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7-03-10 12:11
环球市场 2017年18期
关键词:内源底泥环境治理

金 枝

阳新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金 枝

阳新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随着城镇化建设脚步加快,我国河道水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对于我国城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作用。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针对河道水环境出现的问题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河道水环境的科学治理措施。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水环境;治理

城乡河道是水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在城镇化建设以及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污染物被排入河道中,进而对河道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目前国内针对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技术主要是采用物理修复,比如机械除藻、调水稀释以及底泥疏浚等措施,用以改善河道的底泥环境以及水文条件等。然而我国各地区的河道污染源种类较多,污染的状况也比较复杂,采用单纯的物理修复一般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采用先进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河道水环境治疗工程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多方位生态修复是一种先进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针对河道水环境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以综合治疗、技术集成一级统筹管理为原则,同时利用外源截留、内源控制、人工净化以及自净强化等措施达到修复目的[1]。外源截留主要是指通过建立完整的雨污分流至系统、合流制系统以及驳岸生态滞留系统对水体来源完成治理。内源控制主要指通过生物酶、与河道清淤来控制内源污染。人工净化主要是指利用超微净化水处理工艺对水体进行有效的净化。自净化则是通过建立水生动植物来形成完善的水生态系统,从而增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对河道水环境进行全面控制治理,其中外源截留能够有效的控制污染物进入河道,进而控制污染源;内源控制能够对河道的主要污染物进行有效清理;人工净化能够有效净化水体质量,进而提升水体的透明度;最后通过建立自然水体生态系统则能够持续提升水体的净化能力。

2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1 外源污染控制

污染源的治理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效果影响非常大。河道的水环境一般在暴雨过后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污染,单纯的控制点源污染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中,通过雨水原位自动膜滤设备进行面源污染控制,这种污染源控制技术主要采用超低压膜过滤工艺形成水体前处理与膜过滤一体化治理系统。治理系统中的原位自动膜滤设备中采用的是折叠式滤膜,在对水体进行截污的过程中还能够保证设备的过水能力[2]。系统中通过滤后的水体贮存池,能够利用暴雨对设备的滤芯进行自动冲洗,进而能够减少系统中累积的截留污染物,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以及治理成本。

2.2 内源污染控制

针对河道水体环境的治理中,内源污染的控制同样是整个治疗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因为就算外源污染得到了控制,但河道的底泥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将新注入的水体再次进行污染。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中,主要是采用机械清淤以及生物酶底泥修复方式一起对内源污染进行控制治理,这种修复工艺采用的是物理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水体进行治理修复,相比与传统的机械修复具有更快的效果,且除污率更好更持久。另外单纯的机械清淤治理成本高,只能应用于小面积的底泥修复中,而加上生物酶激活底泥的原有微生物活性,提升微生物对底泥中有毒害污染物的分解力,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2.3 人工净化

河道水环境遭到污染的过程中,也造成了水体系统的失衡,对于整体的水环境系统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采用相应的人工净化措施对已经污染的水体进行快速净化,修复河道水环境系统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多方位修复技术主要是采用超微净化水处理工艺,对水体进行快速净化。超微净化水处理工艺属于一种大面积的气、液相界面技术,其中工艺原理主要是采用超高压气水混合的方式,水体在超饱和状态下会产生出大量的微米与亚微米级的氧气泡,进而能够与水体中的有机物产生氧化反应,同时能够去除水体中含有的氮磷、藻类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最终也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水体的透明度,对于河道污染的水体能够起到有效的净化作用[3]。

2.4 水体自净系统

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中,为河道建立水体自净系统是其中的重要措施,通常是采用水生植物与水生动物组成自然生态链,对水中污染起到降解与转移的效果,同时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有用物质对水体产生净化作用。一般在河道岸边降低浅水区域中布置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之类的水下草皮,而在中间水深区域则可以布置形体较高水下植物,形成四季常绿的水下森林。水生生物群主要以大型的鱼类、底栖动物以及浮游动物群。底栖动物能够捕食地质中的大量有机物质与腐烂的水生动植物残体,比如青虾、河蚌等,而浮游动物群则能够摄食蓝绿藻与水体中的细微腐泄物,能够进一步提升水体的透明度,比如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最后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又是鱼类的主要食物,浮游动物群将水体中的蓝绿藻及有机物转化成了动物蛋白,最终被鱼类捕食,形成了完整的身体链。

3 结语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河道污染环境制定相应的水体修复系统,全面修复河道水环境并充分激活河道的综合功能,形成水生态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河道水环境在近年来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单纯的机械修复技术不仅成本非常高,在大型水体面积污染中得到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意义重大。

[1]苗伟波,邹剑,刘国庆,王荣和,陈国军,罗祝兵.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6,07:167-170.

[2]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刘娅琴,薛利红,杨林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11:2105-2111.

[3]宋长福.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建设的探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1:111-114+25.

猜你喜欢
内源底泥环境治理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鸡内源总能的变异及其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空气凤梨Tillandsia velutina分蘖芽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德兴铜矿HDS底泥回用的试验研究
不同层积处理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