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筠,方利山
(1.黄山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黄山245000;2.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论徽州祠堂“真应庙”的修复价值
方筠,1方利山2
(1.黄山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黄山245000;2.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歙南霞坑徽州方氏真应庙统宗祠,不仅历史悠久,在徽州宗祠建筑文化历史上有代表性,而且从徽州宗祠建筑技艺演进上也有其个案探索意义,因此真应庙统宗祠的修复,很有价值。
徽州宗祠;建筑文化;建筑技艺
今年8月,“歙县柳亭山文化旅游”项目,获歙县人民政府“发改委”同意正式立项。此一项目主要内容就是修复歙南霞坑柳亭山麓的徽州方氏真应庙统宗祠堂,盘活霞坑徽州文化资源,开展宗族寻根旅游,助推霞坑特色小镇建设。
位处徽州歙南霞坑柳亭山麓的徽州方氏真应庙统宗祠,是从最早的仙翁庙、黟侯祠演进而来。这座徽州祠堂叫“真应庙”,叫“庙”却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宗教信仰的寺庙。
距今一千九百多年的东汉永元五年六月(公元93年),徽州方氏始祖、东汉治国名臣方储尽忠而逝,朝廷赐葬于歙县东乡的淳安之东郭,就墓立庙,民间称仙翁庙。而歙南霞坑柳亭山是方储炼丹修道的潜修之地,当时也在柳亭西小山立庙祭祀,民间称此庙为“仙翁庙”、“黟侯祠”。这是徽州民间各姓祭拜地方神方储的专祠。
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方氏族裔方忠正在黟侯祠即将塌倒之时,将其移建到柳亭山麓之左昌干,并设置了祀田,招和尚守视。
在距今九百多年的宋代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皇帝命令修葺方储庙,方氏族裔方仕燮在修葺黟侯祠之后,将新安方储支下方氏封侯、伯以上及方元英等先祖共32人,绘像于方储庙壁左右,供方氏族人祭拜,方储专祠开始有了祭祀方氏列祖列宗的统宗祠性质。黟侯祠成为古徽州最早的宗族统宗祠。
在距今九百年的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徽宗赵佶钦赐黟侯祠以“真应庙”题额。这是古徽州之域第一个得到朝廷钦赐题额的宗族统宗祠。(另外,古徽州之域还有两个得朝廷赐“祠”为“庙”的祠堂: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三月二十六日敕赐乌聊山汪公庙以“忠显庙”匾额;嘉定十六年(1223),南宋宁宗赐徽州程灵洗祠庙以“世忠庙”匾额。但这二祠当时还只是祭汪华、程灵洗的专祠[1]
由此可知,徽州霞坑方氏真应庙统宗祠,建祠历史最早(一千九百年),成为徽州宗族统宗祠时间也最早(九百多年),又是古徽州之域第一个得朝廷钦赐题额的宗族统宗祠。而且据史料记载,这个徽州祠堂,在漫长的建祠历史上所历尽的坎坷传奇,它对宗族祠堂管理制度的摸索等等,在徽州祠堂演进历史上,都极有代表性。[2]真应庙统宗祠,它的徽州历史文物价值,它的徽州宗族文化代表性价值,已被徽学界所公认。国内著名徽学家常建华、唐力行等,国外徽学家朴元熇、中岛乐章等,都把真应庙统宗祠作为他们研究中华宗族文化的首选个案。
歙南霞坑镇在创建特色小镇过程中,石潭的徽州最美乡村油菜花摄影基地已经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名传天下。霞坑作为农民书画之乡,也在国内有些名气。但是霞坑镇文化内涵最为丰厚,将来支撑霞坑特色小镇最有后劲的,应该说是“柳亭山文化”。歙南霞坑镇前的柳亭山,原名叫“昌山”,它可不是一般的无名之山,它竟是在唐代天宝六年六月十七日,和“黟山”被柳亭山赐改“黄山”的同日,由朝廷同时赐改“柳亭山”,它是霞坑的文化之山。真应庙统宗祠建在柳亭山麓,是柳亭山文化之山的地标性建筑,修复这个徽州祠堂,并逐步规划发掘柳亭山左昌堨、天井潭、左昌寺、将军庙等历史文化故迹,这不仅是霞坑历史文化资源的强力整合,也是歙县徽州文化的新拓展。
诚如周伟在《进得祠堂》一文中所说:宗族祠堂,是中华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最独特的“中国印”。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祠堂其实就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3]修复真应庙统宗祠,对内外方氏的追根寻源、凝聚人心,都有现实意义。据统计,国内外方氏,70%都是徽州真应庙方储之后。它对开展徽州文化寻根旅游的意义重大。
从宗族祠堂建筑技艺演进探索的角度,真应庙统宗祠的修复也是很有价值的。
霞坑真应庙统宗祠由于修筑年代久远,社会动荡,新旧更替,屡圮屡建,饱受沧桑。真应庙统宗祠历经太平天国火焚之灾后,光绪年间曾有修葺。1910年真应庙遭火焚又重建。1958年大跃进,真应庙内所供奉的祖先牌位、族谱、字画等等被毁坏一空,真应庙成了一个农具场、杂物仓库,成为游走乡间的打铜、补锅匠人的流浪居所。到了1968年文革之时,县财政部门看上了真应庙的砖、瓦、木材,真应庙被全部拆掉,砖、瓦、木材、石料等以300元的价格,卖给霞坑中学用于建造校舍。
真应庙统宗祠作为徽州最早的宗族统宗祠,在从“柳亭山西小山”移建到柳亭山麓左昌干时,其建筑已由祭方储专祠演进为徽州方氏统宗祠,不仅祠堂规模扩大,而且样式也有变化。原建在柳亭山西小山”上的“黟侯祠”,从遗址现场勘测,规模不大,但曾用专门烧制的砖瓦砌盖,至今刻有“黟侯祠”字样的古制砖,还被有识之士收藏着。而柳亭山麓左昌干的真应庙统宗祠,从《歙淳方氏统宗谱》所绘图像上看,有三进,至少五开间,大门五凤楼。这已是当时徽州宗族统宗祠建筑一般的规模和建造方式。真应庙统宗祠左建文昌祠,右有各支派的更衣所建筑。在遗址现场勘测时,有当地老者回忆,该祠三进前后两天井,祠前有一池塘。据谱籍文献记载,真应庙统宗祠牌匾楹联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如果我们在修复真应庙统宗祠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努力搜集徽州祠堂建筑资料,严格按照真应庙统宗祠的历史轨迹,尽量恢复历史记忆,这样的修复,不仅是徽州祠堂建筑传统技艺的一次重新实践,而且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
[1]方善祖,等.歙淳方氏统宗谱(卷十八)[C].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清乾隆十八年刊本.
[2]{韩}朴元熇.明清时代徽州商人与宗族组织——以歙县柳山方氏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3):286-291.
[3]周伟.进得祠堂[N].人民日报,2016-09-05.
The Restoring Value of Huizhou Ancestral Hall of“Zhenying Temple”
Fang Jun1,Fang Lishan2
(1.Huangshan Investment Group Co.,ltd.,Huangshan 245000,China;2.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00,China)
Fang Zhengying Temple,which is located in Xiakeng,Huizhou,not only has a long history,but also is a typical temple i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Huizhou.It also has its exploratory significanc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craftsmanship in Huizhou.So it is well worth repairing.
Huizhou ancestral hall;architectural culture;architectural technique
TU241.5
A
1672-447X(2017)05-0069-002
2017-08-31
方筠(1975-),安徽歙县人,黄山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方利山(1947-),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徽州文化。
责任编辑:胡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