的方法。但鉴于译文接受者源文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译者会通过脚注(或译者注)的方式补充必要信息,促进译文接受者的理解。在本语料中脚注的对象分为两类:词汇层面和文本层面。

1.词汇层面

例1:

源文:Am andern Tage mußte Reinhard mit ihm hinaus; auf die Acker, in die Weinberge, in den Hopfengarten, in die Spritfabrik.

译文:第二天,莱因哈德便由埃里希领着各处走走,去看了田地、葡萄园、忽布园以及酿酒房。[5]18

“Hopfen”(忽布)是德国常见的一种植物,它的种子可以用于酿制啤酒,因此又称为“啤酒花”。但在中国不存在“忽布”,接受者文化背景知识缺失,若直接译为“忽布”会造成理解障碍。因此译者采用了直译加文外补充式解释的翻译方法:在文中直接译为“忽布”,但通过加脚注“忽布的籽可用来酿造啤酒”对“忽布”进行文外补充式解释。这样的处理既没有破坏源文的结构,又实现了译文功能,实属较成功的功能翻译。但笔者以为,可以直接将“Hopfen”译为“啤酒花”,即符合译文接受者文化认知,又简洁明了。

2.文本层面

施托姆常在作品中穿插北德的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用于表述特殊的情感。如果译文接受者对插入成分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可能就无法理解插入成分的微妙作用。因此译者会以脚注的形式对插入成分的出处和主要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例2:

源文:Er nahm ein anderes Blatt: "Ich stand auf hohen Bergen ..."

译文:他抽出另一页来念道:“我站在高高的山上……”[5]19

"Ich stand auf hohen Bergen ..."来自一首北德民歌,用词简单,在字面理解上不存在理解障碍。但如前所述,作者对民谣的插入性使用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情感,民谣的选择也不是随机的。没有文化背景的译文接受者可能无法理解民谣背后蕴藏的情感。为了填补接受者背景知识的空白,译者以脚注的方式对民谣的出处进行了解释性说明:“这首古老的民歌名为《修女》,讲一贫苦女子不能嫁给自己心爱的伯爵,便在修道院中度过终生。”通过注释,译文接受者可以得知,小说的主人公莱因哈德以民歌中的爱情悲剧自比,通过民歌向伊丽莎白表述自己的心意。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文外补充式解释是译者根据接受者背景知识的空白做出的补充。它的使用不仅不会破会译文的可读性,而且可以使译文易于理解。在上述两个例子中,译者很好的处理了源文和译文接受者文化差异的问题,但在译文中也存在一些欠妥的处理。

例3:

源文:Ei was! Dein ganzes Zimmer roch nach Tannenbaum und braunen Kuchen.

译文:瞧你说的!你满屋子都已充满枞树枝和姜汁饼的香味。[5]10

“Tannenbaum”又称为“冷杉、圣诞树”,是西方国家圣诞节时的一种装饰物。译者在此直译为“枞树枝”会对译文读者造成理解障碍。笔者以为,此处不妨译为“圣诞树”,既没有偏离源文,又符合译文读者文化背景。

“brauner Kuchen”是德国北部很受欢迎的小饼干。它由面粉、黑麦粉和发酵粉混合制作而成,同时会加入蜂蜜、糖浆、丁香、肉桂和多香果作为调料,颜色多为棕色。由此看来,译者将其译为“姜汁饼”显然是不妥的,译文接受者会误以为该饼干是由姜汁制作而成,实则不然。笔者以为,此处可以直译为“棕色的饼干”,但以脚注的形式加以解释。

(二)近义替代

近义替代是指用目的语文化词来等效替代源文中的文化词的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多用于成语的翻译中,如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替代“Was Hänschen nicht lernt, lernt Hans.”这样的翻译不仅可以保留源文语言风格,使译文地道,还更符合译文接受者文化背景。近义替代分为两种:普通词汇的近义替代和称谓的近义替代。

1.普通词汇的近义替代

例4:

原文:„Da sind die Nachzügler!“ riefen die ungen, als die Reihhard und Elisabeth durch die Bäume ommen sahen.

