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兵
(怀化学院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怀化418000)
和平文化视阈下大湘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克兵
(怀化学院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怀化418000)
大湘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喜中有忧,立足于和平文化的视角,可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创新绿色和平发展机制,构建和平社区,让绿色和平理念内化于人心,将是推进大湘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举措。
和平文化; 大湘西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广义的和平文化理念的内在之理与应有之义。和平文化,从生态和平的角度讲,是与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和平文化理念应当成为人类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方面遵循的新的文化准则,它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要方面和内在要求。新文化,新信念,不仅有利于创新并形成人们珍爱生灵、节约资源等新的内心坚定信念,而且有利于集聚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正能量。弘扬生态和平文化,让绿色价值观深入人心,还对于我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它不但反映了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在内共39个县市区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大湘西地区是承接东西部、连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也地域偏僻,发展滞后。正因如此,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形势下,从和平文化的视阈,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是推进大湘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举措。
从和平文化的视阈,对大湘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把大湘西地区置于建设绿色湖南的大背景中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能够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那么,大湘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与现状如何呢?
(一) 水环境状况
大湘西地区水环境状况近几年来不乏好的方面,如2011年沅水水质排全省第三,饮用水水质除邵阳(95%以上) 外达标100%[1]28。同全省一起,大湘西地区废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至2014年分别下降1.6%和2.1%,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2]21。湖南省2014年污水处理率89.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2]20,大湘西地区污水处理率自然水涨船高。
由于大湘西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上升,水环境状况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就生活污水排污状况而言,张家界2014年较2013年就有所增加,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加464.9吨,氨氮排放量增加56.4吨。总体上,张家界2014年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为20 867吨、2 246吨、28 499吨、13 398吨,分别较2013年上升0.62%、2.09%、13.09%、18.55%[3]222,均未按计划完成目标任务。张家界城市降水的酸雨仍有发生,2014年降水P H值为5.22,上升0.24[3]224。就怀化市而言,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从2013年的10722.24万吨到2014年的11 902.95万吨,再到2015年的11 563.78万吨,其中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自2013—2015年分别为35 543.4、36 610.56、38 294.67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分别为4 643.9、4 776.55、4 964.38万吨[4]100[5]91[6]89。可谓逐年增加,情况不容乐观。
此外,经济发展带来工业用水的增加及工业废水的排污问题,一些企业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新兴技术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低,许多工厂的排污措施没有做到位,导致水环境恶化。如2013—2014年怀化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则分别为6 246.37、6 453.91万吨[4]101[5]92,沅水2014年也因此产生了1个IV类水质断面[2]21。
(二)空气质量状况
就空气质量而言,2014年,大湘西地区按照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完成PM2.5新环境质量监测项目的建设并实时发布数据。张家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5天,2014年升至全省第三位。
尽管如此,大湘西地区大范围的空气质量总体上仍不存在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湘西地区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排放污染。一些乡镇企业和家庭工业,产生的污染源到处堆积扩散,大气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导致大气环境出现问题。例如,怀化市城镇生活污染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自2013至 2015年分别为2 996.02、2 996.66、4 213.02万吨[4]100[5]91[6]89,可以看到2014年到2015年增加明显,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样如此。据怀化统计年鉴,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也从2013年的39 016.72吨,到2015年增加到39 560.72吨[4]102[6]91,居高不下。
(三)森林覆盖率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状况
2014年,以《湖南省“秀美村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南,加紧推进“健康森林”,“秀美村庄”主题建设,投资7.1亿元,建设示范村100个。借助这一春风,大湘西地区林业资源的总量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森林覆盖率增加,助力了大湘西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以怀化市为例,2013-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68.58%增加到70.83%[6]15。此外,大湘西地区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扩展。
但是,由于大湘西地区毁林开荒的陋习沿袭数千年,农民长期砍柴、烧炭,对森林造成破坏,森林资源总体的质量也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森林分龄组面积蓄积结构比例不平衡以及森林生产力低。以邵阳市为例,其在开采丰富矿产资源的过程中,由于轻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思想的存在,导致矿区的森林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森林涵养水源与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张家界在森林覆盖率方面,2014年每人拥有公共绿地较2011年就下降了2.79立方米[3]327。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湘西虽有野生动植物宝库之称,但因人多田地少,受缺粮困扰,乱捕滥猎时有发生,也已经或正在给野生动物带来灭顶之灾,就连湘西老一辈以前常见的老虎、熊、豹子都很少再看到。近年来,湘西州内个别市场摆卖野生动物(包括死体)的皮张、骨架及其他产品的现象日趋严重,一些地区的各类餐馆经营以野生动物为原料的产品的情况比较严重。虽然林业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但仍有不少人非法猎捕买卖,如穿山甲现在大湘西也很难见到踪影就是其证。
在全国各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大湘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虽不断优化和加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滞后等因素,生态环境保护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芷江地区现存的生态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做出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更加需要个人行动的参与。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三头并进”,共同努力,且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广义和平文化的视阈提出相应对策,才能创新建设和谐美好的大湘西地区生态环境。
