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果 廖光萍 赵晓雨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系, 四川 汶川 623002)
构建“内外结合,三维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廖文果 廖光萍 赵晓雨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系, 四川 汶川 623002)
针对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目标导向偏差、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缺乏先进的现代教学质量观、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等问题,提出构建“内外结合、三维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构建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三维一体;监控
《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第19条指出:“日益扩大的入学机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使得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并逐步进入普及阶段,这势必造成教学数量和教学质量矛盾日益凸显,并对解决这一矛盾的长远思考和切实方法,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是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内外结合、三维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标导向性存在偏差
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不够全面[1],目标导向性存在偏差。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但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晋级、评价又主要以科研为主,学校、院系及教师个人对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教学。在“重科研、轻教学”这样的环境、意识前提之下,高校的人文情怀、教学情怀日益减弱。高校对科研成果的判定有一系列易操作的指标,对职称升格的判定更有一系列论文、著作的数量及质量的量化标准。面对教学质量的标准,却很难厘定。教师面对科研和教学,科研压力远大于教学。在职称、工资等现实问题的紧逼下,教师往往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容易出现作风浮躁、急功近利的倾向。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
一是对国家宏观政策理解不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纳入国家教育大环境来考量,但是很多高校应对各层次教学评估,向教育部门报送各种报表,考虑更多是各项指标不会触及办学指标的红黄牌,没有充分把握宏观政策的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导向作用;二是缺乏对教学系部或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和标准的深入研究,教学系部尚未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缺乏与教学质量保障有关的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建设,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课堂表现,缺乏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考核,忽视学术氛围与文化环境的质量;三是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定职定级缺乏创新,没有充分考量教学水平重要性,缺乏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和培养机制,未能有效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使得监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四是对实习、实训、实验课等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监控,导致监控体系只关注主要教学环节,缺乏全面性。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缺乏先进的现代教学质量观
传统教学质量观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代替传统的教学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比如:课堂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而不是教师满堂讲、全灌输;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在起引导作用,同时要要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另一方面重视师生之间的教学双向互动,教学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主导性作用,学生主体性作用都发挥作用时,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釆取形式多样的考察方法而不提倡单一闭卷考试模式,注重考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迁移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上侧重于课程教学活动的监控,对大纲执行、试卷制定、案例设计、实践环节等很少监控,教师在制度和标准的执行上发挥的空间较大,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
(一)“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是高校内部事务,国家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组织机构等应该通过合法、合理的程序和渠道参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2]。
在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模式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国家权力强势主导,提出各种国家的、省级的质量监控政策和办法,对社会做出质量保证,赢得社会认可[3]。在我国政府主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在外部由政府提出质量监控的政策或平台来规范和监控,从宏观上规范高等教育质量以及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督。政府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主要体现在:(1)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为确保高校的自主办学地位,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2)常态化高等教学评估,如本科教学合格(审核)评估、学位评估、高职高专教学评估、重点学科评估、一级学科评估等。(3)办学层次升格,如专科办学层次升格为专科办学层次,学院更名大学。(4)专项政策,如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重点专业以及教学成果奖等。在社会层面,受民众关注度较高的有大学排行榜、学科专业排行榜、麦可思大学就业报告等。在学校内部即微观层面,各高校内部基本构建了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三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机构和监控办法等。
因此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因充分遵行我们高等教育监控体系法律环境、理论和实践特征,兼顾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两种监控类型,“内外结合”,关注、理解和遵行高校主管部门或政府的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积极配合对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监控和评估。同时发挥高校自主办学的能动性,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对自身涉及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控和评估。
(二)构建“三维一体”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维一体”是指教研室、教学院系、学校三个维度,教研室是基础维度,教学院系是中间维度,学校是顶层维度。学校对教学院系、教学院系对教研室、教研室对教师实行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全方位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其中中间维度教师是整个监控体系的关键。三层维度的信息流交流、传输、反馈是确保监控体系正常运行和畅通的保证。
1.学校层面的评价与督导。一是通过教务部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和评价指标,从宏观层面确保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二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和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参与各项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组在听课、检查过程中,积极指导青年教师专业、课程、教材、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的工作,收集、整理、分析各种教学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诊断与评价,将诊断结果及时有效反馈给校院各级领导,作为教学制度制定的依据。
2.制定与教学主管部门相匹配并具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学校应该注重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参照教育部教学评估、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专业评估指标等,结合学校职称评定、干部选拔等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计有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以及特色项目构成。这些指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学校办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了使指标具有导向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学校组织专家对自订的评级指标体系进行反复论证、讨论和修改。指标导向性要符合国家、省对教学评估、专业评估等政策取向。基础性是指应涵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的各项内容。可操作性是指在选取评价观测点不求全面,尽量解决学校不同专业中教学工作的共性问题,只选取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有效防止因指标片面追求多而全最终无法执行的现象[4]。
3.重视过程评价,多元化评价。为保证评价指标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强调日常工作的过程性,多方主体参与的公正性,例行评估和检查的公开性,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公平性。多方主体参与采用校领导、职能部门、专家、同行、学生多主体配合多元化评价模式。
(二)教学院系的质量监控
教学院系是基层教学单位,既要完成和落实学校教学管理职能,又处在教学管理一线,更要督促和落实教学计划的正常运行。在三层监控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既是监控者,监控的对象是教研室和教师,又是被监控者,对学校层面监控的负责。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制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通过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5]。
(三)教研室的质量监控
教研室作为在二级教学院系直接领导下组织和从事教学、教改、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的基层教学组织,熟悉和了解各个教学环节,最易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校和二级教学院系不可代替的基层教学质量监控主体。[6]教研室应围绕院系质量监控的总体目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教研室主任制度、例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及稳定教学秩序为目的的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制度。
(四)加强教师自我监控和教学主体学生的全员参与
教师不仅是该监控体系的客体,也是监控主体。教师受学校及教学院系、教研室、同行及学生的多方监控。更重要的是,作为学校一员,享有对学校监控和教学院系教学管理监督权利,依据学校、教学院系各项管理制度实施自我监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的直接接受者,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全面、直接和第一位的。[7]在三维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任何一个维度监控,都直接和间接参与。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水平最具有发言权,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经过时间的检验,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经过系统的设计,内外监控相结合,分层建立责任划分明晰的三层监控维度,尊重人的主体创造性,以教学质量提高为根本出发点,维护师生利益,才可构建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 徐艳,张军.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15, (25): 28-30.
[2]孙家明,赵三银. 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6): 6-8.
[3]段小红.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12:3-24
[4]陈蓓.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45.
[5]侯威,许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国际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5):34-40.
[6]赵仁宏,贺圣文,孙宏伟,吕世军,秦骁强. 教研室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4:13-15.
[7]秦梦华,李红霞,张旭东,察可文. 构建“以人为本、三维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 教育研究,2007,11:83-87.
订 正
本刊2017年第一期 《清代新疆关帝庙碑探析》的作者为“马雪兵”,误写为“马学兵”,特此声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报》编辑部
2017-03-10
廖文果(1982-),男,江西永新人,阿坝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廖光萍(1984-),女,四川德昌人,阿坝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地理教育。
[资金项目]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XGG2015-12);《师范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XGG2015-01)阶段性成果。