译文:“瞧,赶鸭子的回来啦,” 年轻人发现莱因哈德和伊莉莎白从林中姗姗来迟,齐声嚷道。[5]16

“Nachzügler”派生于“Nachzug”(后加班车)。在德语中,人们把迟到的,比别人来的晚的人称为“Nachzügler”,带有诙谐嘲讽的意味。若将其解释性翻译为“晚来的人”则会失去原有的韵味。在中文里,人们总是会把鸭子与行动缓慢联系在一起,如用“鹅行鸭步”形容人走路缓慢。因此用“赶鸭子的人”近义替代“Nachzügler”,不仅词义贴切,而且保留了源文的嘲讽意味。

2.称谓的近义替代

称谓翻译是中德翻译中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中德称谓差别是中德文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中文的称谓系统比较繁琐,而德文的则简单明了。在翻译中,情景不同,对应的中文翻译也不尽相同。《茵梦湖》中“Bruder”和“Freund”多次作为称谓出现,巴金和杨武能对其的翻译处理也不尽相同。

⑴ “Bruder”的翻译

例5:

源文:“Willkommen, willkommen, Bruder einhard! Willkommen auf Gut Immensee!”

译文1:“欢迎,欢迎,来因哈德兄!欢迎你到这茵梦湖的庄上来!”[6]9

译文2:“欢迎,欢迎,莱因哈德,好朋友!欢迎你到我们茵梦湖的庄上来!”[5]16

例6:

源文:“Ja, Bruder Reinhard”. Sagte er, diesem och einmal seine Hand reichend.”

译文1:“是啊,来因哈德兄,”他说,又伸出手来握来因哈德的手。[6]9

译文2:“是的, 亲爱的莱因哈德,”他一边说,一边又握了握老朋友的手。[5]27

在两个例句中,巴金均将“Bruder Reinhard”译为“来因哈德兄”,而杨武能则分别译为“莱因哈德,好朋友”和“亲爱的莱因哈德”。语义上来看,“Bruder”常用于称呼与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而中国古代也经常用“兄弟”来称呼自己的好朋友,巴金将其翻译成“来因哈德兄”是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的。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将“王兄”“李兄”作为称谓,因此巴金的翻译略显老套。杨武能抛弃了字面意思,用“亲爱的”和“好朋友”近义替代“Bruder”,可能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然而笔者认为,“亲爱的”作为称谓主要用于女性之间,男生之间很少使用。而源文中交际双方为男性,显然译为“亲爱的”略显不妥。笔者也调查过身边的男同学,他们表示不会用“好朋友”称呼自己的朋友,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哥们”或者“兄弟”(不带名字)。因此笔者更倾向于用“哥们”近义替代“Bruder”。

⑵ “Freund”的翻译

例7:

源文: “Halla! guter Freund”, rief der Wanderer dem nebengehenden Bauer zu, “geht es hier recht nach Immensee?”

译文1: “喂!老乡,”旅行者大声招呼走在车旁的农民,”这是到茵梦湖去的路吗?”[5]26

译文2:“喂!好朋友,”这个行人向车旁走着的农人喊道,“这就是到茵梦湖去的路吗?”[6]9

从字面意思分析,“guter Freund”可以译为“好朋友”。中文里,我们一般用它来称呼认识时间长、关系亲密的朋友。但德文中,“guter Freund”可用于称呼几乎所有的男性,即使我们和他们并不熟识。根据上下文可以得知,莱因哈德口中的“guter Freund”只是路人,彼此并不熟知,所以直译为“好朋友”不符合中文的文化表达习惯。同时,莱因哈德当时所处的地点是他的故乡,而我们习惯把家乡的人称为“老乡”,近义替代为“老乡”更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因素翻译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昵称,如“Maus”“Honey”“Sweet”等,也可以采用近义替代。