(一) 政府的角度
1.创新绿色和平发展机制,认真规划、分类指导
和平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等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等强烈愿望而凝结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方向的内容[7]12。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认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属于21世纪文化的积极和平策略。其策略实现的关键“是如何从一种空间跳到另一种空间,从关心环境(自然),到人的发财致富(人),到社会正义、平等、公正(社会)”[8]227。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和平文化的视域恰好关注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以和平文化为视野创新和平发展机制“空间”可谓正逢其时。
和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除了其中的价值观、态度、传统以及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构成外,还应包括各实体在和平理念指导下处理相关问题的一系列制度。2014年,湖南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中共湖南省委、湖南人民政府出台《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湖南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全国首创。大湘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更需要以此为基础认真规划、分类指导,创新相应的机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改变大湘西地区传统的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政绩的重要部分,实行问责制,积极引导各领导摒弃短期行为,寻求可持续发展。二是完善管理机制。针对大湘西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可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节水为主的机制体制。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政府应该严格管理工业排放的指标,对一些污染比较重的落后企业实行改造和升级。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管理方面,严格控制森林的采伐和滥捕杀戮。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和平文化理论认为:“经济循环是一种连接自然、生产者、分配者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的体制”[8]246。因此,应保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加大重点环保工程资金保障力度,落实资金,并逐年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预算比例。
2.加大环保宣传类的和平教育力度
和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能够陶冶情操,敦化社会风气,在人们的心中播下和平的种子。现在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把环境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政府应加大环保宣传类的和平教育力度,让每一位民众都应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政府应督促人们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平文化理论主张,包括人与自然的冲突在内的干预有一个“维持和平”的答案维度,那就是:“控制行为者,至少使他们停止对物品、他人和自己造成破坏”[8]150。加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类似的学习,可使大湘西地区人们认识到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让绿色发展、生产和消费方式贯穿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6·5环境日等类似宣传的生态文明和平教育。政府应当加强生态和平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全民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生活小康,又要百姓健康”的绿色发展理念。在社会上加强6·5环境日等类似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可以展示一些生态文明的壁画。同时,在各级学校中开设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并将其内化为未来者的行为准则,争取在源头、基础、关键处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
再次,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开展环保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导向器,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认同,对民众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民众才会形成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识和行动。政府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在网络、电视和广播等方面加大对生态和平文化的宣传,开展环保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3.着力发展和平文化生态旅游
和平文化不但凝结了各地区内各民族、各宗教、各地域宽容、和睦、团结合作的准则和方式,反映了各地区人民尊重生命与天人合一规律的原则,而且展现了各地区人民反对战争、暴力和冲突以追求和平的性格[9]1。因而将和平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大湘西地区和平文化思想的传播,更有益于无形中提升大湘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针对大湘西地区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现状,积极推进区域和平文化旅游大有可为。首先,加强区域内的旅游合作,极力打造以张家界—芷江—邵阳为中心的和平文化特色旅游区,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文化的品位。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和平文化,使人们认识到和平文化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自觉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加强旅游产品整合,在优势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观光产品。在促进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与实践。
(二) 社会的角度
约翰·加尔通指出:“自然空间是最基本的空间,所有其他空间都依赖它而存在。”[8]270和平文化中的“系统维持”理论认为,“系统维持”这一行的两个关键概念是自然和人类空间的“需求”与社会和世界空间的“利益”。我们将把它们定义为体系维持的必要条件[8]274。也就是说,社会的“利益”与自然的“需求”是广义和平文化体系“维持”中息息相关的两个层面,而社会尤其依赖自然。基于此,大湘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社会层面的对策也显得必不可少。
1.构建和平小社区,使山清水秀人居和谐
首先应当重视生态乡镇的建设,它是和平小社区构建的先行者。在城镇化建设中,应当加强生态规划,扩大绿化面积,创建生态乡镇。2014年,湖南省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命名105个国家生态乡镇,180个省级生态乡镇[2]248。以张家界为例,截止2014年,全市生态区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比例分别达25%、50%、33%[3]224。和平文化理论认为:“绿色经济的基本目标,……实现自然发展(促进自然发展,而且保持自然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它指社会与自然和人类发展兼容)”[8]217。这种作法,就是以生态乡镇的发展促进社会社区的发展。
其次,构建和平小社区。社会方面,应当加强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意识,让和平文化深入人们的心中,积极发挥民间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建设和平小社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最后确定重点开发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社区积极开展生态建设方面的活动,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感受到共建共享的喜悦。注意应积极加快和平小社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带动其临近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以小社区的生态和平模式,践行大地球的生态和平行动。
2.增强环境监测,加强生态和平建设
近年来,大湘西地区增强了环境监测,加强资源管护。围绕湖南省构筑“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构想,大湘西地区认真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林业血防等重点工程项目。以张家界为例,2014年新建5个空气自动监测站(6参数),不断拓展监测分析能力,对环境空气、水资源、声环境等分别开展每天、逐月、逐年监测,以加强污染防治。
以建设来促进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约翰·加尔通认为,冲突的干预还有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实现和平:把行为者纳入一个新的构成;另外,转化态度和姿态”[8]150。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冲突。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更需要积极调动一切社会的力量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解决这一冲突,社会层面应该提高企业家环境保护的意识,把他们纳入到一个新的“构成”,让企业家去自觉地执行污染排放的指标,也可促使社会企业家转化“态度和姿态”,如积极利用新能源,从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力度。
(三)个人的角度
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认为,冲突的干预还有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建设和平:从冲突形成的根源上克服矛盾[8]150。人与自然的冲突,根源在于人的内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转化人与自然冲突的方法具有根本意义。
1.内化于心,树立绿色和平的根本观念
和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平文化提倡“发展……不能以牺牲任何人为代价。”[8]191传统的发展观是一种单纯的追求经济发展,这种发展观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混淆了,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片面的以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衡量指标。在生活中,要将这种思想意识纠正并内化于心,让人们自主购买节能环保产品,提倡绿色产品的使用。从和平文化的视阈看,“为了保持发达,要将自然、人、社会、世界和文化空间中的外在性内在化,以便让所有空间在长时间内可以再生(可持续)。”[8]265如人的禁烟,就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同样,大湘西地区大众绿色和平的根本观念一旦开花结果,将对大湘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此外,人们在生活中应当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自动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让大湘西地区每一位社会成员从内心上自愿加入到绿色和平行动之中,让节约环保生活和消费方式成为一种独特的湘西时尚。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持生物多样性
和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由一整套价值观、态度、传统以及行为方式构成的。价值观影响人类对事物的判断从而影响人类的行为方式,传统的发展观人们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片面的理解经济,忽视了整个社会的一个全面和谐的发展,因而我们首先必须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民心,让大湘西地区地区的民众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与需要每位民众的参与,才能共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态平衡和人的基本需要是本身就具有目的的价值和目标”,“和平和可持续性把这种方法(指消耗和污染,作者按)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成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因为人或非人正经受着需求不足之苦。”[8]229因此,应让大湘西地区民众认识到地球资源环境的有限性,改变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可持续发展观念转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自然界的关系中,人们更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人与自然以及生物界间的其他关系。其实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人们对人与生物、人与无机环境的认识是非常浅薄的。正是因为对自然认识的不足,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对环境破坏的行为。“对自然空间而言,有两个条件来保持生态活力”,就是多样性和共生性[8]233。大湘西地区民众对森林的砍伐及对动物的滥捕杀戮,根源在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未来还更需加强伦理生态方面的教育,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的生态法则,做到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物多样性,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总之,立足和平文化的视野,推进大湘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立足大湘西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针对存在问题,从政府、社会与个人层面出发,齐抓共进,创新绿色和平发展机制,构建和平社区,让绿色和平理念内化于人心,着力维护大湘西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全面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1]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年鉴2012[M].长沙:湖南年鉴社,2012.
[2]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年鉴2015[M].长沙:湖南年鉴社,2015.
[3]张家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张家界年鉴(2012-2014)[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
[4]《怀化统计年鉴》编辑部.怀化统计年鉴2014[M].北京:线装书局,2014.
[5]《怀化统计年鉴》编辑部.怀化统计年鉴2015[M].北京:线装书局,2015.
[6]《怀化统计年鉴》编辑部.怀化统计年鉴2016[M].北京:线装书局,2016.
[7]石希欣,田均权.和平文化初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8]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M].陈祖洲,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
[9]刘克兵.和平文化资源的整理与旅游开发——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5(4):1-3.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ace Culture
LIU Ke-bing
(Peace Culture Research Base in Hunan Province,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0)
There is joy mixed with annoyance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est Hunan.We ca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ree aspects from the government, society, individu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ace culture,including the innovation of developing green peace mechanism,to build a peaceful community,let the concept of green peace internalized.These strategic initiatives will pus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st Hunan.
peace culture; West Hu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D068
A
1671-9743(2017) 10-0021-04
2017-10-16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研究)课题“和平文化视阈下的大湘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2015Z K3060)。
刘克兵,1976年生,男,湖南溆浦人,副教授,博士,南京大学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和平文化、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