(三)解释性翻译

近义替代的翻译方法固然很好,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因素都可以在目的语语境中找到对应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对源文进行解释性翻译。

例8:

原文: „Ich wollte dich abholen, Reinhard“, sagte er. „Du warst schon fort; aber das Christkind war bei dir eingekehrt.“

译文1:“我去找过你,”他说,“你已经出去了,可是有人给你送圣诞礼物来过了。”[6]5

译文2:“莱因哈德,”他说,“我刚才去约你,你已经走了。你可知道,圣婴已降临到你屋里了。”[5]19

“Christkind”意为“圣婴”。源文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圣婴去拜访你了”指代“有人给你送礼物了”。该修辞的使用具有其文化背景:“圣婴”是一种比较老的表达,他是圣诞节的象征,会在圣诞节给孩子带来礼物。但现在,“圣婴”逐渐的被“圣诞老人”代替。很多译文读者可能了解“圣诞老人”,但对“圣婴”这一形象知之甚少。巴金将源文进行解释性翻译,译为:可是有人给你送圣诞礼物来过了。杨武能将其直译为“圣婴”虽然保持了源文的语言风格,但不容易理解。从功能角度看,巴金的解释性翻译要略胜一筹。但是笔者以为,不妨将“Christkind”译为译文读者熟知的“圣诞老人”,既保留了源文的修辞风格,又符合译文接受者认知。

例9:

源文: “Alle um mich herum, ihr jungen Vögel!”

译文: “你们全都给我过来,孩子们!”[5]13

在德语中,“Vögel”(小鸟)是年长者对孩子的称谓,具有戏谑意味。由于文化差异,若直译为“小鸟”,给译文读者造成理解障碍:老人是邀请小鸟飞到他们身边吗?鉴于文化差异,译者将其解释性翻译为“孩子们”是妥当的。不过笔者认为,此处也可以使用近义替代的翻译方法:将“Vögel”译为“小鬼”,中文中的“小鬼”和德文中的“Vögel”含义、用法以及语言色彩都相仿。

四 结语

本文基于语料,将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分为三类:直译加文外补充式解释、近义替代和解释性翻译,翻译方法的选取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作为翻译行为的参与者,译者不仅需要精通源语和目的语,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目的语和源语文化知识。作为翻译行为的决策者,译者根据接受者的文化知识背景,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补充和解释,并通过合适的翻译方法将文化因素传递给目的语接受者。文化因素的翻译是对译者能力的挑战。

[1]Nord,Christiane.Textanalyse und Übersetzen:Theoretische Grundlagen,Methode und didaktische Anwendung einer ü bersetzungsrelevanten Textanalyse[M].Tübingen:Julius Groos Verlag,2009.

[2]Stolze,Radegundis.Übersetzungstheorien:Eine Einführung[M].Tübingen:Gunter Narr Verlag,2008.

[3]刘英蘋.论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J].琼州学院学报,2013(4):98-102.

[4]杨平.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21-27.

[5]杨武能.茵梦湖[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6]巴金.茵梦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7]Storm,Theodor.Immensee und andere Novellen [M].Stuttgart:Philipp Jun,1979.

[责任编辑张永杰]

Abstract:Functional translation school believes that the trans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behavior with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the translation function.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will restrict human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s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will inevitably be constrained by the source and target cult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will adopt th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culture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author analyzes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Immensee", and explores its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tems into three categorie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Key words:Functional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Items; Function

Analysis of Cultural Items Translation in Immensee in the Viewpoint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WANG Zhou-feng
(Tongji University, German Department, Shanghai 200092,China)

H059

A

1008-9128(2017)05-0062-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5.016

2017-04-29

王周凤(199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猜你喜欢
近义哈德接受者
专题训练:完形填空
童心造就成功
海明威成名多亏了谁
莫哈德担任美宇航局常务副局长
这山望着那山高
望尘莫及
Flu Study
反义词连线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童心造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